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问题的处理

标签:
情感婆媳问题界线离开个体 |
分类: 家庭 |
·
·
·
·
·
·
·
·
·
以下这两个例子是妈妈团里面最近的问答。婆媳关系在没有冲突的前提下,应该是互相尊重、晚辈孝敬长辈的关系,甚至可以和睦得亲如母女。这也是做媳妇的需要尽量做到的。但是在母子关系紧紧纠缠、母子的感情脐带没有切断,儿子没有离开父母的情况下,才有必要采用下文中我的这些建议。希望这些问答能够让那些在婆媳问题中深感困惑的年轻夫妻们的得到一些启示:
例子1
J 妈妈:周日讲道,牧师特别提到了婆媳关系和十字架。对她的伤害来说我是死的,但是因着复活的耶稣我是活的,以爱来回应她的伤害。可是,我心里这些苦毒真是把我刺透了。心里好挣扎。为自己不像主的门徒,甚至根本不愿意效法他自责。另一方面我又揪着她的错拼命想来定她的罪,以此来为自己辩护。心里好苦。 我的确很感恩,先生一直支持和体谅我。因为我父母的婚姻就是毁在婆媳关系和我爸的愚孝上。虽然后来他后悔了,但是伤害已经很深了。所以我对婆媳关系本来就有很重的负担。幸好他保护我,不然我估计早就崩溃了。
M 妈妈:我个人目前感受,先处理好和丈夫的关系。因为婆媳关系的处理,不是彼此表面的施好就能解决的,核心问题还是在于,两种家庭观念的冲突。佩蓉姐写的是一针见血。丈夫能保护你,太感恩了。我丈夫是无所适从型。谁也不敢得罪,老婆生病,老妈安抚不好就暴跳。很苦。
J 妈妈:哎,我自己看今年比去年的进步在于我不再为她怎么教儿子捆绑了。可能也是儿子大了,我单独也带了几个月了,所以她的影响就薄弱多了,我也就放手。他俩的关系自己处,我只教儿子不教她。儿子在她的影响下做错的事情,我也只责备儿子和警告儿子。去年这个问题也很捆绑我。但是就更深地暴露了我挣扎的根源,其实还是期待按照世界的法则,我敬你你就得回报我差不多的尊敬。要是你的回报低于我的预期我就不想跟你交往了。但是问题在她是我先生的妈妈,儿子的奶奶,我没办法不跟她交往。然后天天计算,心里好苦。我跟先生的计划就是,要么她能过来短住,常住的话就在我们附近自己租房子,我们愿意出钱出力,带孩子经常看她。但是不能接受去年那样不清不楚的长期同住了。她也才五十多岁,完全可以照顾自己。我也不需要她为我分担任何家务。
佩蓉:J, M, 非常理解你们的难处,也听到了太多这种故事了。这是从我最近的博文里面的内容:【中国妈妈太无私(最具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我们要“爱人如己”。要是我们无法珍惜自己,爱自己,我们就没有能力去爱别人。 智慧妈妈懂得要照顾自己的身心灵。 妈妈是家庭情绪的温度表,所以要是自己没有照顾好,对家人的服务迟早会产生抱怨和自怜,而不是温暖和爱。家人也会因为妈妈自我照顾而带来的快乐而被感染成为一个阳光,有感染力的一家人。
先照顾好自己意味着你需要保留好自己的底线和界线。每人的界线意识不同,不能让任何人把他们的界线标准凌驾在你的头上。你最需要做的,就是保护好自己婚姻的界线。当你跟先生能够一起站在一线上以后,才能一起主动的去学习爱婆婆,不然长期的侵犯自己的界线的结果就是抱怨、自怜、和苦毒。
M 妈妈:太棒了!要不然,我们一直处在被伤害中,还要我们去爱。。。
佩蓉:育儿的责任就是属于父母的,不能把这个圣职放手给婆婆。这点需要,也值得你们的坚持。
M 妈妈:恩,我常常在冲突中,有时就妥协了。
佩蓉:当你们建立了比较严格的界线的时候,对方会很不高兴,有很多情绪,这个原理跟为孩子立界线也一样的。没有一个孩子喜欢你限制他 ,就像没有一个婆婆会喜欢你限制她跟孙子的时间。但是当你坚持了以后,未来要是多给予恩典的时候,她就会感恩,而不会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而且常常不满,觉得你们做的不够。但是要是你们从头就开始妥协,以后就没有让步的余地和空间了。
建立界线总是不好受,但是建立界线以后才能有空间给予爱和恩典。
先紧再松的调整,永远比先松再紧的调整要好做多。
M 妈妈:今天我婆婆主动要和我“谈清楚”,她也担心我的坚持、沉默和怒气,等我们搬出去后局面更难收拾。谢谢姐妹们对我的帮助,让我在谈话之前已经有了思路,没有被糟糕的情绪弄晕了头。这次,终于可以有智慧的处理事情。
本来今天婆婆是带着怒气的,要说清楚的。。。
我们这次的谈话很有果效,既澄清了一些矛盾。最重要的是,让婆婆开始放心,开始接受我所说的婚姻独立和界线问题。佩蓉姐那句话,先建立好家庭,先界线后恩典。这句话太给力了!!!L 姐妹的建议,也让我和宝宝的互动更有果效!
