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投書》盡早制定通膨指標體系

(2012-04-18 12:29:33)
标签:

杂谈

分类: 擂台
2012/04/18 | 吳睿鶇/河北威縣

大陸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彭森在《求是》撰文指出:保持物價總水準基本穩定,是關係群眾利益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重要工作。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物價工作。物價上漲與通貨膨脹雖然有聯繫,但絕不能簡單地把物價上漲等同於通貨膨脹。

在事關通膨問題上,一些頗具創意的新名詞,不斷橫空出世。200 6年年底,當糧油價格大幅度上漲時,統計專家發明「恢復性上漲。」送走了這詞,又絞盡腦汁想新詞,叫「結構性漲價」。如今,「溫和物價上漲」再次呈現眼前。

所謂溫和物價上漲,無疑是告訴人們,普通老百姓既可以承受,也不能簡單地與通膨畫等號。有人認為只要CPI不超過5.4%,都可稱得是「溫和性物價上漲」,不過,百姓不會同意,而且也不符合客觀實際。

筆者認為,屢屢出現新詞滿天飛的亂象,最重要的原因是大陸沒有通膨指標體系,眼下的3%作為CPI通膨紅線,並不是依據經濟發展速度與公眾收入水準增長而得出,主要參考的是美國標準,其中,包括除掉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

但令公眾難以理解的是,儘管大陸通膨指標與美國標準接了軌,但在CPI的具體權重方面,又有天壤之別。尤其是房地產權重占到很少比例,而食品權重所佔比例出奇的高,但在核算核心CPI時,又把食品排除在外。

由於通膨指標體系的嚴重缺位,每逢遇到通膨時,市場一盤散沙,不僅政府不能及時採取有效措施,也給民眾生活造成諸多影響和不便。所以,盡早制定整套通膨指標,才能在防止通貨膨脹上,積極採取相應的貨幣與財稅政策,有效控制通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