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社評》劉憶如請辭的深層檢討

(2012-06-01 09:46:01)
标签:

杂谈

分类: 社评
2012/06/01 | 旺報


財政部長劉憶如為堅持證所稅理念下台,成為最短命的財政部長,行政院在最快時間內推出財政部前次長張盛和接任,證所稅案也在府院黨協調下定了調。但是,劉憶如請辭事件,不會「船過水無痕」。證所稅案從開始推動到劉閃電辭職,過程中所突顯的黨政運作扞格不通、憲政體制矛盾與馬英九總統領導風格問題,並未隨之解決。現在大家必須關心,劉憶如下台後,陳冲還能撐多久?


從理念層次而言,開徵證所稅符合社會正義原則,也呼應反對黨選舉期間的訴求,但提出後並未得到社會普遍認同,反對黨更是堅決反對,其中除了政治對抗與沉默多數現象外,「時機」可能更是致命點。在全球景氣看壞,股市低迷情況下,強推證所稅當然會遭致強烈反彈,時機點錯誤可能是受挫第一個原因。


第二個問題是劉憶如的個性,她雖然曾經擔任立法委員,但對立法院的運作似乎不是很熟悉,又親上火線,拜訪委員時說了些不該說的話,事後又怪「不知有媒體在場」;在和國民黨立院黨團協商,當場沒有太多意見,協商過後卻直接在網上辭職。行事風格過於率直,和黨內立委完全撕破臉,逼得陳冲不得不火速批准辭呈。


第三個問題與憲政體制有關,馬總統當選第二任後,在歷史使命感主導下,著手推動改革大計,親自指揮閣員衝鋒陷陣,當劉憶如為開徵證所稅惹得滿頭包,馬總統仍然力挺說「證所稅一定推到底」、「不要有任何懷疑」,言猶在耳,劉憶如卻在黨政協商過後辭職走人。這期間,馬總統又好似「神隱」。馬總統究竟是在第一線行使總統制的領導權,或是退居第二線行使內閣制的總統協調權呢?


總統制或內閣制一直是中華民國憲政的重大爭議,台灣地區修憲後,已成為「接近總統制的雙首長制」,實質成為總統有權無責、內閣有責無權的矛盾體制。現在是民意高舉時代,總統必須站上第一線,但他不必到立法院接受監督,行政院院會也不再是真正決定國家大政方針的會議。總統的決策卻不必經過類似嚴謹的憲政程序,因而經常出現決策輕率、與民意脫節、部會相互協調不足的情況。


第四個問題與馬總統的人格特質有關。當時,劉憶如的證所稅案有總統掛保證,自以為尚方寶劍在手,到了立法院才知道這是把生鏽的劍。馬總統的性格不但不沾鍋,簡直不食人間煙火。李登輝、陳水扁都知道放利安撫立法委員,甚至收服在野黨,馬總統坐擁大權,卻不知或不願運用,坐令陳冲單獨面對強勢的國會及在野黨。背後是一個不授權、不分擔的總統,陳冲只能當砲灰。


馬總統第二任期宣告要落實社會公平、縮短貧富差距、擴大區域經濟連結,其實都是選票的心聲。但是他推出的四大改革方案卻連連受挫,主因在於社會的反彈力道過大,而黨政之間的協調溝通又出現巨大落差。美牛進口案、油電漲價案、證所稅案已經讓行政院鼻青臉腫,四大改革宣示已有三案受到重挫,接下來的十二年國教案,頂得住嗎?


不改革,社會不會進步;改革,要付出代價。推動政改是順應民意,其實不必攪得人仰馬翻,陳冲為什麼做得這麼辛苦?歸根究柢是體制問題。憲政如果要走總統制,總統就必須面對國會,並由總統府召開內閣會議制定決策,行政院長就是總統的幕僚;如果要走內閣制,總統就必須退居第二線,充分授權,不干預閣揆作為。在現行體制的限制及馬總統與陳冲兩人人格特質相互影響下,陳冲可能很快就要步上劉憶如的後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