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蒋佩蓉
蒋佩蓉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5,267
  • 关注人气:18,59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阅读十年讲座实录2013年第4期(总第54期)-蒋佩蓉《父母如何自我成长》家长问题与回答

(2014-04-21 08:39:05)
标签:

育儿

家庭

管教

教育

分类: 家长提问与回答
原文地址:阅读十年讲座实录2013年第4期(总第54期)-蒋佩蓉《父母如何自我成长》作者:月夜荷爸

 

问题一:
男孩10岁,四年级,现在比较宅,喜欢阅读,更喜欢打电脑,我做志愿者,有很多活动,比如读书会之类的,孩子不愿意参加,尊重他的意愿没有强迫,但是真是很着急,他这么继续宅下去。请问老师,该怎么办?

蒋佩蓉:

要是我,有人要拉我去陪伴他做他自己的事,自己坐在旁边,我也不会愿意。你需要想办法让他也能够参与进来。这样他跟你一起去才有意义。英语叫做:ownership。要是他把一件事看成自己的事,他就会积极要记得参加。动动脑筋,有什么“吸引点”可以拉他进来贡献?

问题二:

1. 请问怎么把握亲密育儿和溺爱之间的度

2. 跟孩子沟通的技巧

3. 男娃家长和女娃家长自我成长的区别?有么,如果有,需要注意些什么?

4. 爸爸和妈妈角色有区别么?,好妈或者好爸,可以一个顶两吗?

蒋佩蓉:

1.     跟孩子的亲密关系是建立在接纳和赞赏的基础上面的,然后有了亲密关系就需要按照规则和界线来管教孩子,不是使用情感或情绪的操纵。可以参考我的跟管教相关的博文:给孩子适合他年龄的自由: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8aa6330100p2od.html

2. 管教塑造人品: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8aa6330100s2vh.html

3. 林家规则: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8aa6330100fq6i.html

第二部分:沟通技巧:这个题目太大太广,但是可以吧沟通分成两个主要部分:想法和感受(左脑和右脑)。处理事的时候,多多聆听感受,少少急着说话,给建议,和评论。情绪先接纳,分析,和梳理以后,事情通常就很好办了。

男孩比较注重行动,动手,和挑战。女孩比较注重语言的交流和情感的沟通。我的孩子都是男孩,所以有男孩的家长可以参考《培育男孩》这本书,作者是杜布森,同一个作者也有《培育女孩》。

第四部分:爸爸妈妈都需要,而且各有各的角色,因此单亲父母需要为孩子寻找能够扮演另外一个性别的长辈来做榜样。可以参考我这两篇博文:

1. 育儿中,父亲的参与不可或缺: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8aa6330100sde4.html

2.爸爸是电脑游戏的抗战者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8aa6330101awpd.html

问题三:

我的孩子摔倒一定要让我抱起来,否则就一直躺在地上大哭,怎样纠正呢

蒋佩蓉:

 “定时器”的例子可以使用。这是一个看谁能够HOLD 的最久的游戏。

问题四:

我儿子有一次调皮后,见我发气,很沮丧的说,妈妈,我这么不听话,干脆你把我杀死算了。我对他的话非常震惊,非常担心他长大后轻视生命。虽然当时我抱着他说,不管你再调皮,犯多大的错,妈妈都爱你,妈妈最多打你屁股几下。但是我觉得是我的负面情绪感染他。有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呢?

蒋佩蓉:

    你可以问他:要是我这样跟你说,你会有什么感受?我不喜欢你的行为,但是我爱你,听你这样不珍惜自己,我很心疼。我们一起联结起来对付这个对你不好的行为吧!

以后要管教,需要你先停止情绪的表达和发泄,给自己一些空间,再回来理智的,冷静的,心平气和的处理事情的后果。我相信孩子会情愿你用冷静的后果,也不要承受你的情绪的折磨。

我前面发了有关管教的三篇博文,都可以参考。

问题五:

2岁大的孩子,情绪很不好,谁都管不住,怎么办[转载]阅读十年讲座实录2013年第4期(总第54期)-蒋佩蓉《父母如何自我成长》

蒋佩蓉:

http://weibo.com/1619699251/y9vMx724U可以参考我链接里面的微博:内容有关2岁的孩子。

问题六:

小女孩2岁,需要求姥姥时说喜欢姥姥;妈妈回家后,就当着姥姥的面说不需要姥姥,赶姥姥回家,请问怎么处理?

蒋佩蓉:

对于老人的不尊重是我们建立家规第一要对付的事情。可以参考《林家规则》: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8aa6330100fq6i.html

关键不是孩子说什么,关键是大人如何处理孩子的言语和行为。建议参考《佩蓉教孩子学礼仪》,里面有很具体的方法来帮助孩子分辨“良言”和“恶语”。

 

问题七:

孩子回到家之后,就没幼儿园老师说的那么表现好了?还有就是老师说她心里什么都明白,但是就是不说出来?谢谢!

蒋佩蓉:

这是一个很普遍的状况。因为孩子在学校和公共场所比较约束,就不会像在家里一样自由和放松。

问题八:

    我有一个朋友,她的丈夫刚刚去世2个多月,而她的孩子才3岁多,.因为太长时间没看到爸爸,而且电话也没有.所以孩子就问妈妈,爸爸在哪里?朋友第一次回答孩子说爸爸去了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他忘记带手机了,但他很爱你.很久很久以后我们就可以看见他的 过了好几天,孩子又问同样的问题,她又同样回答,但这次孩子就继续问很远很远是在哪里.我好长时间没看见他了。我很想念他这次我朋友不知道怎么回答.只是用另外一个话题绕开了。 她问我以后当孩子再问怎么回答?另外当孩子越来越大的时候,她应该怎样去解释给孩子?什么时候跟她说比较好?她很害怕伤害到孩子,没有爸爸陪伴成长的孩子会怎样?她的孩子很敏感,性格很固执.比较情绪化的。

蒋佩蓉:

很多家长不愿意让事实伤害孩子,但是欺骗反而会摧毁孩子对家长的信任。每一个人都需要面临死亡,也需要处理死亡所带来的丧失感受。要是不引导孩子去处理这种感受,孩子会一辈子感觉内心不对劲。

我建议跟孩子说,爸爸已经死去了。他是一个很好,很爱你的爸爸。然后你可以勇敢的面对她的痛苦,跟她分享你也多么想念爸爸。

然后,给自己跟孩子一段时间,一起看看以前爸爸的照片,跟她讲爸爸以前多么好的故事,一起庆祝爸爸,让他在孩子的脑海里留下一个美好的痕迹。

很多心理学家对单亲妈妈的家庭的研究发现,孩子内心对爸爸有个美好的形象的人,长大以后的健康远远跟孩子内心怨恨爸爸,对他有不好形象的人的成长不同。

要是在孩子的内心,爸爸虽然不在,还是一个英雄,孩子不会觉得被爸爸遗弃或拒绝,继续感受到自己的被爱。 这样跟爸爸不愿意在自己身边的孩子对自己的价值的认可和感受是不一样的。

替孩子找一个爸爸并不能回答为什么现在这个爸爸消失了。回答了这个问题以后,她准备好了要再来一个新的,不同的爸爸,是处理好目前这个丧失的事情以后再面对的事。

最好是讲真实的,美好的,爸爸在世的故事,让孩子能够把自己的爸爸继续当成伟大的英雄看待。这也能够给她带来安全感,因为爸爸在天堂看顾着她。

可以说是另外一个世界,要等到你在这里好好完成这个世界要完成的任务,就可以永远跟爸爸在另外一边在一起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