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基金也有性价比——如何选择好基金

(2016-09-14 21:35:41)
分类: 投资知识总编

什么才是好的基金?

标准就是它的价值增长得快不快。优质的封闭基金的四个因素:首先是净值增长率高,这是最主要的;其次是折价率大,也很重要;其三是分红潜力多,越临近分红阶段越重要;其四是封闭日期短,如果期限很长则不需考虑。不过,封闭日期超过两年以上,对基金的价格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什么是性价比?

所谓性价比,就是商品的性能、质量与价钱之间的比例。

性价比高,就是商品的性能、质量很好,而价格又很低,很划得来。简单一句话,就是花最少的钱,买到最好的东西。

买基金也要讲究性价比,即花尽量少的价钱,买到尽量好的基金。既要基金的性能质量好,又要基金的价格尽量便宜。

什么才是好的基金?

人们买基金的目的,就是它能够增加财富,具有增值的性能和潜力。基金好不好,性能优不优越,质量高不高,唯一的标准就是它的价值增长得快不快。

如果一只基金的净值增长很快,带来的财富很多,自然它的性能质量很好。如果一只基金的净值增长很慢,带来的财富很少,自然它的性能质量不佳了。

那么,什么才是便宜的基金呢?

当然是基金的价格不高,投入的成本很低,而它增加的财富又很多,很划算。

不过,对于开放式基金来说,价格基本是一样的。所有的开放式基金的价格就是它的净值,价格与价值相等,不存在昂贵与便宜之说。

你可以用与净值相当的价格买到开放基金,而且也可以随时赎回开放基金,兑现回与净值相当的现金——无论基金的净值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

这就好比你到商场里买了一样东西,你还可以随时来退货,而且按退货时的价格兑回现金——无论是那东西的价格是涨了还是跌了。

开放基金买卖的价格与它的价值——净值对等,无所谓贵,也无所谓便宜,绝对的公平,有区别的只是基金的性能质量——净值增长得快不快、好不好。

当然,开放基金的价格还有手续费的差别,不过与净值比起来,微乎其微。

所以,对于开放基金来说,性价比主要是体现在性能质量上,而在价格上几乎没有多少差别。

但封闭式基金就不同了。

封闭基金对于性价比就有着格外的讲究。

因为,封闭基金的价格与价值——它的净值是不对等的,是有差距的。通常,封闭基金的价格要低于它的净值,有一定的折价,而且这个折价还有多有少,有高有低。每只基金的折价各不相同,甚至每只基金在不同时间的折价也不尽相同,这就产生了封闭基金价格的高低贵贱之分。

比方,性能质量相差无几的基金,你可以用很高的价格买来,也可以用很低的价格收进;甚至就是同一只基金,你可能买得很贵,也可以买得很便宜。这种价格的差别常常有百分之十几、二十几。

于是,封闭基金的性价比不仅体现在它性能、质量的区别上,而且还体现在它价格与价值的差别上。

所以,封闭基金的性价比不仅要讲究性能质量,还要讲究价格成本;不仅要求质量优秀,而且还要求价格便宜。

简而言之,封闭基金的性价比就是要求质优价廉。

那么,封闭基金的质优价廉是什么?

质量优在哪里?

性价比中第一位的是性能质量。

那么,基金的性能质量是什么?

基金的性能质量十分明确,就是它的增值能力强不强,增值潜力大不大

基金的增值能力强,增值潜力大,带来财富多,自然是性能质量优异;反之,增值能力弱,增值潜力小,带来财富少,甚至还亏损财富,则是性能质量差劲。

对于开放式基金来说,性能质量就体现在净值增长率上:净值增长又快又稳的基金,就是性能质量优秀的基金。

所以,识别和衡量选开放式基金的性能质量,只需把眼睛盯在净值增长率上就可以了。当然,其中包括短期的、中期的、长期的净值增长率。

然而,封闭式基金的性能能质量就没有那么简单,要复杂得多。

因为,封闭基金的净值并不是持有人的真正财富,只有它的价格才是能够装进口袋的真金白银。所以,衡量和评价封闭基金的性能质量的第一标准,不是净值,而是它的价格。

比方,基金A的净值是2元,在股市中的价格是1.4元。虽然这2元的净值是基金A的资产,但实际上持有人却拿不到,只有那交易价格的1.4元,才能实实在在地装进他的口袋里。

