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古老属相·十二生肖(7)

(2024-02-19 09:13:25)
标签:

转载

我的属相,我来转
[转载]古老属相·十二生肖(7)

        代表兴旺与神秘的巳蛇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在河南鹤壁的黑山之麓、淇河之滨,有一个小村落,叫作许家沟村。许家沟所依的黑山,又名“金山”“墨山”,古为冀州之地,是太行山的余脉之一。这里峰峦叠嶂,淇水环流,林木茂盛,鸟语花香,环境清幽,亚赛桃源。
        早在魏晋时期,文学家左思就在《魏都赋》里记载了“连眉配犊子”的爱情传说,说犊子牵着黄牛,时常在黑山中游戏玩耍,时老时少,时靓时丑。后与连眉女结合,一同离开,人们不能追上。后来这一典故衍化为“白蛇闹许仙”故事,故事的女主人公也由“连眉女”演变为白蛇。
        白蛇闹许仙里的白蛇精,当年曾被许家沟村一位许姓老人从一只黑鹰口中救出性命。这条白蛇为报答许家的救命之恩,嫁给了许家的后人——牧童许仙。
        婚后,白娘子经常用草药为村民治病,使得附近金山寺的香火变得冷落起来,也使黑鹰转世的金山寺长老法海和尚大为恼火,决心破坏许仙的婚姻,置白娘子于死地。于是引出了人们熟悉的“盗仙草”“水漫金山寺”等情节。
        白娘子因为水漫金山而触动胎气,早产生下儿子许仕林。法海趁机用金钵罩住分娩不久的白娘子,将其镇压于南山雷峰塔下。
        通过此事,许仙心灰意懒,便在雷峰塔下出家修行,护塔侍子。18年后,许仕林高中状元,回乡祭祖拜塔,才救出母亲,一家团圆。
        在我国苗族中,还有蛇郎和阿宜的故事。这些故事,不仅反映了人类和蛇的密切关系,而且通过这些故事,可以看到蛇图腾崇拜对后世之人的深刻影响。
        蛇在十二地支中属巳,位于第六位。“巳”具有自己奋斗的意思。蛇与龙的形象相似,又称“小龙”。
        巳时指9时至11时,取其中间数10时,正跟孕育月份一致。用蛇来表示神秘蜷伏,孕育着美好希望。
        巳的方位是南南东,若以四季来看,正是新绿艳丽的初夏五月。此时,水田中的秧苗等待着六月的到来好插秧,也是万物正欣欣向荣的时刻。
        在十二地支中,马和蛇均属于“火”的性格。马为阳火,蛇为阴火。在冬季里暖炉中的火光和火炉中的炭火,都给人一种温馨舒适的感觉。
        蛇的阴火性格,正具有光芒和温暖的含义。影射了蛇年出生的人都是精力旺盛的人。
        其实,在我国的远古时代,蛇是古老的图腾崇拜物之一。在马家窑文化的彩陶上,发现有蛙、鸟的图像;在仰韶文化的陶器上还有蛇的图像;从半坡村出土的陶器上,也看到有人头、鸟兽的图像,这些图像有些可能就是当时的氏族图腾。
        有趣的是,传说中的汉族祖先,亦有不少是蛇的化身。据《列子》中记载,疱牺氏、女娲氏、神农氏、夏后氏,均是蛇身人面,牛首虎鼻。在《山海经》里,还有“共工氏蛇身朱发”之说。在伏羲部落中有飞龙氏、潜龙氏、居龙氏、降龙氏、土龙氏、水龙氏、赤龙氏、青龙氏、白龙氏、黑龙氏、黄龙氏11个氏族,它们可能是以各种蛇为其图腾的氏族。
        我国传说中的龙,恐怕就是蛇的神化,如古代居住于东方的夷族,他们一个著名酋长叫作太皞。据说他是人头蛇身,又说是龙身。
        福建省简称为“闽”,“闽”字形则为门内供奉一条蛇,也是反映当地的崇蛇之风,是图腾崇拜的一种体现。
        在福建省南平市闽江上游,有一座千年古镇樟湖,商周时就有居民生活,历史悠久,并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闽,东南越,蛇种。”说明早在秦汉时期,生活在福建的闽越人就以蛇为图腾加以崇拜。
        相传此地多有水患,一道士为解一方百姓之难,化身为蛇向王母娘娘求救,以后方圆上百里的百姓始得安居乐业。由此,蛇在该地成为古代人崇拜的图腾,从古到今一直备受推崇。
        在樟湖,至今还保留着古朴的民间文化活动祭蛇。樟湖人崇蛇,是闽越人崇蛇文化绵延至今的遗风。该镇现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都举行赛蛇神活动。
        樟湖人以蛇作为他们崇拜的图腾,他们不打蛇,忌食蛇肉,遇到蛇时还主动为其让路。
        初七前夕,村民们将捕到的活蛇,存放在蛇王庙里的小口瓷罐或木桶中,养到初七这天,人们将大蛇装在香亭里,结彩挂花,众人持小蛇相随,场面甚为壮观。以此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游蛇结束,人们便将蛇放归自然。
        北方的崇蛇习俗不及南方之盛,原因是北方人与蛇接触的机会远少于南方人,蛇在人们的生活中位置不那么重要。不过,同南方一样,北方不少地区也将蛇看作财神或财富的象征。
        山西忻州、五台等地,以枣馍馍祭神,枣糕上要用面塑一圈小蛇。当地民众把蛇视为财神,枣糕上塑小蛇有招财进宝之意。
        山东有些地方,春节祭祀神灵和祖先的供桌上,要摆上面塑的圣虫,有的圣虫礼馍重达10多斤,圣虫虎头圆形,身体成盘蛇状。有的地方还将圣虫做成刺猬和蛇的形状,口含铜钱或红枣,大的供在财神、灶神的祭案上,小的放在米缸、面缸、粮囤、钱柜和衣橱里,以祈求财物增多,取之不尽。
        有些农村地区在农历二月二要贴龙、蛇剪纸。也有的地方用灰撒成龙蛇状。清代咸丰年间的《武定府志》中说,二月二这天,民俗取灶灰围屋如龙蛇状,名曰“引钱龙”,是为招福祥到家,表现了人们祈求富裕吉祥的心理。
        阅读链接
        蛇是我国古越人的重要图腾之一,后来演化为神。清吴震方《岭南杂记》说:“潮州有蛇神,其像冠冕南面,尊曰游天大帝,龛中皆蛇也。欲见之,庙祀必辞而后出,盘旋鼎俎间,或倒悬梁椽上,或以竹竿承之,蜿蜒纤结,不怖人变不螫人,长三尺许,苍翠可爱……凡祀神者,蛇常游其家。”
        江苏宜兴人将蛇分为家蛇和野蛇,分别称之为“里蛮”和“外蛮”。所谓家蛇,指生活于住宅内的一种蛇,常盘绕于梁、檐、墙缝瓦楞阁楼的一种无毒蛇,通常约3尺许。人们认为家蛇会保护人,家有了家蛇,米囤里的米就会自行满出来而取不空。

        (摘自张恩台著《生之由来:生庚生肖与寿诞礼俗》)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