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陸應借鑑民國教育

(2011-10-06 06:39:37)
标签:

杂谈

分类: 擂台
2011/10/06 | 謝盛友

 

比較兩岸地理教科書,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中國地圖。中國有多大呢?台灣是「秋海棠」,大陸是「老母雞」。誰對誰錯?但是,誰也不知道讀過這些教科書,內化成價值觀的東西,究竟有多少?或許兩岸教育的差距,才是真正的「藏鏡人」。

 

中華民國成立後,孫中山強調在中國實行免費義務教育。1912年,中華民國教育部明確規定:「初小、師範、高等師範免收學費。」免費上師範成了當時許多家境貧窮的學生接受教育的唯一途徑,毛澤東就是畢業於湖南師範學校。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根據國民政府教育部制定的《國民教育實施綱領》相關規定,台灣開始實施6年制義務教育。1967年8月,台灣政府頒布《9年國民教育實施綱要》,把國民教育從6年延長為9年,成為繼日本之後,亞洲最早實施9年國教的國家之一。這表示,孫中山的教育理念未能在大陸實現卻在台灣落實。

 

1927年公布的《大學教員資格條例》規定,大學教授、副教授、講師的月薪分別是600至400元(銀洋,下同),副教授400至260元,講師160至260元,教授最高月薪600元與國民政府部長一致。

 

1930年代初,大中小學教師平均月薪分別為220元、120元、30元;同期上海工人月薪約15元。當時普通員警月薪2元,縣長20元,國小老師卻有40 元,民國時期小學教師的待遇超過縣長。民國時期對教師待遇的重視,讓今日大陸汗顏不已。

 

朱鎔基擔任總理時期,大陸把教育當作產業來運營,大學蓋上漂亮的教學樓、宿舍,這都是拿學生父母的血汗錢建的。中國教育產業化,使貧困家庭更加貧窮,這樣的底層,如何穩固地支撐「秋海棠」大廈?「秋海棠」式教育有很多值得大陸人借鑒和學習。

 

(作者為歐洲《European Chinese News》出版人)

 

更多兩岸相關訊息請見http://www.want-daily.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