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保险,「经代」为什么比「个代」便宜那么多?

分类: 保险智慧 |
自从开了公众号,得到越来越多保险同业的关注,来自祖国的大江南北。
平时的留言和交流中,有一个问题同业和客户问的最多:
为什么经代渠道的产品会比个代便宜那么多?
今天敲些字,好好说下这个话题。
长篇大论之前先下结论:因为对不同客户群体的价格歧视。
保险公司的销售渠道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个险、经代、银保、网销、电销这5大类。
个代也称个人代理人,保险公司自己搭建的销售渠道。
平时我们所能见到的中国人寿、平安、新华、太平洋、泰康等等的这些业务员,都属于这一类。
最显著的特点:Ta在的这家公司一般你听过,而且Ta只卖这一家的产品。
经代也称保险中介、经纪、代理,也就是第三方的保险销售渠道。
对比个险,特点就是可以卖多家公司的产品,而且很多公司可能你压根就没听过。
银保、网销、电销,这3类销售渠道,今天先不讲。
不同销售渠道,难道产品和保费会有差别?
有,而且很大。
从1992年,友邦保险将个人代理人制度引进到大陆并迅速成长开始,国内的寿险公司普遍选择个险制度来组建营销团队。
保险公司表面上选择的是销售渠道,实际选择的是其背后的客户。而选择销售渠道最主要的标准,就是尽可能低成本的到达保险公司想要的客户。
国内的寿险公司从国外(主要是日韩、台湾、香港、东南亚)的寿险市场中看到,寿险产品的目标客户是“家庭”,因此剩下的问题就是如何用最低的成本打入到家庭。
而招募家庭成员中的一份子作为销售员,将产品卖入家庭,在当时这就是成本最低的一种方式。
24年过去了,个代渠道,依旧还是这一套。
新人入职 - 自保件转正 -
直系亲属撑半年 - 缘故再半年 - 无单脱落 - 考核掉。
最后,除了一堆自保件,无它。
无论是业务员自保、还是亲属、朋友照顾生意等等。
这些人群有几个显著特点:
1、
对保险一知半解;
2、
多半并非认可保险,投保最大的原因是碍于面子;
3、
如果买,也只会到关系最好的人那,不懂货比三家。
这也就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保险公司在个代渠道投放的产品普遍性价比不高。
没有竞争,就无需放弃太多利润。
相比个险,经代/中介的客户群体大不一样。
保险中介行业兴起于北上广等大城市,客户群体主要是城市的高学历白领、金领等。
他们认可保险是家庭的必需品;爱学习,爱比较;看淡人情世故,并认为这并不能左右自己的投保选择。
他们认可专业,也需要专业,因此我经常会看到以下这些投保求助。
太多太多,不一而足。
谁也不傻,有前瞻的保险公司,怎会放弃这群优质客户?
保险经纪人:独立承担法律责任,受托于客户选保险。可以做多家保险公司的产品。大型机构代理商。(有点像保险超市,像京东商城)
保险代理人:受托于保险公司卖产品,只能做一家保险公司的产品,个人代理商。(有点像保险的品牌专卖店)
从初始成本角度
自建办公职场的租赁,装修,水电费,物业费等一系列基础运营成本,管理人员的工资,销售培训的投入,销售人员的底薪。
个险渠道:不管有没有业绩,保险公司都必须先支出。
经代渠道:如果没有业绩,保险公司不必提前支出任何成本。
从管理培训角度
保险销售是个非常专业的工作,需要培训最基本的法律知识,培训业务员执业基本的产品知识与对客户的告知原则。
个险渠道:保险公司为了自己的业务品质,必须大力培训,严格管理。(花费比较大)
经代渠道:经纪公司自带管理,由于是独立法律责任,往往培训深度比较深,由于保险产品比较多,客户选择的余地比较大,客户的保险继续率非常高。整个业务品质比较好。(不用保险公司花钱)
从客户角度
个险渠道:保险代理人:往往客户只能选择自己家产品,不选择就代表他没有销售业绩。
经代渠道:保险经纪人在整个市场上仅占千分之二,可以代理的保险产品远超保险公司。经纪人往往比代理人能提供的资源更多,也更能给出客观专业的建议来。保险经纪人的客户往往是一线城市里比较新锐的客户。外企的客户,或者是律师,医生对于专业要求比较高的客户。
这些客户普遍比较理性,消费能力比较强。
从市场角度
个险渠道:只看自己家的产品,产品的竞争力没有具体可以量化的参考标准。重要的是产品营利水平。
经代渠道:大家同台竞争,产品竞争力与公司的服务能力是参考指标,你的产品咋样,市场上一试就知道。还有就是经纪公司,往往规模不大,客户的特点鲜明,可以试一试自己的创新型的产品,以便可以在更大的个险渠道展开。经代渠道就是一个高效的实验田。检验各种数据,同行间可以做很多的交流。
从专业角度
个险渠道:更像个营销员,把自己的产品说的好上天。
经代渠道:更像是个咨询者,理财规划师,更能根据客户的实际情况给出中肯的建议与更优化的组合方案来。
从价格角度
同样的保障责任往往个险渠道往往比经代渠道要贵20%以上。(个险各项成本太高,股东利润要求又高)
以泰康的重疾险为例,个代卖的健康百分百,经代卖的乐安康。
有差别吗?
有!保障内容差一点点,保费却差很大。
保险同样如此。
你买健康百分百的时候,泰康会提醒你Ta们有保费更便宜的乐安康吗?
当然不会!
价格歧视存在于各行各业的销售里,而利用的就是信息不对称。
保险作为一个家庭除房、车、吃之外的第四大支出,一交几十年,总保费几十上百万。
难道在投保前不应该好好学习下保险常识,学会对比,以免被价格歧视吗?
原: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