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和平指標解讀之一》親中發酵 隱憂仍存
(2012-03-07 21:05:08)
标签:
杂谈 |
分类: 名家 |
2012/03/07 | 徐斯儉
第八期的兩岸和平各項指標的清算價格已經公布了。這次第八期是跨了總統大選的,也可以說是馬總統第二任期間的第一次兩岸和平指標的公布。整體而言,兩岸和平溫度計和兩岸互動指數分別是61.1和 65.6,相對於第七期的54.6和63.5分別都有提高,尤其是兩岸和平溫度計,提高了約7分。
和平溫度相對樂觀
但本期最大的好消息並非分數的提高,而是交易量的大增,13個指標在本期的交易量共高達將近150萬口。這是由於工作團隊採取了一系列獎勵機制,並透過各校大量宣傳,因此能有這樣的結果。交易量的增加大大強化了兩岸和平指標的信度(reliability),也有利於今後對這些指標進行進一步的分析。
如果我們看一下「兩岸和平溫度計」這個最綜合性的指標,在選前 (本期於1月12日開始)的兩天到選後的三、四天,其走勢是向上的,從開盤的61.67一路上升到1月17日的將近74,可說選後的氣氛讓大家對兩岸和平溫度十分看好,但之後或許是激情過後大家開始冷靜,從 18日開始兩岸和平溫度計開始降溫,雖然曾在1月27~28兩日又上升到 71,但整體而言都在60分上下盤旋,清算價為61.1分。但相對於前幾期的五十幾分,還是屬於上升了。總體而言,在選後大家似乎對兩岸和平溫度比較樂觀。
但除此之外,另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兩岸軍事衝突指數」有所上升。「兩岸軍事衝突指數」值得我們關注的原因有二:一個是因為它是本期所有13個指數中,交易量最大的一個指數,達36萬餘口;第二個原因是因為它的改變幅度很大,於上一期相比,上升了228%,第七期清算價為11.5(第六期為10.9、第五期為9.0),但本期清算價為37.8。雖然本期內並無任何特殊影響兩岸軍事安全的重大事件,但或許是本期內湧入了更大的交易量,其中不乏新的交易者,或許這改變了大家對此指標認知的均衡。
軍事環境並不穩定
此外,雖然「亞太和平保障指數」也有明顯的下降,但是這主要是受到2月2日突然湧進的2萬多口交易,將原本76.1的價格下殺到僅剩 9.5,這個價格維持了幾天,到了2月6日這個交易價格又被拉回73分,一直維持到最後一天又稍微下降成為62.5分。
所以整體而言,並不能看出一種明顯下降的趨勢,但本期清算價格受到2~6日這幾天極端價格的影響,僅剩44.2分。即便如此,相對於前兩期的92分與85分,這項指數還是有明顯的下降。這兩項指標的下降,提醒我們兩岸外在的軍事安全環境並不穩定。這兩天中國大陸開兩會,公布了年度軍事預算,是否會影響大家對此的觀感,值得觀察。
另外一件值得繼續觀察的變化,是「台灣社會對大陸認同指數」的大幅改變,相對於前兩期的9.9與12.6,本期清算價格為43.9。不過,在本期大部分時間裡,這項指標的交易價格約在20幾到30幾之間,只有一天是50的,所以整體而言,雖是有所上升,但不至於上升太快。這項指標的上升,在選後表現出來,是否某種程度反映了「親中」立場在台灣社會開始有某些發酵,值得進一步觀察。
(作者為中央研究院政治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更多两岸相关讯息请见http://www.want-daily.com/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