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经纪商(PB)业务介绍

分类: 投资知识总编 |
一、业务简述:
PB(PrimeBrokerage主经纪商)业务指证券公司为私募基金、对冲基金等专业机构投资者和高净值个人客户提供好包括快速交易工具及平台、托管结算和代理支付服务、融资融券方案、绩效评估与风险管理、多账户组合管理、交易分析和流动性管理以及整合投行和资产管理等一揽子服务。目的就是帮助基金管理人从行政事务和资金募集等问题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集中在交易策略上。
作为PB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证券投资基金托管,是指由依法设立并取得基金托管资格的商业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担任托管人,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及基金合同的约定,对基金履行安全保管基金财产、办理清算交割、复核审查资产净值、开展投资监督、召集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等职责的行为。
2013年,证监会允许证券公司开展私募基金综合托管服务,这使得证券公司开展针对私募基金的PB业务具备了条件。2014年,华泰证券获批拿到了该业务资格。
二、业务合作对象:
主要包括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其中私募基金包括各类私募基金管理机构发行的私募基金产品。还有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及其子公司发行的资产管理计划等。
合作对象的投资范围包含国内的沪、深证券交易所的股票、基金、债券、回购,股指期货、国债期货等品种的买卖。国内银行间市场的债券买卖、回购,场外开放式基金的申购、赎回等。以及境外香港、台湾、美国、新加坡等证券交易所的股票、基金买卖。
三、合作对象准入标准
1、具有合格的证券投资主体资格,不存在法律、法规、规章、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禁止或限制其投资证券市场的情形,并按要求提供注册资料、财务资料、信用状况证明材料等。
2、对基金托管业务的风险及业务规则有正确认知,提供的资质证明资料内容真实、完整。
3、已按规定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完成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适用于私募基金管理人)。4、无重大债务纠纷和违约记录。
5、符合证券公司规定的其他条件。
附私募基金投资顾问资格条件:
(一)依法设立的公司或合伙企业,且没有重大违法违规记录。
(二)实收资本金不低于人民币1000万元。
(三)有合格的证券投资管理和研究团队,从业经验不少于3年,且在业内具有良好的声誉,无不良从业记录,并有可追溯的证券投资管理业绩证明。
(四)有健全的业务管理制度、风险控制体系,有规范的后台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或者具有可靠的外包第三方负责。
(五)有固定的营业场所和与所从事业务相适应的软硬件设施。
(六) 如以自身名义发产品,必须在基金业协会进行登记,并且产品成立后,安规定日期在基金业协会进行产品备案。
四、业务合作流程:
基金托管业务基本流程分为意向接触、资质审查、协议洽谈及签署、业务准备、日常业务运作五部分。
1、意向接触。即客户参照证券公司制定的客户准入标准,了解基金托管业务后,接洽引入成为意向客户。
2、资质审查。具体包括资质初审、尽职调查、总部评审等三个步骤。
3、协议洽谈及签署。包括基金合同、托管协议的拟定、确认及签署。
4、业务准备。包括基金产品上线前的系统功能测试、参数设置,以及在基金管理人的协助下完成相关账户开立等工作。其中基金募集环节,主要通过TA登记系统。并根据基金管理人提交的开户申请材料,为投资者开立基金账户,并及时反馈账户信息。
5、日常业务运作。主要指证券公司资产托管部根据协议内容配合客户进行的日常业务处理。
6、收费标准。原则上不高于行业平均收费标准,根据客户需要,结合服务内容、业务处理难易程度及业务工作量协商确定。托管费率参考标准为0.20%左右,外包费率参考标准为0.25%左右。
PB业务—券商经纪业务的新蓝海: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ODI3MzA5Mg==&mid=401095072&idx=2&sn=598521073c2f694fe3512033
券商纷纷亮出私募"保壳"服务手册,保姆式一站式服务太拼了
私募管理人登记备案后,在办结登记手续之日起6个月内仍未备案首只私募基金产品的,中国基金业协会将注销该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
中国基金业协会春节前该规定一出,紧张的不仅是未发行产品,带有明显壳性质的私募机构,抢先行动的,是一大批券商。
这种宣传已经非常司空见惯:
按照私募机构管理新规,私募机构注册登记后,还没有发过产品的私募牌照将会被注销(自主发行),最近一个时间节点是5月1日,如需‘保壳’,请未自主发行过产品的私募机构尽快和我们联系。
XX证券提供产品发行,托管,清算,行政服务外包,提交法律意见,信息披露提醒等一站式服务,产品经理全程跟踪。
最近几天,券商为催促私募发新产品“保壳”操碎了心,多家券商在春节后很快为私募机构推出了私募基金综合托管服务“首发计划”,各家券商此类服务的推广信息亦于近两天在个社交平台涌现。
私募为保壳急发新产品,让券商PB业务(也即主经纪商业务)近几天突然火爆起来,在揽客方面,券商亦是各出奇招。从目前了解到的情况看,券商针对此项业务都打出了低门槛、低费用、快速等招数,在产品规模门槛方面,有的券商甚至表示产品可以“
券商各出奇招
据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统计,截至目前,包括国泰君安、申万宏源、中信证券、银河证券、中国中投证券、日信证券、东莞证券、万联证券等大小券商都已经推出或正在推出此类计划,券商下属营业部人员亦在积极推广此项目业务。
一站式服务、低门槛、快速、低费用……各家券商为招揽私募机构产品首发业务,祭出各种招数揽客。券商之间的竞争亦相当激烈,更是有券商在收集几家券商的推广方案之后进行比对,才出台认为比较划算有竞争力的方案。
申万宏源证券的推广信息称,凡是首次设立私募基金的管理人将享受设立诸多优惠,如:产品“0”规模门槛;资产托管、运营外包保底年化费用最低各3万;3-5天(参考)可以实现产品从募集到成立等。
http://upload.stcn.com/2016/0218/1455803970890.png
记者进一步了解得知,申万宏源提供的私募保壳产品,存续期为半年,最低费用3万起,产品发行规模为:委托人数最少2人,最低认购金额为100万,追加10万块钱一份,也即门槛是200万。“如果是在我们公司的平台上代发行新产品,要在准入门槛之上,这是可以0规模的。”申万宏源证券下属营业部人士告诉记者。
不过,申万宏源是为数不多提到产品可以零规模门槛的券商,而据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了解,目前诸如中信证券等多以200万作为产品规模门槛,而国信证券泰九营业部此前称的100万即能成立产品的门槛已经提升至1000万。
产品规模门槛之外,速度和费用是券商之间的比拼项目。据记者了解除了上述申万宏源提到3-5日即可实现产品从募集到成立之外,多数券商需要的周期还是一周左右。
国泰君安的私募“保壳”产品广告也打出快速、低价、专业以及会所律所一条龙服务的口号,其中提到“3-5天实现募集成立!”“资产托管、运营外包最低各2.5万,无其他收费!”