如果你拥有10000份基金A,基金净值有20000元,但这净值你兑现不了20000元现金,拿不到手里。你能够拿到的只是基金的价格1.4,只能兑现14000元的现金收益。

由此可见,封闭基金的性能质量好不好,首先在于基金价格的增涨上

一只封闭基金的价格涨得快,涨得高,给持有人带来的真正财富多,则是只上好的基金;反之,一只封闭基金的价格涨得慢,涨得低,甚至往下跌,给持有人带来的财富少,甚至还减少了财富,则意味着这只基金不怎么样。

所以,封闭基金性价比高的第一条就是它的价格涨得快,涨得好,涨得高。

既然封闭基金的价格才是真金白银,才能成为真正的收益,那么投资人的目光就首先落到了它的价格上,投资的第一目标就是追求基金价格的快快上涨了。 

价格动力何来?

那么,推动封闭基金的价格上涨的动力有哪些呢?

一、净值增减

基金的价格是跟着净值走的。在折价率基本稳定的条件下,基金的净值增,价格也涨;净值减,价格也跟着跌。

基金的价格与它的净值有差距,低于净值,是打折的价格,但它依然体现了基金的价值,是基金净值的交易形式,因此也必然地跟随着净值的增减而涨落。

比如,基金A的净值2元,价格1.4元,折价率30%。如果净值增加到3元,折价率30%不变,那么价格也自然涨到2.1元。如果净值减少到1元,折价率30%不变,那么价格也必然跌到0.7元。

净值增长率是基金价格走势的主导动力。

二、折价率

折价率是基金价格与净值之间的差值比例。当基金的净值不变时,折价率缩小,就推动着价格上涨;而折价率扩大,就拉扯着价格下跌。

比如,基金A的净值2元,价格1.4元,折价率30%。如果净值2元不变,折价率缩小到10%,价格就涨到1.8元,净增加0.4元;折价率扩大到50%,则价格跌到0.5元,净减少0.7元。

折价率的变化也是基金价格的涨跌走势的辅助动力。

三、基金分红

封闭基金的分红,实质上是把基金的一部分净值变成现金分给持有人。这在实际上,是把这部分净值不打折地分给持有人,现金红利是没有折扣的基金净值。

所以,分红意味着基金折价率的主动缩小。而折价率的缩小,也自然推动了基金价格的上涨。在净值不变的条件下,分红越多,折价率缩小越多,价格上涨越多;分红越少,折价率缩小越少,价格上涨越少。

比如,基金A的净值2元,价格1.4元,折价率30%。如果净值不变,分红1元,那么折价率会缩小多少呢?

红利现金1元是没有折扣的,这1元上的30%折价率已经消除,只剩下留在基金里面1元的30%的折价率。持有人最后得到了1元现金,加上分红后的基金价格0.7元,合计有1.7元的真金白银。

