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颗恒星之间50分钟的大灾变轨道,是有记录以来最快的
(2022-10-15 15:15:38)
撰文:布兰登.斯派克特
艺术家对一颗白矮星从其类似太阳的伴星吞噬物质的描绘
图片:NASA/JPL Caltech
一对恒星会有不良关系吗?今天(10月5日)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研究表明,当你了解新发现的恒星系统ZTF
J1813+4251时,不妨考虑一下这一点。
天文学家在武仙座,发现了距太阳约3000光年的紧贴着的恒星系统,同时对超过10亿颗恒星的数据库进行了梳理。在那里,一颗与木星质量大致相同的明亮的类太阳恒星,在白矮星的陪伴下度过了它最后的健康岁月。白矮星是一颗曾经强大的恒星的枯萎的外壳,从技术上讲,它已经死亡并燃烧完燃料。但是,在恒星坟墓之外,白矮星的引力继续从类似太阳的恒星大气中吸走氢,慢慢缩小了较大的恒星,加速了其不可避免的毁灭。
这在天文学中并不罕见;银河系中50%以上的恒星都是由两颗或更多恒星组成的双星对,它们共享一个共同的重心,同时相互夺取宝贵的燃料。然而,天文学家发现,很少有双星系统的轨道周期短于一小时,尤其是包括大型类太阳恒星在内的双星系统,它们需要花费数小时才能完成一个轨道。当天文学家看到武仙座上的两颗恒星每隔51分钟就会相互遮挡一次,他们知道自己偶然发现了一些奇怪的东西。
“这颗恒星看起来像太阳,但太阳不能进入一个短于8小时的轨道——这是什么?”该研究的主要作者,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家凯文·伯奇在一份声明中说。
在他们的新论文中,研究人员给这种奇怪的事物起了一个名字。根据研究作者的说法,这些恒星属于一种罕见的双星系统,称为“灾难变星”。当白矮星和类太阳恒星在数十亿年的时间里越来越靠近时,白矮星就会吞噬其同伴的物质,从而形成这些系统。作者说,当白矮星吞噬时,它会引发巨大的耀斑,这些耀斑从远处出现,就像超新星爆炸或其他类型的宇宙灾难。
研究人员长期以来一直怀疑,如果给予足够的时间,像这样的恒星能够达到令人难以置信的短轨道周期。可以说,这只有在恒星系统过渡到新的吞噬时才可能实现;一旦饥饿的白矮星从伴星大气中剥离完氢气,它就开始吞噬伴星裸露核心中的氦。由于氦的密度和重量都比氢大,类太阳恒星的核心质量,应该足以与其白矮星伴星保持在超紧密的双星轨道上。
根据研究作者的说法,武仙座的这个奇怪的恒星系统,似乎正处于这样一个过渡阶段,而且该系统的轨道周期,只会变得越来越紧和越来越短。通过计算机模拟,该团队计算出,在大约7000万年后,这两颗恒星将彼此靠得很近,其轨道将下降到只有18分钟,这比所见过的任何恒星系统都要短。
研究小组表示,从那时开始,质量损失将导致类太阳恒星膨胀而不是收缩,这两颗恒星最终将在未来数亿年内开始漂移。届时,这对双星的轨道周期将稳定在大约30分钟的低水平,在大恒星烧毁之前,为双星在最后的几年里提供一些急需的空间。
虽然这种二元关系已被理论化,但据研究作者称,这项新的研究标志着它首次在实践中被发现。博奇说,这回答了一个关于灾难性变星系统轨道极限的“大开放问题”,并将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大量素材。
至于大恒星是否处于不良的关系?也许最好在几亿年后再问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