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和散户的区别

分类: 投资知识总编 |
机构和散户的比较
机构能够稳定盈利而散户面临巨大风险原因何在?下面详细的比较一下二者的异同,从中可看出一二。区别如下:
1、资金量的差异:散户资金量一般小;而机构资金量大。大的散户在资金具有规模后,往往也是团队操作,其实质也是机构。
2、从业人员素质差异:散户一般以个人为主,即使是合作也是松散合作关系或是简单的业务上指导。而机构是由专业人员组成的团队,分工具体,协调有法。
3、技术能力差异:由于人员的构成不同,二者在技术、专业知识上存在着很大差距。虽然一些散户(个人)经过专业学习,并在实战中积累了大量经验,但在决策和操作上与机构存在差距。
4、工具及机制差异:机构都配备了专业的软硬件设备,具有一套完善的研、选、建、打、拉、出机制;而散户几乎跟着感觉走,用金钱来买教训。
5、认识和决策的差距:散户个人决策往往随意性强,没有前期的调研、论证、考察,更没有讨论和团队分析,所在决策上存在盲目性和武断性,失误率就高,这都是以资金损失为代价。而机构的认识的决策是以计划性和战略性为前提的,失误率很低。更不会存在买顶,卖低的现象。而在散户中,这是很平常的事。
6、心理心态:机构根本不存在这一问题。这是散户最致命和弱点。为何机构能盈散户,靠的就是散户的自我失误。心理防线的崩溃。机构采取会议制,决策定完后修订和执行由专人进行,你不用去考虑盈亏,你只要按计划做就行了。所以做法一般不会能什么问题。而散户在战场中,受各种因素制约,尤其是盈亏的干扰,往往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即使做出正确的判断,在执行上也会动摇,这在降低了盈利能力。机构的钱不是自己的。
7、操作方法不同:机构利用信息、专业知识、资金和人员等优势,作好市场调研、可行性分析、制定好战略计划,采用建仓滚打、拉升、打压等方法,逐步实现自已的利润。而散户只能凭自已判断跟风。
8、应对下跌等突变方式不同:散户机动灵活,一看不好就走人,这是散户唯一的优势,但散户又不肯用。机构要开会、碰头研究重新决策,来应对突变的形势,由于资金大、股份多,一时不能全部离场。
9、时间差异:机构由专业人员看盘、操盘,而散户不一定能天天盯盘。
10、数量不同:散户人数众多,据说有2亿。但机构,特别是掌握大资金的机构可能也就在几十个到一百个左右。这也是比较有意思的一点,散户个体的资金虽少,但大家都采取类似交易策略的时候(比如追高),可能机构也会被其形成的动能所压倒。这个时候散户的合力是很吓人的。这在2010年股指期货出来之前尤其明显。当时及之前应该拼比的主要是资金。
11、利用工具的程度不一样。散户基本上主要是买多,等着涨而靠价差获利;也有靠融券或股指期货做空去盈利的,此类交易由于门槛较高,所以不普遍。且多数人也是亏钱出场。截止目前,大多数机构其实和散户差不多,也不太利用金融工具。少数机构使用了股指期货、融资、融券、ETF的当日回转交易(T+0),以及还有很多人没有意识到的场外期权、权益互换等。特别是权益互换,本人认为是很好的交易型衍生工具,比融券灵活,可以提供交易的杠杆,也可替代QDII投资海外,且相对便宜。其牌照主要集中在一些大型券商。接下来据说要出来的股指期权、个股期权会更加丰富机构的风险管理活动及交易灵活性。对应的,如果没有类似于迷你期货等散户能够以较低的门槛参与的衍生工具,散户和机构之间的可动员的能力和禀赋之间的差距会越来越大。而在2010年中之前,在交易方式和交易手段上,机构其实是没有太多优势的。
12、对绝对收益的要求不一样。由于上述原因,散户往往最求高收益,但代价是高风险。在中国股市系统性风险极高、行业间、行业内个股间相关性极高的内生结构之下,如前所述,亏的概率较高。而散户是大多没有绝对收益的概念的,除了个别按照类对冲基金方式操作的散户。而这些散户一定程度上已经脱离了散户的群体大致可以归纳到小的机构的范畴。在2010年股指期货出来之前,其实机构也没有追求绝对收益的概念和诉求,因为没有工具。但2010年4月推出的股指期货是个破天荒的工具。带来了做空工具。从那年开始,懂得利用做空工具的机构开始盈利,我记得当年个别大型机构套利赚的钱达约8亿,比方向性投机交易还多。赚钱效应出来后,从2011年开始,几大领先券商的管理层追加筹码,整个行业几家大的券商的套利盘盈利应该超过20亿。这就是所谓的市场中性交易以及其显示的威力。而这几年做投机交易,也就是方向性价差交易的团队基本是亏损的。事实上,2008年以后大多数机构的投机交易团队少有赚钱,至少累计损益大多是亏的。而市场中性的交易策略带来的盈利能力的不同,直接导致了2010年以前做冷板凳的衍生品、量化团队在大型券商的地位快速上升。并导致了一些大型券商业务结构的调整,以及人事的重大变化。中国的券商终于开始和国际投行的交易模式开始接轨。
