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名家》讓企業徵信在大陸正常發展

(2012-05-11 15:03:59)
标签:

杂谈

分类: 名家
2012/05/11 | 張大為

 

大陸以個人信息徵信為業務的羅維鄧白氏公司涉嫌非法獲取、買賣大陸公民個人資料,當局拘捕負責人及相關人員,震驚中國大陸徵信業。4月20日大陸公安部部署20個省市區公安機構展開侵害公民信息案統一收網行動,破獲38件類似案件,拘捕1千700餘嫌疑人。

 

企業徵信兩大問題

 

我們一直呼籲要重視企業徵信業和個人徵信業的不同,因為個人徵信資料可能常被拿來作為營銷工具,甚至非法用途,但企業徵信則是信用交易中最基礎的一環。信用交易已經發展為全球商業交易的主要支付方式,企業徵信業也因此位居信用交易的關鍵地位。

 

企業徵信業在先進國家發展已經有逾百年的歷史,在中國大陸雖然發展不過20年,但隨著中國大陸加入WTO,透過企業徵信居中成功扮演跨國交易的媒介,對於促進中國大陸貿易發展已經作出巨大貢獻。同時身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也需要在強而有力的企業徵信環境,調整產業結構、不斷擴大內需市場,在進口成長快速勢頭下,企業徵信業亦將扮演抑制國際貿易及國內交易風險的重大任務,應視為當前一項重要工作。

 

大陸企業徵信仍然存著兩個根本上的封閉問題。第一個是企業本身對於信用資訊的封閉。多數企業雖然很想了解交易方的信用情況,但是對於自身的透明程度依然很低,對交易方所委託徵信公司進行的徵信調查往往採取不配合的態度,使得企業徵信業在取得第一手的企業信息上就出現困難,這其實是企業徵信業發展上最大的障礙。

 

第二個是大量與企業信用狀況和歷史有關的信用資訊封閉,長期缺乏行業訊息透明化渠道,是整體企業徵信行業的痛苦。如企業徵信所需的各種資訊,仍然滯留在各個政府部門,不能為徵信機構所採用,未能發揮其應有的價值。目前企業徵信機構從政府機構獲取企業信用資訊基本上無法可依,很多情況下都是依靠與政府機構建立起來的資訊管道關係來獲取資訊,有時甚至連一家企業的註冊資訊都無從獲得,形成信息來源很高的不確定性。阻礙信用資訊透明進程的主要因素包括相應政策遲遲未能出台,以及部門本位主義作祟的影響。

 

徵信法令久難出台

 

這兩個封閉問題,都必須要依靠政府的協助。前者需要政府宣揚和教育企業對徵信的正確觀念,讓企業才身營運信息能夠透明化;後者需要政府協助企業徵信業者取得或開放相關企業徵信所需的信息來源,包括企業註冊信息、年檢、質量檢查、專利技術、財務經營狀況、銀行往來信息、訴訟記錄等信息平台的整合。

 

《徵信管理條例》從2002年起草到2009年及2011兩次公開徵求意見,至今都未施行,其實原因也很簡單。因為管理條例多以「防弊」角度出發,而未從興利著眼。國際上很多國家都有關於個人徵信的法規,但沒有關於企業徵信的專門法規,主要是個人徵信涉及到太多個人隱私,必須維護;企業徵信本來就在多種法規的規範下營運,如民法通則、經濟法、公司法等等,沒有必要再通過一部專門的法規來規範企業徵信機構的設立和運營,一方面這是與國際徵信業接軌,同時也不會造成各個法律之間的矛盾。

 

健康發展企業徵信業符合大陸利益,業者深盼政策支持,希望不作過多限制,應重在促進企業信用訊息的開放透明,建構對徵信行業的資訊共享平台,讓企業徵信行業從信息整合能力、信用評級技術等服務專業領域進行市場良性競爭,導正徵信業的發展。


(作者為中華徵信所總經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