计算下来,折价率是15%,比原来的折价率整整缩小了一半。同时,也意味着基金价格从原来的1.4元自动涨到了1.7元,涨了0.3元,比原价格涨了21.4%。

但如果基金A分红是0.6元,持有人最后得到了0.6元现金,加上分红后的基金价格0.98元,合计有1.58元的真金白银。

计算下来,折价率是21%,比原来的折价率缩小了9个百分点。同时,也意味着基金价格从原来的1.4元涨到了1.58元,涨了0.18元,比原价格涨了12.9%。

可见,分红越多,折价率缩小越大,基金价格涨幅越大,反之亦然。

这就是基金分红具有着推动基金价格上涨的动力。分红多,推动价格涨得多;分红少,推动价格涨得少

基金分红在一定程度上也驱动着基金价格的涨势变化。

四、封闭日期

封闭基金都有着封闭期限,基金到了封闭期限,按照通常的规则和惯例,就会转为开放式基金,实行净值全额赎回兑现。

所以,封闭基金在接近封闭期限时,折价率会逐步缩小,越临近最后封闭期限日,折价率越缩小。在净值不变的条件下,则是基金价格的上涨。

不过,一般距离封闭期限有一年以上的,对基金的折价率和价格的影响不大。

比如,基金A的净值2元,价格1.4元,折价率30%,封闭日期还有3年。如果封闭日期只剩了半年,折价率则可能缩小到15%,价格涨到1.7元;如果封闭日期只有了3个月,折价率可能缩小到10%,价格涨到1.8元;如果封闭日期只剩了1个月,折价率可能缩小到5%,价格涨到1.9元。

所以,封闭日期的长短影响着基金价格的变化,是基金价格走势的客观条件。 

归结起来,推动封闭基金价格的涨跌走势的原因:一是净值的增减,这是最主要的动力;二是折价率的变化,这是辅助动力;三是分红的数额,这是提升动力;四是封闭日期,这是客观条件。

价格便宜何在?

性价比的第二条就是价格便宜。

封闭基金的价格便宜是什么?

不是基金的价格低,而是基金价格的折价率高。

封闭基金的价格一般低于它的净值,如果价格低于净值越多,这只基金就越便宜;如果价格低于净值越少,甚至高于净值,那么这只基金就越不便宜。

反映基金价格与净值之间差额比例的,就是折价率。

比方说,两只基金的净值同样是2元,基金A的价格是1.4元,折价率是30%;基金B的价格是1.7元,折价率是15%。那么,基金A显然要比基金B便宜得多。同样是价值2元的东西,花1.4元去买当然要比花1.7元去买更划算了。

另外,基金C的净值1元,价格0.9元,折价率10%。虽然基金C的价格最低,但它在这三只基金中最贵。因为它的折价率最低,你要花1.8元才能买到净值2元的基金C。

所以,封闭基金的价格对净值折价越多,则价格越便宜;折价率越高越大,则基金价格越划算

反过来,封闭基金的折价越少,则价格越昂贵;折价率越高,则基金的价格成本越大。

折价率就是封闭基金的价格是不是便宜的尺度。

折价率高的基金价格便宜,折价率低的基金价格昂贵就是这个道理。

如何选择?

投资基金,首先要选一个优质基金,选一个赚钱多多的好基金。

对于封闭基金,如何来选择它上乘的性能质量呢?

当然是选择基金的价格涨得快,涨得好。

根据封闭基金价格上涨的推动力,可以引申出这样的选择准则:

第一,净值增长快,净值增长率高。

这也就是基金业绩排名在前。对于中长期投资来说,至少应该在三个月、六个月、一年的业绩排名靠前。

净值增长快,自然推动基金价格涨得快、涨得高。

第二,折价率高

因为,基金净值增长是推升动价格的主要动力,同时,折价率的降低也能额外地提升基金的价格。所以折价率越高,意味着基金价格的提升空间越大,对价格上涨的贡献潜力越多。

比方,折价率30%的基金,降低折价率来提升价格的空间可能有20%;但折价率20%的基金,缩小折价率来提升价格的空间就只有10%了。

第三,分红潜力多。

分红潜力多就是基金可供分配的净值多,意味着将来的分红现金多。

将来分红多,也意味着在基金分红以后,折价率将大幅扩大,而折价率的正常回归,必然导致基金价格的大幅上涨。简单地说,就意味着基金在分红的阶段,其价格将有一个较大的提升。

分红潜力是对基金价格上涨的预期。

不过,如果分红的预期超过了一年以上,对基金价格的影响应该不是很大。

第四,封闭日期短。

随着封闭期限的临近,折价率会逐步缩小,基金价格也会渐趋提升。所以,选择基金的封闭日期越短越好。不过,封闭日期超过两年以上,对基金的价格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综上所述,这就是选择优质的封闭基金的四个因素:首先是净值增长率高,这是最主要的;其次是折价率大,也很重要;其三是分红潜力多,越临近分红阶段越重要;其四是封闭日期短,如果期限很长则不需考虑。

那么,只要是一只好的封闭基金,是不是就可以闭着眼睛瞎买了呢?就万事大吉了呢?