http://upload.stcn.com/2016/0218/1455803985512.png
日信证券发布的私募基金综合托管“首发计划”推广资料显示,该家券商的“首发计划”包含效率高等优势:从业务办理、基金合同确定、OA流程、开立托管账户等备案前工作可在7-10个工作日完成。另外,该券商此项计划无产品规模门槛限制,费用为:托管费5000元起,按万分之八收取,外包费为万分之五,审计报告费用2000,法律意见书费用待定。
http://upload.stcn.com/2016/0218/1455804005898.png
银河证券邢台清河营业部人士告诉记者,银河证券亦开通了此类业务,“200万可发产品,具体流程是在营业部开一个产品户即可,1到2周以内就可以完成。另外,我们只收取通道费用。”
类似信息也出现在国信证券,
另据记者了解,因为新颁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若干事项的公告》中有关于提交法律意见书的相关要求,这意味着私募管理人公司还要增加一项任务,也就是法律意见书,这一细节亦被券商注意到,在一些券商的推广方案中还可以加上了可以介绍律所一项。
商机有多大?
“最近确实能明显感觉到类私募产品发行需求很大。”一位大型券商营业部人士告诉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私募登记新规的出台,再度刺激了私募服务市场,券商迎来商机,业内预计会出现一波新产品发行的高潮,而备案产品要出托管费与外包费,券商收入可观。
2016年2月5日基金业协会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若干事项的公告》对逾期未发行首只产品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将取消其管理人登记。日信证券对此称,有两个时间点值得关注:2016年5月1日完成第一批清理,2016年8月1日完成第二批清理。以2015年2月5日为界,之前获得私募管理人资格认证,未发首只产品的,2016年5月1日,将被注销登记,约有2900家。之后获得私募管理人资格认证,未发首只产品的,2016年8月1日,将被注销登记,约有14000多家。
不过,一个券商内部人士告诉证券时报记者,目前来看,“不想发产品的私募机构应该也不在少数,所以估计有一些私募机构的牌照将直接废掉。”
私募保壳大混战,券商抢客容易留客难
受私募新规打击,一大片私募可能倒下。目前约七成已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未备案产品,这个比例很吓人。不过,券商PB业务却迎来有史以来的第二次发展良机,只是抢客容易留客难。
简单说,券商PB业务可分为托管和外包,外包服务又包括登记注册、估值核算、行政服务等。
券商PB业务的第一次机会是,去年下半年监管层清理场外配资。当时禁止了私募走通道以投顾身份下单的方式,而直接以管理人身份发行产品接口也需转移至券商PB系统。
券商打造PB服务业务链的这些年,得益于私募行业的快速壮大,其中的难言之隐在于搞不掂公募:首先是公募基金的托管券商PK不过银行,托管通常与代销绑定,银行的销售能力远非券商所能及;其次是公募通常自身后台配备比较完整,也不需要过多的外包服务。
私募则不同,一来这是个新兴市场,竞争格局还没形成;二来私募的市场空间很大,注册的私募发行的权益类产品规模已经可以跟公募基金规模匹敌;三来私募往往只专注于投资,销售能力弱、自身后台配备不足且成本过高,更需要券商的外包服务。
场外配资清理,间接推动更多私募将接口转至券商PB系统。而私募新规逼迫私募要在规定时间之前备案产品,不然将被注销牌照,这又再一次给券商PB业务带来发展良机。
从私募的角度来说,自然不愿失去牌照,没有牌照就进不了投资者的“白名单”,投顾模式也不可行,重新注册牌照成本更高。
这时,券商纷纷出来抢客,抢客的招数也是拼了。有的小券商如日信证券直接打出托管费最低5000元,而一些大型券商托管费最低都是3万。外包费用、审计报告及法律意见书等另算。
而产品发行的门槛,最低也有100万的。显然券商考虑的是先把私募客户圈进来,未来总有再发产品的一天,券商托管和外包服务的收费与规模有关。
但是抢客容易留客难。借用一句券商自己的话说,就是为了保壳而大混战,甚至有点与监管意图相背离。
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拥有牌照的私募都有保壳意愿和保壳的能力。有的私募没有实质业务开展,甚至没有实缴的注册资金;有的私募并不能满足“至少2名高管有基金从业资格证”的要求;有的私募合规意识薄弱,提交的材料不准确等。
这样一来,如果券商盲目抢客,风险就会比较大。加上当前的市场环境下,纯二级市场投资的私募产品发行会比较困难,券商也需权衡再三,否则真的是抢客容易留客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