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社評》由女童悅悅案談見危不救罪立法

(2011-10-25 10:34:52)
标签:

杂谈

分类: 社评
2011/10/25 | 旺報

 

10月13日下午,2歲女童悅悅在佛山五金城連遭兩部車子輾壓,經歷了痛苦而漫長的387秒鐘,其間有18名路人經過,但沒人伸出援手,最後拾荒婆婆陳賢妹救起了悅悅,但為時已晚,撐到21日,悅悅終於由這個痛苦的人世解脫。

 

這件新聞引起社會的震驚。廣東省委書記汪洋說得懇切:我們認為這個社會有道德、有良知的人是絕大多數,但這次事件中是18個人、而不是一兩個人表現冷漠。為了回應社會的期待,廣東省政法委員會、社會工作委員會等10多個部門舉行了「譴責見死不救行為,宣導見義勇為精神」大討論,考慮對「見死不救」行為立法懲罰。

 

雖然有許多學者專家表示,以法律強制要求人們符合道德準則是一大諷刺,也忽略了民眾害怕救人反而牽連的內在成因。但不可否認的是,大陸由於經歷文革,人性飽受摧殘,再加上近年經濟快速發展,人們普遍將商業利益擺第一,道德危機因此擴散,存在於不同人群、階層和行業之間,社會普遍存在不信賴感,確實需要重整。

 

以食品安全為例,今年9月,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調查與資料中心與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統計學院和中央財經大學統計學院聯合發起社會信任的消費者民意調查,受訪者涵蓋工人、農民、個體勞動者、離退休人員、企業管理者、學生、失業人員等各個族群。結果發現,大陸於政治、商業和社會3個層面的信任感都出現危機:36.1%的受訪者對政府解決食品問題沒有信心,而39.4%認為多數企業會為了營利而使用對消費者不利的地溝油;僅僅有7%左右的受訪者,認為現在社會人與人間的信任度較高。

 

除了社會的信任危機,法律是否成為熱心助人的阻礙,也是一大考量。回想2000年,台灣發生「玻璃娃娃」案件。當時由於就讀景文高中的顏旭男患有成骨不全症(俗稱玻璃娃娃),即使是輕微的碰撞,也會造成嚴重的骨折。出於好意,一名陳姓同學單獨抱著顏旭男下樓上課,但由於該校沒有設置完備的無障礙設施,在陳同學抱負顏生時,由於下雨樓梯地板溼滑,不幸導致顏男自樓梯上滑落,送醫不治死亡。

 

當時台灣二審法院強調「熱心也要量力而為」,認為該陳姓同學抱顏旭男從樓梯下地下室時,應注意且能注意,致顏旭男死亡之結果,而應負損害賠償的法律責任。

 

雖然本案最高法院推翻下級法院見解,認為陳姓學同基於熱心幫忙,其所負的法律義務應該從輕解釋。但熱心助人竟然誤觸法網,這件案子也引起台灣各界熱烈討論,是否見危不救才是明哲保身之道。

 

大陸學界的調查結果與台灣的玻璃娃娃案例充分顯示,法律雖然是不得已的手段,但當社會的信任破洞已經如此巨大,必須推出經過縝密規畫的法令,賦予人們見危相助的責任、並免除救人反觸法網的恐懼,以鼓勵人們互相幫助,才可以發揮撥亂反正的效果。

 

尤其,翻閱各國立法例,設有處罰「見危不救」立法的屢見不鮮。由大陸法系的觀點,國家為了維持共同體的生存,應該懲罰「對個別成員或法律共同體造成危害或危險的行為」,以免延誤傷者失去獲救的可能。據學者統計,歐陸有超過20個國家規定了見危不助罪,包括法國、芬蘭、德國、挪威、瑞典、西班牙、意大利等。

 

而在崇尚個人自由的英美法系,則更強調立法保護善心人士,於助人之時免受法律枝節的牽連。例如美國的《救援責任法》和《善行法案》、以及《好撒瑪利亞人法》。一方面規定具有特殊專長的施救人員應有救援責任,一方面則為熱心助人的「好撒瑪利亞人」量身打造免責法律,避免善心人士做好事時惹禍上身。

 

幾天前,有位大陸配偶投稿《旺報》兩岸徵文版,提及數日前帶著小孩在賣場閒逛,不慎小孩走丟,她心急如焚。但過了2個小時,小孩居然被平安送回。她充滿了感激,認為在大陸這種事不可能發生。也因此台灣濃濃的人情味,讓這位大陸配偶終於認同台灣才是她的故鄉。這說明了,互助與信賴,才是建立社會共同體、凝聚每個人心的基本要素。

 

妥當的立法規定,可以讓大陸的社會信賴氣氛加強,恢復傳統文化既有的良善。如果悅悅的死,能夠讓人們產生共識,將見死不救列為法律懲罰的對象,而保障熱心助人免於法律責任的無端牽連,那麼女童所受的痛苦,或許能夠受到補償。

 

更多兩岸相關訊息請見http://www.want-daily.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