当然不是。

就算是一只出类拔萃的好基金,还要看它的价格是不是划算。

投资封闭式基金,一要看它的质量好不好;二要看它的价钱便不便宜。

真正值得投资的好基金,不仅要质量优异,而且要价钱低廉。

好的基金还要有一个好的价钱。

好货不便宜

价格便宜的封闭基金,意味着它的折价率很高。

所以,选便宜的基金,无非是抓住那些折价率很高的封闭基金。

花最少的钱,买最好的基金——这是个挺不错的主意。

那就开始吧,在封闭基金的池子里筛选一遍,找出价格涨得最好,折价率又最高的基金收入囊中吧。

这样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不那么简单。

因为,你几乎没法找到这样最好又最便宜的基金,也找不到这样的美事。

在封闭基金的池子里,业绩好的基金,往往折价率很低,价格不便宜;而折价率很高,价格很便宜的基金,往往业绩却不甚理想。

就如同在商店里买东西一样,质量上等的货色价格很昂贵,而价格很便宜的货色则质量差了一等。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一只好的封闭基金净值增长快,则受到投资者的青睐和追捧,纷纷买进,造成这只优质基金的供不应求,许多投资者买不到,于是抬高价格来竞买,优质基金的价格就涨了上去,越来越接近它的净值,折价率也缩小了。

直到基金价格涨到一定程度,折价率缩小到一定地步,多数投资者认为已经不便宜了,不划算了,才会停止抬高价格竞买,于是基金的价格才稳定下来,折价率也稳定在了一个较低的水平。

这就是优质基金的折价率降低的过程和原因。

由此可见,优质基金的低折价率,实质上反映了多数投资者对优质基金的追捧,出高价竞买;是优质基金在股市中供不应求的必然结果。

同样,一只封闭基金的净值增长慢,则受到投资者的怠慢,不愿意买进,造成这只劣质基金的供过于求,卖不出去,只好降低价格竞卖。于是基金的价格就跌下来了,越来越远离它的净值,折价率也自然扩大了。

直到基金价格跌到一定程度,折价率扩大到一定地步,多数投资者认为已经很便宜,很划算了,纷纷掏钱买进时,基金的价格就稳定下来,折价率也才稳定在了一个较高的水平。

这就是劣质基金的折价率升高的过程和原因。

由此可见,劣质基金的高折价率,实质上反映了投资者对劣质基金的怠慢和遗弃,出低价竞卖;是劣质基金在股市中供过于求的必然现象。

所以,折价率总是伴随着基金的业绩而波动,业绩好的基金总是折价率比较低,价格不便宜;而业绩差的基金总是折价率比较高,价格很便宜。

常言道:好货不便宜,便宜没好货。

这样看来,要想用最便宜的价格,买到最好的封闭基金,这几乎是不可能办到的事。

那怎么办呢?

怎么才能做到投资基金的最佳性价比呢?

其实,基金的最佳性价比中,优质和价廉也只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这就是说,最佳性价比中的基金业绩优秀是一个层面,并不一定是最优秀的;基金价格便宜也是一个层次,并不一定是最便宜的。

比方,在优质基金的圈子中,也有价格的差别,也有相对便宜的基金;在便宜基金的圈子里,也有质量的差别,也有相对优秀的基金。

于是,基金的性价比就有了两种选择,就有了两条路:一是在优质基金中拣便宜货;二是在便宜基金中挑优质货。

最佳性价比

封闭基金林林总总,有的业绩很优秀,质量很高,但价钱太贵;有的价格很便宜,但业绩不太好,质量差强人意。

那么,应该买哪一种基金?是质优价高的基金,还是质次价低的基金?