我们终于在搬家前,真正达成一致,这是积极的发展!搬出去后,我们还会有新的功课和学习,还望求教姐妹们!
我也盼望走出来后,能更温柔谦卑!
通过这些事情,我领悟到一些家庭矛盾的处理原则。一味的妥协和忍让,很多时候只会让人陷入自义和委屈,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首先,要有定见(真理的引导),而不至于被自己和周围人的坏情绪以及控告误导——没有人非要和别人过不去,每个人愤怒都有自己的理由,所以规则和界线很重要。
佩蓉:M 妈妈,这个突破很神奇!而且是在离开以前开始建立健康、直接、坦诚、双方不被负面情绪的凌驾下面的沟通!我相信你们以后的沟通会建立在队彼此的尊重上面,越来越有爱!加油!
例子2
B妈妈:昨天我给婆婆办了一场隆重的生日宴,连舅妈都说我是家里的功臣,但是婆婆一来就给我找事,真不想吵架,不想老公跟我闹腾,但是一场不可避免的一场家庭战争又要开始,我又开始郁闷,这老太太看我过好日子怎么就这么恨我,来我家折腾对她有什么好处,你儿子天天跟媳妇打架,你看着舒服嘛?我婆婆认为儿子是她的,为什么好生活她没有沾光,都是我享受,还认为孩子我没有教育好,她教育的儿子却非常成功,都是她的功劳。我没有她水平高,我对孩子的教育她不认可,认为我是一个失败的妈妈,只要她在就必须帮我教育孩子。
佩蓉:心理学家 Sandra Wilson 博士在她的书“Hurt People Hurt People”中提出这个概念:一个受伤的人往往会用同样的方式去伤害别人,而且我们受的最深的伤,通常都是来自于我们最爱和最信任的人。中国妈妈累,是因为自己最爱的母亲或婆婆对自己有着过高的、无法实现的期待。之所以产生这种期待,是因为上一辈的妈妈们希望现在的妈妈们既能抓住这个时代所带来的各种事业机会,又能满足自己心目中根深蒂固的儒家思想对妈妈的所有要求。
我建议你等到婆婆离开以后,大家冷静下来。你跟先生事先谈好你的底线和界线:“婆婆对我很不尊重,每次她来,我都深受伤害,所以,如果下次她要来,我拒绝跟一个不尊重我的人在一起,我会坚持离开。”你不需要默默地接受一个不懂得尊重你的人这样的对待,因为你不欠她什么。你是这个家庭的女主人。要是她敬酒不愿意吃,你就没有义务继续给她吃。让先生自己伺候婆婆吧。你干脆把孩子带走,不让婆婆多来挑拨。你也是人,也有你的底线和界线。让老公自己去跟婆婆解释和提要求,也让老公自己去伺候他不讲道理的母亲。
B妈妈:她每次来我家就找我老公聊天,其实就是挑事,每次她走以后,我们夫妻俩都要爆发一次家庭战争,我在婆婆面前无论做多少,都是白费力气,孩子的学习成绩哪怕只有一次不够好,我的所有努力就被抹杀的干干净净。
佩蓉:她无法克服自己内心的不平衡不是你的错,你不需要为了她的不平衡而白白受罪。我身边也有几个这样做的媳妇,她们已经多年拒绝跟婆婆在同一个房间呆着。周围的人都看的很清楚,也都觉得是婆婆自食其果。
A妈妈:佩蓉姐说的是,她的这种做法只能说明她心里的失衡,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她的失衡而跟着一起抓狂。做到你能做的底线,其他的就爱谁谁吧,相信你老公也能看得出来你对她的善意和忍让。
B妈妈:希望能解决,哎!老公是个大孝子,我看着老太太折腾,让老公自己心里评判吧!老公也知道我的忍让和善良,但是那个是他的母亲,他爸爸在后面指挥,他妈妈在前面谈判,我只好选择沉默不语。
佩蓉:不要让自己透支,付出要出于你的乐意,要是已经达到底线就赶紧离开,不然以后你会有更多的怨恨或苦毒,因为你的内心压抑着很多负面情绪,需要发泄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