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琴必须先慢练”这几乎成为钢琴老师、琴童家长的共识。因为大家都不得不承认,只有在慢练的过程中,才会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但大家发现没有,“慢练”只有老师和家长才推崇,而作为弹奏的主体——孩子,却都是极力反抗和排斥的。以前我总认为孩子不喜欢慢练是因为太枯燥,没有练琴的恒心,不够刻苦。因为本来已经可以快速弹出来的乐曲,一旦被强迫慢速弹,即不好听,又费时间,孩子是不可能有大人那种耐心的。自从跟了黄老师学琴,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是我们对“慢练”认识和方法的误区,导致了孩子不喜欢慢练,而并非孩子不刻苦。
误区一:以为速度降下来就是慢练
误区二:以为慢练就是要下慢功
误区三:不知道正确的分解动作才是慢练的核心
以前我一直以为,慢练就等于放慢速度弹琴,所有的都慢下来,曲子的速度慢下来,手的速度慢下来,导致脑子也懈怠了下来。小蒲公英在慢弹时经常边弹边聊天,或边弹边瞅别的地方,总之,脑袋想别的事情了,而不是想着弹琴,用他的话说:“妈妈,这么慢弹琴,我闭着眼睛都行。”当时感觉慢练的好处是,让我陪练时跟谱轻松了许多。而对于孩子的好处是,他能把一首陌生的曲子,很快弹熟练了。比如哈农,小蒲公英先从六十的速度弹,然后是七十,八十……直到谱面要求的速度。但也仅此而已,当小蒲公英把曲子弹熟之后,就再也不想慢弹同一首曲子了。而他的基本功还是在原地踏步。
跟黄老师学琴之后才知道,原来慢练也是讲求方法的,并不是全慢下来,曲子速度慢下来,但手的速度要快,脑子也要快。刚开始有些糊涂,手快了曲子怎么会慢呢?后来才知道这其中的奥妙。用黄老师的慢练法,小蒲公英第一次接触时也是抵触,但当他发现这种慢练跟以前的慢速是不同的,是在慢练中求快速,一下子就喜欢上了。
昨天,当我们在慢练“连奏”过程中,解决了他快速弹奏时总出现的问题时,他竟然高兴得接连不断地亲我。那是孩子抑制不住的喜悦心情的释放。他不再讨厌慢练,因为他马上就看到了慢练带给他的好处。所以,慢练不是让我们下慢功,而是用最短的时间,最快地解决问题。
要想让自己的慢练达到快速见效的目的,正确分解慢练动作成为关键中的关键。如果没有正确的慢练分解动作,慢练也只能是磨洋工,孩子自然不会喜欢接受,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战斗也就会天天上演了。
我非常佩服黄老师能把分解动作研究得那么透,手指、手腕、肘、臂、眼、头、身体、呼吸,再加上脑子要想的东西,这么多事情,她都分解得井井有条,慢练下来,让你那么清晰地知道了慢练的目的,那么快速地知道了慢练的结果,每一天,每一次练习都能让孩子得到自信和收获。
希望孩子们都能学会快速见效的慢练方法,让练琴成为快乐的享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