其实都不是。

聪明的做法就是从中选出性价比最佳的基金。

你不必要求最优秀的基金——这样的基金往往太贵;你也不必要求最便宜的基金——这种基金往往太烂;但你可以要求性价比最佳的基金。

什么是性价比最佳的基金?

简单地说,就是在同等质量的基金中,价格最便宜;在同等价格的基金中,质量最优秀。

由此,追求基金的最佳性价比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在同等质量的基金中选择价格便宜的基金;或者在同等价格的基金中选择质量优异的基金。

当然,要做出这样的选择,首先要划分出同等质量的基金圈子,或者区分出同等价格的基金层次。

那么,如何来划分同等质量,或者是同等价位的基金圈子、基金层次呢?

既可以从基金的质量上划分,也可以从基金的价格上划分。

基金的质量主要还是它的业绩,即净值增长率,这可以体现在业绩排名上。

但基金的业绩是在变动的,每天、每周、每月、每年都在变化之中。而且众多基金的业绩都是上上下下的轮换流动之中:有些基金业绩在这几周突出,有些基金业绩在那几周冒尖;有些基金业绩在这几月领先,有些基金的业绩在那几月突前,你上我下,十分正常。

基金业绩的表现,有的好上几周,有的好上几个月,也有的好上一两年。

那么,基金的质量档次的划分,是根据短期的业绩,还是根据中长期的业绩?

当然是根据中长期的业绩水平。因为短期业绩变化太快,股市无法作出反应,股民、基民也无法认同,股市和多数投资者注重的是中长期的业绩表现。

同样,基金价格的贵贱主要在于它的折价率。

但封闭基金的折价率也是在波动之中:有时候高,有时候低;有时候大,有时候小。不过,好在基金的折价率是跟着它的业绩走的,并且是跟着它的中长期业绩而走的。

大多数基金之间的折价率差距还相对稳定的。中长期业绩优秀的好基金,折价率相对较低;中长期业绩落后的差基金,其折价率相对较高,即使发生波动,相互间的差距还基本保持。

当然,这里都排除了分红潜力和封闭日期对折价率的影响。

比如,好基金的折价率20%,差基金的折价率30%。如果发生波动,常常是差基金的折价率扩大到35%,而好基金的折价率也随之到25%,差距依然相对稳定。

正因为封闭基金的中长期业绩与折价率的密切联动,我们就可以根据它们的中长期业绩和正常折价率,来划分基金的不同档次。

也正因为各只基金之间,在业绩和折价率上有稳定的差距,客观上形成了封闭基金的几个群落,或者是几个层次。

上等档次的基金,中长期业绩好,折价率低;中等档次的基金,中长期业绩中游,折价率略高;下等档次的基金,则中长期业绩差,折价率最高。

基金档次何如?

目前股市里还有28只老式的封闭基金,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档次:上游基金、中游基金、下游基金

