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盈心态养孩子》自序(下)

标签:
教育家庭育儿 |
分类: 丰盈心态养孩子 |
在这本书中,我重组了4Q这一章的内容。根据每个Q的特征,我扩展了理论方面的内容,以及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在学校教育中所欠缺的“Q”。最后一章则包括了如何准备为人父母这一历程,如何发现和诊断自身的问题、缺陷和焦虑,如何处理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问题,然后用一种健康的,不被以往负面经历与创伤影响的方式抚养子女。
我希望我的读者们能够获得以下收获:
1、要是父母选择西式教育,要让孩子直接出国上大学,绕过高考的约束,可以看到出国留学要面临什么样的挑战,而不是盲目地放任年幼的孩子,觉得让他自由发展就能成长得很好。现在很多西方输入的早教理念被父母们全盘接受,却发生了严重的文化接轨问题,因为这些“个性化”,“让孩子自由”的育儿理念是建立在一个宽松和民主的社会环境和教育体系的基础上面,跟国内的应试教育体系水土不服(对于经过国内严厉管教与摧毁灵魂的批评教育长大的父母,他们很容易从一个极端跑到另外一个完全不愿意给孩子任何约束或批评的极端)。不是每个父母都有足够的能力让孩子长大以后不必就业,因此,对于大部分家庭来说,最后还是需要解决就业与生活问题,至少能够不心理残缺地养活自己。在经济下滑的欧美环境,中国公民还是要面临竞争非常激烈的就业问题,而回国就业也会面临同样的教育认证的挑战。自由长大的西方孩子不一定会比国内长大的孩子少一些迷茫或更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孩子们还是需要父母的管教和引导,而不是我们害怕失去他们的爱就对他们百依百顺。国内的家庭教育常常会过度女性化和感性化,缺乏男性化的理智与分析。因此,父亲们需要用他们的理智、分析能力,与冒险倾向来平衡母亲们丰富的情感与呵护。
2、对于继续在国内就读的家庭,有的父母继续笼罩在过去升学压力的阴影里,焦虑地鞭策孩子考高分去重点学校,让各种各样的课外班和学业压力继续摧残孩子的灵魂。其实,父母们需要了解的是如何帮助在高压体系内的孩子们减压,而不是施压,同时不要因为忽略孩子其他能力的装备而削弱他们以后在社会里工作创业的竞争力。
3、孩子还在幼儿/小学阶段的父母们可以参考本书前面写给要出国留学的青少年的内容。看到青少年期间要面临的一些教育问题,能够避免一些只关注眼前年龄阶段的盲点和误区,也许能少走一些需要很大精力来掉头或弥补的弯路与伤害。国内的父母还需要思考如何在面临高考的环境下跟学校互补,不为了冲过高考这个狭窄的瓶颈而牺牲了孩子的学习主动性、创造力与激情。当我开始学习开车时,我既紧张又焦虑,视线总是不敢离开地面,以此来确保自己是开在既定轨道上的。我越是紧张,便越是关注眼前的几平方米路面,越是容易毫无目的地向左或向右闪避,对小错误的反应就更激烈。然而,随着我开车的经验越来越丰富,信心也大增,注意力更易集中在远处道路上。我的注意力越是集中在远处,我握住方向盘的手就越发坚定。当我面对路上的小坑小石时,就不再惊慌失措。为人父母也是如此。你的目光越是长远,在为子女指引方向时,你就更能站得高望得远。因为你知道,现在某些微小的矫正有些真的不需要,或者没多大的意义。
4、对于那些打算将子女送到国外接受教育的父母来说,他们有必要更好地了解在那些令人费解的学院应用论文背后,海外高校对申请者的需求是什么。同时他们也必须意识到,成绩固然重要,但是成绩不是一切,如果仅有一张好看的成绩单或是测试分数,你可能会惊讶地发现自己那么优秀的孩子竟会被海外的顶尖高校拒之门外。为了让孩子有更多更好的选择,我希望你能花更多的时间在孩子身上,多多了解他,帮助他认识自我,帮助孩子学会管理自我生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变得有责任心,能对社会做出贡献,而不是狭窄地将一切定位于孩子未来的就业问题、住房问题和婚姻问题上,使孩子最终成长为一位社会的消费者而不是做出贡献的问题解决者。无论在经济条件好还是坏的时代,世界上最好的公司总是求贤若渴,人才是不会沦落到找不到工作的地步。退一万步讲,即使找不到一份满意的理想工作,真正的人才也总能运用自己的创新力,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而父母的责任,不是迫使子女拿到那些额外分数,而是使其心甘情愿地运用自己的天赋、才干和兴趣去改变世界。而这些天赋、才干和兴趣,需要在你的帮助和指引下得到发展。
5、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一本值得年轻人参考的书。多年来,我都担当着母校以及所在社区的志愿者。我见过形形色色的青少年,听过他们述说各种各样的困惑,了解他们对未来的设想,懂得他们多么挣扎试图与父母沟通,以及梦想着如何圆梦。我一直特别喜爱朝气蓬勃的青少年,特别是从我们夫妇开始为青少年提供咨询帮助以来,这样的感情更是与日俱增。鉴于我与家里几个青少年儿子的良好关系,我相信有一些建议能帮助年轻人更好地了解自我,了解自己想追求的教育,以及想要实现的梦想。尤其是如果你想出国留学,那效果更佳。但就算你从未将留学列入计划选项,我也希望通过这本书,能使你停下一直奔跑的脚步,好好地思考真正想要的生活,以及如何通过教育实现自己的梦想和期望。改变世界的人从来都是年轻人,他们有冲劲,有理想,愿意为实现自己的美好理想做出牺牲,直面风险。而那些年长的人历经岁月的磨练,会变得胆怯或疲惫不堪,不再敢于做出改变。这种改变的诀窍就在于如何将理想和激情转换成一些建设性的事情,更重要的则是记得一路保护你的梦想和能量,这样等到机会降临时,你不会将自己的梦想和激情抛之脑后,被一份饭票或者稳定收入死死圈住。
中国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经济的高速发展曾经是建立在廉价劳动力和制造业上。如今一个国家的竞争力是立足于未来的技术和科技的创新。因此,我们既不应该否定传统,也不应该毫无选择地捡起西方已经淘汰的一些不合时宜的教育哲学,来教育我们的下一代。相反,我们应该审视自身文化和传统,结合东西方最好的教育理念,将下一代培养成为最好的他们。展望未来,我们的目光不应该局限在如何赶上西方。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以及很快就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国家,我们应该学着如何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人类当下面临的问题规模远超先辈的预期,我们需要培养最优秀的一代人才来解决这些问题。让我们将过去的枷锁抛到脑后,拥抱未来的挑战,从今天起,好好地教育我们以及我们的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