我这一招,让海尔从此腾飞世界了
(2009-06-17 13:26:46)
标签:
沈国放张瑞敏海尔齐国鲁国中国画报孔健祥林中日财经 |
分类: 企业文化 |
我与我国外交新闻发言第一人——外交部沈国放先生是多年挚友,那时我还‘好事’,感觉有必要在青岛市推出我的朋友,让他为青岛市的相关部门开阔眼界、开拓思路,所以我策划让沈国放到青岛为二千多名机关干部和企业老板进行了演讲,已记不清“讲演”“演讲”这两个词汇、这种形式什么时候开始在中国流行,只记得当时还只有“讲话”“演说”之词的存在。
当年演讲的题目是“中国如何对外开放、搞活、走出去”。其场面之新鲜,沈国放之风采,演讲之内容着实让青岛人激动振奋,因为这可能是青岛市刚刚接受名人演讲的形式。也正是这场演讲让前来听讲的海尔老总张瑞敏“盯”上了沈国放,后来才演绎了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帮助海尔公司走向世界的一幕。
会后,张瑞敏诚邀沈国放参观海尔,并送上优秀的产品让他试用。送走沈国放,我为张瑞敏支了一招:“请沈国放在北京国际俱乐部为海尔举办外国记者招待会如何?这样,海尔不就可以‘道不行,乘桴于海’吗?说不定真能一举腾飞,打开通向世界之门了。”
要说到青岛海尔,中国百姓恐怕无人不知;说到海尔,大家还会立刻想到张瑞敏。这个张总的确了不起,当年他曾带领员工怒砸不合格的冰箱——“一台不合格的冰箱,对我们来说可能只是万分之一的不合格率;但是对于购买了我们产品的消费者来说,这就是百分之百的不合格产品”,正是有了这种对消费者负责、对市场负责的思想,才有了后来的砸烂大锅饭体制,砸掉产品出门就行、不管质量的观念……经过多年的商海历练,青岛海尔已俨然是中国家电产业的旗舰,带领其他企业乘风破浪航行在市场经济的商海之中。
对于青岛海尔的这一切,作为青岛人的我来说,真是太熟悉了,更何况我的邻居还是张瑞敏的工作助手呢。
其实,我感到青岛人就是比较聪明,善于利用机会,让自己做大作强,这是有历史渊源的。过去,山东被称为“齐鲁古国”,一般人都把这当做是历史上的一个国家,其实不然。战国时期,山东内陆是为鲁国,沿海的山东半岛是为齐国。鲁国受孔子的影响相对保守,“抑强扶弱”风气较盛——出头的椽子先烂、枪打出头鸟,所以一般很难有强势的企业在今天的鲁国地上生存下去。诸如:小鸭洗衣机、铃木摩托等企业都没能做大而关门(个人之管见);而位于山东半岛的齐国当年商业盛行,与鲁国相反,这里是“拥强制弱”,大家都相互追赶,争胜好强。所以,这里诞生了不少中国著名企业,如海尔、海信、青啤、青港、双星等等。当然,这是否真是和当年“抑强扶弱”“拥强制弱”的风尚有关,还有待贤达之士前去考证。
或许是我的建议顺应了张总做大做强的理念,他采纳了我的建议,还真在北京委托沈国放举办了外国记者招待会,正是由于名人效应,从此海尔开始扬名海外。
五年前,我率中国画报协会代表团访问海尔,代表团阵容庞大,有很多全国有名的画报社社长、总编。张瑞敏向大家介绍了海尔的发展史和经营理念以及今后的发展战略,然后带领大家参观。看到近百台相机围绕着他在拍照,张瑞敏兴奋的对我说:
“你这孔家后人昨天策划海尔腾飞世界,今天又让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在百台相机前进行大写真,真不知该如此感谢你呀!”
正是有着这样的渊源,今天我又成为海尔软件的顾问,正在协助海尔软件拼搏于日本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