上游基金是中长期的业绩排名基本保持在前10位的基金,也称为优质基金。它们的正常折价率大致在15%——25%之间。如泰和、开元、兴华等等。

优质基金的圈子好比是基金中的上层社会,较低的折价率象征着它们上层贵族的身份地位。

中游基金是中长期的业绩排名基本保持在10到20位左右的基金,也称为中档基金。它们的正常折价率大致在24%——28%之间。如通乾、久嘉、同益、天元等等。

中档基金的圈子好比是基金中的中层社会,中等的折价率象征着它们中层豪绅的身份地位。

下游基金是中长期的业绩排名基本保持在20位以后的基金,也称为垃圾基金。它们的正常折价率大致在28%——35%之间。如景福、同盛、汉兴、鸿阳等等。

垃圾基金的圈子好比是基金中的底层社会,超高的折价率象征着它们底层游民的身份地位。

如此看来,优质基金与垃圾基金的区别,不仅是在业绩排名上的前后,还表现在折价率的高低上。优质基金才能享受低折价率的优厚待遇,而垃圾基金就只能套上高折价率的枷锁。

比方,一只优质基金的净值增长快,业绩排名在前,股市就会奖给它一个较低的折价率。相反,一只垃圾基金的净值增长慢,业绩排名落后,股市就贬给它一个较高的折价率。

一般来说,优质基金的折价率比垃圾基金的折价率要低出5至15个百分点。

例如,垃圾基金的折价率是30%,那么优质基金的折价率就是15——25%。

折价率往往就是封闭基金的业绩的标志,也是封闭基金地位的象征。

低折价率往往标志着优秀业绩,象征着基金的地位上等,是上流层次的贵族;高折价率往往标志着落后业绩,象征着基金的地位下等,属于下等层次的游民。

不过,封闭基金的档次和地位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上游基金的业绩如果落后了,而且长期落后,就会掉下来,掉到下游行列,沦落为垃圾基金。

中、下游基金的业绩如果长进了,而且做到了稳定长期的长进,则可能爬到上游行列,攀升为优质基金。

当然,决定档次的业绩变化应该是一个长期稳定的过程,股市和基民们不会轻易相信业绩的短期突击,而往往对业绩有一个考察、鉴别的过程,才能认可这个业绩,并且给出相应的档次地位。

同样,一只优质基金的业绩下降,沦落到下游行列,折价率的扩大往往也有一个滞后的过程,这其实就是股市对它中长期业绩的确认。

基金档次是客观的存在,也是股市和基民们对基金业绩认可的结果。

十八般武艺

面对着不同层次的基金部落,应该如何来选择好基金呢?

你不妨用性价比的眼光来浏览这些基金;用性价比的原则来筛选这些基金;用性价比的思路来取舍每一只基金。

花费尽量少的钱,获得尽量好的基金——这就是基金性价比的原则。

如此,在股市的大舞台上,各路英雄尽可施展出浑身本事,亮出各种看家招数来。

招数一:讲究优质

走优质基金中拣便宜货色的路子。

这是高增长策略,认准基金的业绩优秀,然后在高档次的优质基金部落中寻找目标,在业绩相差无几中,找出其中折价率相对最高,价格最便宜的基金来收入囊中。

通俗地讲,就是在上游基金中,比较业绩排名相差不大时,挑选折价率最大,价格最便宜的基金

这是在优质基金中求得最佳性价比。

招数二:讲究便宜

走便宜基金中挑优质货色的路子。

这是低成本策略,认准基金的价格便宜,然后在中、低档次的便宜基金部落中寻找目标,找出其中净值增长率相对最高,业绩最优秀的基金来收入囊中。

通俗地讲,就是在中、下游基金中,比较折价率都相差不大时,挑选净值增长率最靠前,业绩最优秀的基金。

这是便宜基金中求得最佳性价比。

招数三:捉住黑马

对于中长线来说,还有一手妙招:抓住一只黑马基金。

所谓黑马基金,就是它原来的业绩不好,排名在后,是下游基金。但后来业绩好转,稳步上升,排名升到了前列,成为了上游档次的优质基金。

众所周知,对于尚未到期的大盘封闭基金,其折价率是跟着它的业绩走的,即随着它的净值增长率而变化的。

上游基金的折价率,通常比下游基金的折价率要低出5——15个百分点。

当一只垃圾基金的业绩排名稳步走高,并且能长时间地稳定在上游基金的行列时,它的折价率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这只基金的折价率也将随着它业绩的走强,逐步缩小,趋向于优质基金的折价率水平。

