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视频直播平台数据造假 |
分类: 个人随笔 |
长期以来,数据造假造的名正言顺,造假者不仅不觉得羞耻,相反还创造了庞大的灰色产业链,卖粉、虚拟快递销售等地下产业做的如火如荼。我们的网民们在这样的环境中也不断强化我们的忍耐力,有不少人甚至会觉得数据造假的批评者们是大惊小怪。
视频直播数据造假之所以受到关注,主要原因在于视频直播行业主要是网红经济,它需要话题炒作,需要土豪遍地的氛围,需要眼球踩踏的轰动效应。如此一来,各显神通的无下限造假就不可避免的出现了,这种造假集中式的呈现必然会引起大家的关注。但是关注过后,也不要寄望于它会很快有改观,这种造假弊病不是视频直播行业独有,它深深根植于不守诚信、不重道德的商业环境之中。所以,虽然有法律明文禁止数据造假等欺诈行为,但这种禁止也成了一纸空文。
《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明确规定,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信息应当真实、全面、准确,不得采用虚构交易、虚标成交量、虚假评论或者雇佣他人等方式进行欺骗性销售诱导;否则应当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6条规定给予处罚,可以根据情节单处或者并处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
然而现实当中,由于相关数据统计的规范标准缺失,相关行政管理部门的执法松懈,很少见到有企业因为数据造假而遭受处罚。
作为一种遗传性疾病,数据造假想要得到根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文章仅为个人观点,不代表雷腾律师事务所观点。如有任何问题,请随时致电:010-88829390,更多信息可查询雷腾律师事务所官网:www.linktocn.com,关注雷腾律师事务所微信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