13、对待风险敞口的反应不一样。散户的模式基本上市拥抱风险,因为工具少、得承受风险才可能盈利。而机构,特别是比较精密的大型券商的风险中性交易团队,一般不会容忍风险或者风险的容忍度较低。一旦有风险敞口,马上就要对冲掉,无论是主观还是意外产生的风险敞口。对冲后的效果就是,头寸的总体损益基本和大盘或指数的涨跌没有关系。简言之,涨跌都要赚钱。因此,要达到此目的,交易的纪律很重要,无论是主动获取的敞口还是被动产生的敞口,都得尽快对冲掉。
14、在股市散户是单兵作战。庄家和主力机构群体作战。
15、在股市散户作战手无寸铁,空有一腔热情。庄家和主力机构全副武装作战,全身心作战。
16、散户作战信息滞后。庄家和主力机构信息灵通。
17、散户作战看K线图。庄家和主力机构画K线图给散户看。
18、散户作战多目标(或无目标)作战。庄家和主力机构选择目标找准目标作战。
19、散户作战没有计划,没有分析。庄家和主力机构作战有详细计划和详细分析。
20、散户作战靠途听道来,小道消息。庄家和主力机构放利好消息,等散户上钩。
21、散户持股作战多短期。庄家和主力机构持股都是持久战。
22、庄家用几个亿,十几亿做一只股票,散户用十万,几十万做十几只股票…
23、庄家做一只股票要用上一年甚至几年,散户做一只股票只做几周甚至几天…
24、庄家一年做一两只股票就心满意足,散户一年做几十只,上百只股票还心有不甘…
25、庄家喜欢集中资金打歼灭战,做一个'成一个。散户喜欢买多只股票作分散投资,有的赚,有的赔,最终没赚多少…
26、庄家在炒作一只股票前,对该股票的基本面,技术面要进行长时间的详细调查,分析。制定了周密的计划后才敢慢慢行动,散户看着电脑屏幕,三五分钟即可决定买卖…
27、庄家特别喜欢一些冷门的股票,将其由冷炒热赚钱。散户总是喜欢一些当前最热门的股票,由热握冷而赔钱…
28、庄家虽然有资金,信息等众多优势,但仍然不敢对技术理论掉以轻心,道琼斯理论,趋势理论,江恩法则等基础理论早已烂熟于胸。散户连K线理论都没能很好地掌握,就开始宣扬技术无用论…
29、庄家总是非常重视散户,经常到散户中去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动向,做到知己知彼,并谦虚地说:现在的散户越来越聪明了…散户总是对庄家的行动和变化不屑一顾,常常会说:这个庄家真傻,拉得那么高,看他怎么出货…
30、庄家做完一只股票后就休假去了,说:忙了这么长时间了,也该让钱休息休息了,散户做完一只股票说:又没赚多少,还得做,绝不休息…
31、庄家年复一年地做股票赚钱,散户年复一年地看着指数上涨却赔钱。
启示:
1)随着金融工具、特别是衍生性金融工具的推出,且其品种越来越多,散户将越来越处于竞争的劣势。这既是必然,也是金融的内生规律。
2)监管当局从交易的公平性考虑,可适时提供一些散户可以参与的、门槛较低的金融工具。如迷你期货、以及门槛较低的场内期权(包括备兑权证)、迷你的互换等。这其实也是公平性的保障措施之一。
3)随着各类工具的推出,一定会再有各类涉及运营风险的事件再发生,对于复杂的交易平台来说,80%以上的风险或肥尾事件(大型交易事故)来自于运营风险。最后机构拼比的是前中后台一体化的综合实力。
4)监管当局应该更加创造有利于民营金融机构成长的土壤和制度。以便散户(在经历市场的洗礼后)能够分流到各种所有制和股权结构的金融机构中,而这又有利于机构投资人的成长。这些长远来看将有利于股市的效率提高、波动率降低,以及民间资金的保值增值、从而也有利于降低资本市场发展中积累的民间的情绪和矛盾。
5)正是由于庄家有着以上与我们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操作方式,最终成为市场的赢家。那么假如我们散户也能谦虚地多向庄家学习,学习他们的思维方式,学习他们的操盘技术,学习他们的耐心,学习他们的心态,最后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