比如,基金A的业绩排名原本在最后几位,折价率30%。经过半年、一年的时间,基金A的业绩排名上升到了前几位,那么它的折价率也将逐渐缩小到15%——25%,具有了优质基金的优惠待遇和地位。

最典型的莫过于基金开元,它在2007年2月的折价率还有35%左右,与同盛、景福之流为伍,不相上下。但经过2007年上半年的业绩飞跃,排名大幅提升,不久就爬到了优质基金行列,折价率也逐步缩小,与泰和等上游基金相提并论了。

当然,并不是说,一只基金的业绩排名只要领先了三两周,或两三个月,折价率就会立竿见影地缩小,基金就会立马升迁到上游档次。

因为,股市不会轻易地相信一只垃圾基金的弃劣从良,股民、基民也不会轻易信任一只垃圾基金的改过自新、浪子回头,这需要时间的考验。

股市不相信眼泪,不相信短期表现,更不相信昙花一现。

一只垃圾基金要攀升到上游基金的档次,它业绩领先的出色表现必须保持一个相当长的时期——至少半年以上,或许一年左右,才能获取多数股民、基民们的信任和肯定,股市才会赋予它优质基金的地位和待遇——优惠的低折价率。

所以,你如果想抓住一匹黑马基金,常常要有点耐心,要耐得住寂寞,耐得住波折。否则,到手的黑马也可能放跑。

其实,上游基金比下游基金的折价率差距也只有5——15个百分点,大多只有7、8个百分点。不过,你可别小看了这几个百分点,一年下来,收益增加不少。尤其是有分红的时候,这几个百分点是比例叠加的收益,增加得更多。

比方,基金A是下游基金,净值2元,价格1.4元,折价率30%。经过一年运作,业绩增长100%,净值增加到4元。如果它还是下游基金,那么它的价格是2.8元,收益为1.4元,比原价格增加了100%。

如果它升到了上游基金行列,折价率缩小到20%,那么它的价格将是3.2元,收益为1.8元,比原价格增加了128.6%,额外超收了28.6个百分点。

由此可见,抓住一匹黑马基金,其收益远远高出白马基金,是长线投资的最佳招数之一。

不过,骑上黑马基金并不那么容易。

因为,首先一条就是股市里要有黑马基金,倘若没有,那就白搭。你投资人再如何神通广大,也造不出一匹黑马基金来。

其次,就算有了黑马基金,你还要能够发现它,识别它,忍受它,抓住它。

有时候,你发现了黑马基金但没有看清楚,下不了投资决心;有时候,你骑上了黑马基金却忍受不了它的古怪脾气,又放弃了它。

真正发掘和驾驭黑马基金还是很有风险的。

常常是,你看中的“黑马”基金并不那么好,业绩风光了几周以后就沉寂了下来,让你抱着它进退两难。

出手放弃吧,你又舍不得,心有不甘:或许过两天又变好了呢?

捂住不松吧,你又顾虑重重,心里打鼓:倘若它业绩表现仍然不好,越来越差呢?

这真是一种内心的煎熬,相信不少投资人对此深有体会。

毕竟,真正的黑马基金是少之又少,你要想抓住它,而且想尽早地抓住它,更是难上加难。

这是在基金变化中求得最佳性价比。

招数四:骑上白马

如果捉不到黑马基金,或者不愿意冒太大的风险,不想费太多的精力,去找黑马基金,那怎么办呢?

