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風雲 兩岸齊心其利斷金
最近,美國著名政治期刊《觀察家》刊登文章,為台灣爭取國際空間出謀劃策。文章作者認為如果台灣在南海問題與大陸保持一致立場,將損害它在該地區和國際上的長遠利益。
相反地,如果放棄在南海的利益訴求,向東南亞國家表示友好,並且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將南海的利益訴求調整在200海里以內的專屬經濟區,台灣的海軍和商用船隻可以在南海自由通行,同時也可以和越南及菲律賓協商開展石油及天然氣的合作開發,從而最大程度地保護台灣的利益。
覬覦資源導致緊張
這篇文章作者聲稱,如果台灣在南海地區先行一步,就可以使北京找到下台階,從而使南海局勢進一步和緩。美國是個多元化社會,發表這樣的觀點不令人奇怪。我們之所以討論這篇文章,乃台灣領導人馬英九在處理南海問題上,似乎正在接受某些不切實際的觀點,逐步放棄在南海的利益。
南海問題既是歷史問題,也是法律問題。中國大量的史料證明了中國對南海享有無可爭辯的主權。第二次大戰之後,有關南海的各項公約進一步確認了中國對該地區的合法權益。事實上,直到上世紀70年代,越南仍然承認中國在南海的領土主權。
近些年來,南海之所以波濤洶湧,根本原因在於一些東南亞國家覬覦南海的石油天然氣和海洋漁業資源,非法開採南海資源,導致局勢緊張。中國政府採取克制的態度,試圖通過談判解決爭端,但是,在巨大利益誘惑之下,這些國家得寸進尺,不斷地挑起事端。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政府只能加強對南海的海洋巡邏,確保該地區和平穩定。
正如美國《觀察家》所指出的,在南海問題上,台灣與大陸沒有實質上的分歧,大陸方面對南海主張權利,與台灣方面的主張別無二致。然而,由於兄弟鬩牆,台灣領導人處理南海問題態度遊移不定,為了爭取國際空間,在南海主權問題上始終保持低調,刻意迴避有關與東南亞國家的領土和領海爭端。這是一種不明智的做法。
美方有心一箭雙鵰
當年中國與越南發生西沙海戰,台灣默許大陸艦隊直接通過台灣海峽開赴戰場。這種深明大義的行為,充分反映了當時台灣領導人在國家利益問題上鮮明的政治立場。
美國在台灣問題上兩面三刀,一方面承認一個中國原則,另一方面卻公開武裝台灣。表面上美國支持台灣與大陸和平交流,並且通過談判解決歷史遺留問題,本質上卻害怕大陸與台灣發生密切聯繫。
在兩岸關係快速發展的今天,美國一些學者發表文章在兩岸關係上挑撥離間,高級官員不斷在台灣問題上製造重要議題,其目的都是為了干擾兩岸之間和平關係的發展。
建議台灣在南海問題上,與大陸保持一定的距離,主動與東南亞國家修好,實際上是想要達到一箭雙雕的目的,一方面在海峽兩岸問題上製造新的障礙,另一方面利用兩岸矛盾,在南海謀取霸權利益。
兩岸有必要公開發布聲明,全面闡述南海主張。刻意的戰略模糊政策或者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主張,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大陸方面應該與台灣進行戰略協商,共同保衛在南海的權益,也可以尋求與台灣相關企業組建聯合公司,在南海實施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活動,以實際行動回應越南、菲律賓等國的挑釁行動。
(作者為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廉政研究院院長)
…
更多新聞請看《旺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