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非撒谎作文”就得有一说一吗?

(2010-05-28 00:01:57)
标签:

教育

青云志

满分作文

发展水平

校园

分类: 批评家

最近,有关“学生撒谎作文”的话题在网络上掀起层层波澜,先是《南方周末》的《会说谎的作文》一石激起千层浪,紧接着《成都商报》关于成都某小学四年级学生的作文大多数学生涉嫌撒谎的报道更是推波助澜,该班一次作文有30多个写的是自己如何智斗人贩或小偷,其中26个同学承认自己是瞎编的。到现在,小学生写“撒谎作文”已引起越来越多人的注意,各方高人见仁见智,令人莫衷一是。

于是本来很寂寞又耐不住寂寞恰好又在教学生写作文的一介贫师青云志也忍不住想说一说学生作文撒谎的问题。

青云志四十好几的人了,又忝列语文老师的行列,不瞒大家说,当初就是靠写撒谎作文起家的,到现在我也没觉师德有多么的不靠谱。青云志初略的总计了一下,撒谎作文版本众多,百花齐放,撒谎作文之“拾金不昧版”,撒谎作文之“智斗坏人版”,撒谎作文之“助人为乐版”,撒谎作文之“扫地做饭版”,撒谎作文之“受伤失亲版”……真的是太多了,撒谎作文大有泛滥成灾之忧,难怪有那么多人坐不住了,都要跳出来对撒谎作文说三道四、指手画脚!

   青云志到是希望大家大可不必动肝火,最好是先冷静下来,冷静下来才能理性和客观,理性客观的看撒谎作文,我们才容易看清楚,原来撒谎作文大行其道,早已是空穴有风,解决之道也不能办法简单,需要从长计议、标本兼治。

   首先,学生作文撒谎,不外乎想把作文写好点,既不能赢利,又不能骗钱骗色,既不违法乱纪,又不损人害己,有什么大不了的,千万不要因此就把革命下一代视为另类。更何况小孩子爱撒谎,大人们是作俑者,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肖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直言不讳的指出,作文爱撒谎,这不单单是教育模式的问题,整个社会环境也有问题,社会应该推崇诚信、责任,作文里才有责任感,才能写出真东西。现在的大人们在诚信问题上大多不拘小节,吹牛不上税,撒谎不打稿,虚虚实实,实实虚虚,整个社会的诚信体系一点也不牢实,就连政府部门、新闻媒体的公信力水平也大为下降,谁敢轻易相信报纸上写的、电视上演的谁就是绝对容易上当没商量。这样的社会风气,能够对我们的下一代没影响?只允许大人们在生活中玩虚的,就不许我们的下一代在作文中撒撒谎?由此看来,解决学生作文撒谎问题,大人们首先应该洁身自好。

其次,作文撒谎还和现行中小学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有关。教育体制只容许把学生“关”在学校教室里,笔者小时候学校开设工业基础、农业基础课程,笔者还有机会深入过工厂学工、农村学农,可是现在呢?教学模式也尽量把学生“关”在学校教室里,教师无权无胆把学生带出教室,教师如果真想斗胆一试,光是一个安全责任就会让教师吃不了兜着走,谁敢?偶尔有几个学校、教师把学生带出去,恐怕还要担心家长举报学校和老师不务正业。这样下去,学生完完全全被关在校园里,没有生活实践,缺少生活体验,不能有感而发,写作文时又怎么可能发诸真情。前几年我们不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关注生活,反而引导学生脱离地球,远离现代,穿越时空,动不动科幻故事,动不动故事新编,动不动贴上创新作文的标签,动不动就给成满分作文,这样的观念和作法更应该警惕。

再次,应试教育的功利短视行为更是成了作文撒谎的直接推手。为什么我们的很多0分作文、低分作文受热捧?为什么我们的很多满分作文被疑为宿构抄袭?为什么学生用古文字写作文却得超低分可大众却不买账?这些都说明我们的作文评判标准和评分方式有问题。如何引导学生在生活态度上有个性的、有创见的关注自我、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在思维能力上充分展示想象、联想、辨析、推论等能力,以记叙性文体来展示观察、想象能力的发展水平,以议论性的文体来展示联想、思辨、逻辑推理等能力的发展水平,以抒情性的文体来展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水平;在构思创意上尽量展示章法安排、语言调配和技巧运用等的匠心独运,所有这些,都需要重新审视和构建。另外,应试作文的价值观就是写作文给别人看,为取悦于人而写作,这一点必须要纠正,写作文给自己看,我手写我心,写自己的想法、作法、见闻,自己觉得怎样的方式好就可以了,自己觉得充分展示了就可以了,为什么总要取悦于人呢?我们的那些有资格评价别人文章的人们,也需要更新观念,千万不要以自己的个人好恶去偏评误评别人的作文。

此外,“非撒谎作文”就得有一说一吗?我看未必。解决“源头活水”的问题固然是长远根本之道是,但不可否认的是,作文撒谎的深层次原因暂时都解决不了,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作文撒谎至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还将是一个客观存在,作为大人们只能宽容许之,合理导之。作文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展示的是作者生活经验,不一定是生活经历,只要能展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忠于生活的本质,合乎艺术的真实,为什么一定要和学生的亲身经历对号入座?为什么一定要拘泥于学生在材料的选择、组织和剪裁上是否是真人真事?

总之一句话,对于学生作文的撒谎现象,如果大人们自己不能正本清源、从我做起,又何必对孩子们口诛笔伐、大动干戈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