好办,那就不妨去骑白马基金好了。

所谓白马基金,就是众所周知的业绩良好的基金,也就是净值增长率排名在前的封闭基金。

当然,买一匹名声在外的千里马,免不了要花大价钱。

不过,你还是可以想点办法来降低成本,省点银子。

比方,在业绩相当的同档次基金中,挑选那些折价率更大的,相对更便宜的白马基金。

比方,在你看中的白马基金偶而失蹄,表现不好的几天里,瞅准它跌价的时机招降纳叛,收归旗下。 

投资封闭基金,无论什么高招、绝招,无非就是选一只又好又便宜的基金。

如果想质量好的呢,就选业绩排名在前的,在业绩优秀的基金圈子里找最便宜的基金。

如果想价格便宜的话,就选折价率较高的,在高折价率的基金圈子里找质量最好的基金。

这就是封闭基金的性价比招数。

当然,投资基金的招数有很多,有中长线的,也有炒短线的;有偏重净值的,也有注重折价率的;有骑白马的,也有抓黑马的……刀枪棍棒,长拳短打,十八般武艺,各显神通。

这里列举个几种招数,算是一点思路的启发,抛砖引玉,如此而已。

基金时注意以下几点

1、平均回报

当然是越大越好啦。具体解释:平均回报为年度化的平均月几何回报,得出数据未必与过去一年实际年度回报相等。

2、波动性

相对来说是,越小越好。具体解释:反映计算期内总回报率的波动幅度,即基金每月的总回报率相对于平均月回报率的偏差程度,波动越大,标准差也越大。

3、夏普比率

越高越好。具体解释:夏普比率是衡量基金风险调整后收益的指标之一,反映了基金承担单位风险所获得的超额回报率(Excess Returns),即基金总回报率高于同期无风险收益率的部分,一般情况下,该比率越高,基金承担单位风险得到的超额回报率越高。

4、阿尔法系数

可以认为是越大越好,“代表基金能在多大程度上跑赢市场”(来自《解读基金》一书)。具体解释是基金的实际收益和按照β系数计算的期望收益之间的差额。其计算方法如下:超额收益是基金的收益减去无风险投资收益(在中国为1年期银行定期存款收益);期望收益是贝塔系数β和市场收益的乘积,反映基金由于市场整体变动而获得的收益;超额收益和期望收益的差额即α系数。

5、贝塔系数

衡量基金相对于大盘的波动情况。贝塔越高,说明基金相对大盘波动性越大。

6、R平方

衡量大盘对于基金表现的影响。具体解释:若R平方值等于35,即35%的基金回报可归因于业绩基准的变动。简言之,R平方值愈低,由业绩基准变动导致的基金业绩的变动便愈少。此外,R平方也可用来确定贝塔系数(β)或阿尔法系数(α)的准确性。一般而言,基金的R平方值愈高,其两个系数的准确性便愈高。

 

1、同类型基金之间进行比较。很多人在查看基金排行榜时,只看收益率,就想选个收益率高的。实际上,不同类型的基金由于投资品种和投资范围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收益风险水平。一般而言,股票比例越高的基金风险较高,在股票市场上涨时收益也最大,但下跌时亏损也可能最严重,其次是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最安全的是货币基金,但收益也是最低的。建议选基金投资者应该需要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和理财目标选择合适的基金种类,只有同类基金的业绩比较才是有意义的。若将股票型基金与债券型基金放在一起比较,就好比一支足球队里把前锋和后卫的表现都以进球的多少来衡量,显然是不合适的。

2、长短期结合来看。很多问理财粉去银行时,银行的工作人员都会说某只基金半年取得了多少收益,其实他们都只是选了一个收益比较好的时间推销。一般而言,基金在过去 6个月以内的回报率属于短期业绩,很难据此推断基金经理团队的能力,但可以用它来观察基金最近的变化。一般基金投资都是中长期投资,建议基金业绩的好坏也应当在较长时间内进行观察分析,比如一年、两年的收益率水平,切忌将短期业绩作为选择基金的标准。

3、和业绩基准比较。看基金业绩不仅要看净值增长率,还要比较其业绩与比较基准收益率之间的关系。各类型的基金业绩比较基准不尽相同,如汇添富环保行业股票(000696)的业绩比较基准为:中证环保产业指数收益率80%+中证全债指数收益率20%。购买基金之前要先仔细包括基金类型、业绩比较基准等在内的基本概况。一个能够长期跑赢业绩比较基准的基金,说明该基金的管理能力还是比较强的。

基金也有性价比——如何选择好基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