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鴻海要走出代工模式
天下》雜誌最近公布去年「兩岸三地一千大調查」,鴻海名列第3,僅次於中國兩大國營企業中國石油化工及中國石油天然氣,且首度擠下香港匯豐控股,成為兩岸三地第一大民營企業。但5月20日富士康成都廠區發生爆炸事故,造成多人傷亡,集團總裁郭台銘乘飛機連夜趕往成都,坐鎮處理善後。
養活100萬個家庭
鴻海集團是全球3C代工領域規模最大、成長最快的國際集團,集團旗下公司不僅於台灣、香港、倫敦等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更囊括當前台灣最大的企業、捷克前三大出口商、大中華地區最大出口商、富比士及財富全球五百大企業,及全球3C代工服務領域龍頭等頭銜。
然而,在這些榮譽之外,兩岸政府應該都要頒個大獎給郭董。因為他一方面打破中國人傳統讀好學校才能有好前途的迷思,完全是苦幹實幹,努力奮鬥才能出人頭地。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好榜樣。另一方面鴻海創造龐大就業機會,養活多少家庭。郭台銘從1974年創立「鴻海塑膠企業有限公司」,成立之初員工僅有10人,到現在成為這麼大的一個公司,整個鴻海集團2010年員工已增至100萬,而且2011年將再增加20%至30%。相信鴻海不但是最大的民營企業,一定也是兩岸雇用最多員工的公司。一個員工背後就是一個家庭。這麼多人要靠鴻海的薪水來養活,郭台銘自然值得尊敬。
全球最短3C供應鏈
鴻海的製造領域涵蓋精密電氣連接器、電腦機殼及準系統、電腦系統與手機組裝、光通訊元件、消費性電子、液晶顯示設備、半導體設備等,近來對創新研發這一塊也相當重視,也開始跨足LED、太陽能、綠能、生化科技及醫院醫療這個新的領域。但鴻海這個的帝國之所以建立是以機光電垂直整合「eCMMS」商業模式:一次軟硬體購足整體解決方案,舉凡模具、治具、機構件、零元件、整機至共同設計、共同開發、生產、組裝、維修、物流到全球運籌及售後服務等等的流程都能整體解決,超有效率。因此集團的華南廠區不僅是全球最大的3C製造基地,更是全球最短的3C供應鏈!
所有鴻海的策略夥伴客戶皆享有全球最優化的速度、品質、工程服務、效率及附加價值等「全方位成本優勢」。因此鴻海也成了歐美大廠選擇代工的最愛。郭董事長被美國《商業週刊》選為亞洲創業家之星,並譽為「代工之王」。
首季毛利率3年來新低
縱然代工依然有繼續發展的前途,然而代工能夠得到的利潤,卻是很低的。
據傳對蘋果公司新款手機iPhone4的供應鏈進行解剖,結果發現,一部售價600美元的iPhone4,所需材料成本約為187.51美元。其中,約80美元的材料是韓國的產品,美國、德國和日本一些公司則提供另一些材料。將這些元件進行組裝的富士康等中國組裝企業,則只得到每台6.54美元的微薄酬勞。而蘋果公司在每台iPhone4上的獲利高達360美元,即利潤約為60%。
因此公開財務資料顯示,今年第1季合併財報,鴻海營收為7292億元,較上季下滑23.4%,合併毛利率滑落至7.2%,創近3年來新低,較去年第4季7.9%下滑0.7個百分點,首季稅後盈餘143.75億元,每股盈餘1.49元。
工安過去鴻海做得相當好,因此這次爆炸應只是偶發事件。鴻海一方面應該加強對歐美的談判,爭取利潤;二方面走出代工,自創品牌,獲得更大的利潤,則員工、社會更能共享其利。(作者為台大經濟系教授、國政基金會財政金融組召集人)
…
更多新聞請看《旺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