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与健康】西医药研究方法和数据的误区(转载)
(2009-06-18 08:08:11)
标签:
保健健康西医西药那西丁美国杂谈 |
分类: 杂谈 |
为什么西医使用的药物具有很大的毒性呢?这是因为西医主要是根据药物化学反应,去研究药物对于人体的作用,而药物化学反应的数据不是来源于人体,而是来源于试管。
1、许多药物试验的数据有误,生物化学的结论未必是真的
正常人体存在着生物化学代谢,任何药物进入人体之后,都会造成生物化学代谢的变化,因此生物化学代谢的研究,是一门基础科学,但是很多药理试验是在玻璃管子里做的,许多试验结论确实只是推断,所以临床用药时经常出现各种问题。
事实也证明如此,1982年9月4日,中国卫生部宣布淘汰127种西药。
如①磺胺类药物有14种,如长效磺胺,它有效性差,血药浓度低、半衰期长、安全性差,容易过敏,过敏后从体内排泄慢。
②抗生素和黄连素有5种,主要是剂型不当,给药途径不合理。如青霉素片剂、苄星青霉素不耐酸,在消化道中不稳定,大部分被胃酸和肠碱、酶破坏,虽有少量吸收,但达不到治疗目的。四环素则耐药现象严重,不良反应多,特别是对小儿有特殊毒性,危害性大。合霉素毒性大,对造血系统的抑制使白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可导致再生障碍贫血,严重时可导致死亡。双氢链霉素的耳蜗毒性比硫酸链霉素大,容易造成不可逆性耳聋。
③神经系统药物有6种,如巴比妥,曾作为催眠药或镇静药应用于临床,但因作用弱,不良反应多、不安全,易成依赖性而被淘汰。
④脏器制剂药物有21种,如胆汁注射液是从猪胆汁中提取的灭菌水溶液,用于感冒发烧、支气管哮喘等,但本品并无退热和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药理作用,缺乏治疗学的理论根据,既无明确的适应证也无临床疗效。
⑤消化系统药物有8种,如复方胆碱系由重酒石酸胆碱、蛋氨、肝浸膏、维生素B12等组成,其化学稳定性和剂型稳定性都差,严重影响药品质量,属于处方不合理而被淘汰。
⑥解热镇痛抗痛风药有12种,如非那西丁片,它的毒性大,可引起肾脏损害,严重时可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无尿等症状,被称之为非那西丁肾。它可引起肾盂和膀胱肿瘤;它的代谢产物可使血红蛋白氧化变成高铁血红蛋白而失去携氧能力,患者出现紫绀及其他缺氧症状,还可引起溶血性贫血;它对肝脏有毒性作用。实验证明,非那西丁、扑热息痛可使猫、狗等动物的睾丸明显萎缩。痛风是由于代谢障碍而产生的高尿酸血症,抗痛风药有两类:促尿酸排泄或抑制尿酸形成,辛可芬属于前种,它虽有疗效,但疗效差,毒副作用大,肝损伤发生率小于16%,死亡率却高达47%,它引起的肝损伤症类似于氯仿中毒,最初是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很快出现黄疸、发热和肝脏压痛及肝脏肿大,有时在1—2周内可死亡。
大家知道,当初这些127种西药是被专家按照细胞学试验、动物试验、临床试验等三个步骤去鉴定无毒的,而且试验数据非常完善,但是这些药物在使用了几十年之后,直至害死了千百万人,才被官方查出有毒而禁用。
2、西药的研究方法存在不足
目前有些新的药物,已经被官方鉴定是无毒的,但是在使用了几年之后,往往害死了不少人,而又被官方紧急招回,究其原因是西医至今依然采取老办法去研制新药,就是凭试管里出来的数据来判断药的有效性。
例如医学专家曾宣布科学研究表明:“服用维生素可以防止衰老。”可是最近,新的研究成果突然又告知人类:“长期服用维生素会导致癌症”使得多少听信医学权威忠告,而长期服用维生素者惊恐万状。又如西医权威们警告,更年期妇女应及时服用荷尔蒙,可有效预防冠心病及改善更年期综合征,于是造成多数美国妇女都去服用,可最近有关研究又说,服用荷尔蒙非但不可能预防冠心病,相反会导致卵巢癌的发生率明显上升,这又使多少妇女同胞大惊失色。再如胆固醇曾被医学研究者告知,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元凶,可不久研究者又改口说胆固醇可以预防癌变。
3、忽视人体自身康复能力的建设
西医把健康寄托于药物和医疗器械,依赖借助外界力量来治疗疾病,而忽视了自身的修复和开发人体本能,使得人体各器官的机能下降和退化。随着近代物质文明的发展,生态环境及社会心态的复杂化,许多现代社会文明病越来越多,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在发达国家里,死于现代社会文明病的占死亡总人数的70%—80%,在不发达国家中该比例达20%—30%。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不断增加,越来越加大了西药疗法的无能。在众多的奇难怪病面前,靠西医的医疗技术(打针、吃药、动手术、仪器治疗)作用已相当有限。
西医治疗的看家本领是对症处理和手术治疗。对症治疗就是临床治疗以化学合成的西药为主,追求即时效应,如血压太高就用降压药,体温太高就用退烧药,确实能改善症状,但治标不治本,需终生服药,并伴随有不同程度的药物毒副作用。
例如:西医认为高血压是终身性、慢性、渐进性血管疾病,患上高血压病就必须每天不间断服药,一旦停药就会反弹,造成血压不稳,而发生各种并发症如中风、冠心病、肾病、眼底病变等。所以对高血压的治疗目的,就是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内。可是许多医生和患者已经体会到,即使每天不间断用药,时间一长血压就不易控制,仍会波动性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