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北大自主招生考量校长 |
分类: 思想者 |
北大自主招生出现重大改革,推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该制度的核心内容是部分地区中学校长的一纸推荐信一旦通过北大相关部门审核,其推荐的学生便可直接进入北大自主招生的面试阶段。
这本来是一个新生事物,是北大招生改革的精心之作,却招来全国舆论一片哗然,其中以质疑和否定的声音为主流,主要是对公信力的不放心,这可能是北京大学始料未及的。
公众对该制度的公信度不高也情有可原,特别是经见过上个世纪文革前推荐制度上大学的人们,至今再谈起推荐制就更可能谈虎色变。我这里并不想否定北大这种改革的勇气和改革的初衷,我只是想说,任何一项改革,其实都是一把双刃剑,特别是一开始执行时,由于是摸着石头过河,总是利弊并存的。但是又不能不改革,开弓没有回头箭,北大既然已经迈出了第一步,面对公众如此大的压力,这一步也不能又缩回去,还得继续迈出第二步、第三步,直至最终走向成熟和成功。所以,北大现在应该考虑和解决的的是如何通过严密的制度和周密的监督机制来规范北大自己和中学校长的招生行为,这其实是这项制度推开以后对北京大学和全国各中学校长的一个新的考量,而且是严肃的。
为此,笔者以一个为北大输送过很多学生的高中普通教师的身分,为北大进几言。
首先,广泛关注公众的声音,博采公众的不同意见,下决心、立志向把这个
新事办成好事,办成一个民心工程,办成公信度不亚于高考的一个北大品牌,相信到了那个时候,老百姓心目中的的北大分量就更重了。
其次,制度的建设和机制的建立是成功的关键。兼容并包,博采众长,历来
是北大的历史传统,今天这个事北大一定要先论证,多看看,多听听,以此为基础,定出一整套制度,自上而下,每一个环节都要好好考虑好,用制度去规范行为,用机制去制约行为。
再则,坚持三公原则,接受全程监督。推荐、考核、录取的全过程都要坚持
做到公开、公正、公信的原则,确保把真正的才子学生推荐到北大就读。尤其是在山高皇帝远的情况下,如何给基层的校长以等同的权利,又如何去制约限制他们的暗箱操作,限制他们违规违纪,所有这些,对北大来讲都需要深思熟虑,周密详尽才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