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本专科分列考试有违分流减负的改革初衷

(2010-03-14 22:40:07)
标签:

教育

考研

本专科

高考

孙霄兵

中国

校园

分类: 批评家

春回大地风光好,

阳春三月气象新,

暖风吹得民心醉,

人间处处溢香风。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在北京开得如火如荼,两会代表畅所欲言,全国人民翘首以盼,关于改变住房难、看病难、读书难的新三大难自然成了代表们和民众热议的话题。

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新闻中心12日举行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集体采访中,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孙霄兵表示,高考制度应当存在,但要逐步改革,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制度。

孙霄兵说,高考问题是一个涉及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的重要问题。在设计教育体制改革时,考试招生制度的改革也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他说:“我们认为应当有一个高考的制度,包括全国统一高考。考试制度也是得到人民群众认可,保障教育公平的基本制度。”

孙霄兵指出,高考制度必须改革,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制度。要逐步实施高等学校的分类入学考试,改变全国本科、专科一起考试的制度。根据设想,在全国只进行本科考试,专科的考试在省里进行。同时,要探索高水平大学联考,进一步完善招生录取办法。今后高考成绩将作为一个重要的依据,但不是唯一依据。要把高中阶段的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

他说,在高考的具体录取制度上,要实行多元录取的机制。对于统一入学考试的学生,还是要实行择优录取;对于有特长的,符合学校培养条件的,经过面试、测试自主录取;在高中阶段表现优异的,可以推荐录取;符合国家特殊需要的,要进行定向录取;有特异的才能,要实行破格录取。通过实行五个录取制度,来解决多样化考试的问题。此外,今后还要进一步推行社会化考试。在严格的法律法规保障和社会监督下逐步进行,并必须在试点和慎重地研究后,才能全面推开。

作为一个在普通高中摸爬滚打二十多年的教师,当然比较关注有关教育、特别是高中教育、高考考试等方面的改革,客观地说,以往任何一次类似的改革大都多多少少让人希望而来,失望而归,总是吹一阵风就烟消云散了。这一次由“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领衔的教育改革大不同以往,让我们有充分理由相信中国教育未来发展的良好愿景应该就在眼前。

不过“逐步实施高等学校的分类入学考试,改变全国本科、专科一起考试的制度……在全国只进行本科考试,专科的考试在省里进行”的设想并不为我这一介草根看好,我甚至很冒昧的觉得,这个改革有违发言人所表述的分流考生、减轻负担的改革初衷。

问题出现的关键是改革的设计者只站在高处,没有站在考生的角度想问题。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任何学生,即使成绩再差的学生,也不会轻易放弃本科学段的考试,他们一般都不会一开始就只想考专科,除非某个专科学校的某个专业对于某个学生是不二的选择,而这种情况一般来说是没有的,参加专科学段的考试肯定是放在本科学段考试失败以后的一个无奈的选择。这样一来,这一部分考生事实上就要参加本科、专科学段的两次高考,而这一部分学生至少超过高中学生的半数,所以改革设计者所设想的考生分流的愿景就很难实现了。

考生不能合理分流,那么多的考生要参加两次甚至多次高考,他们的负担不是减轻了,而是加重了,相应的考生的考试成本也会加重。学校还要围绕专科层段的考试继续组织复习和训练,教学成本也相应增加了。有关部门又要多组织一次或者几次考试,相应的又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组织成本、管理成本、阅卷成本等也必然增加了。由此看来,增加考试,必然增加负担,减轻负担只能是一个良好的愿望。

既不能分流,又不能减负,本专科分列考试的改革应该慎行。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中国的高中教育、高考考试处于各种社会矛盾的交合点上,关于高中和高考的任何改革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一定要稳妥才行,我的一孔之见是未来高考改革的发展方向应该遵循以下16字方针:

一次考试,多元评价,分类录取,全程监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