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谜案核心篇:谁是红楼梦中人(连载)
(2013-08-08 08:57:03)
标签:
弘皙曹雪芹石头记红楼梦清宫谜案文化 |
谁是红楼梦中人
――作者之谜是谜中之谜
一部旷世奇书,一座文学迷宫,吸引无数文人墨客奋力挖掘,这是世界文学史上的奇迹!奇迹创造者究竟是谁?让我们一一掀开遮在红楼掩面人头上的神秘面纱。
一.作者幻身何其多
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既然是将真事隐去,是否将真情隐藏书内呢?“此书不敢干涉朝廷。凡有不得不用朝政者,只略用一笔带出。盖实不敢以写儿女之笔墨,唐突朝廷之上也,又不得谓其不备。”表面看很囫囵。口口声生不敢以写女儿之笔墨干涉朝廷,实际上又像是提醒看官,就是以写女儿之笔墨,来隐藏干涉朝廷之实事。若结合评注,就更加相信是一部明写闺阁、实涉朝廷的“碍书”。
作者为何冒巨大风险著此“碍书”?“虽我之罪固不能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不肖,则一并使其泯灭也。”哦!原来作者是带罪之身,因获罪历史被泯灭,并且与其“连络有亲”的闺阁中人历史也被泯灭,故而“编述一记,以告普天下人”。冤案,书中一定隐藏惊天冤案。
既然是“有碍当朝”,作者当然要隐身遮面。于是,书中出现“石头”、“空空道人”、“情僧”、“吴玉峰”、“东鲁孔梅溪”、“曹雪芹”、“脂砚斋”、“畸笏叟”等看上去像是作者的一连串名子。
“石头”是原作者幻身吗?
当然是。“又曰《石头记》,是自譬石头所记之事也。”开篇一段石头与空空道人对话,正说明这“石头”与“空空道人”都是原创作者幻身。明义《题红楼梦》词中有一句“石归山下无灵气,纵使能言亦枉然”。作者借“石头”来讲话,有典可考。出《左传.昭公八年》:晋国有石头讲了话。晋侯问师旷:“为什么石头能讲话?”师旷说:“石头是不会讲话的,恐怕是有谁借石头而说的吧!不过,听说政治混乱、人民怨恨,就会有不能讲话的东西出来讲话。现在,当权者穷奢极欲,老百姓活不下去,石头讲话有什么奇怪呢!”作者明言“假借汉唐”,说明此书干涉朝廷。
不过,开篇那块“大展幻术”变成通灵宝玉的“石头”并非作者幻身。因为那“石头”“通灵”后补天去了。有偈为证:“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石头记》将补天石“身后事”都记录下来,说明作者不是补了天的“石头”。
“空空道人”是原作者幻身吗?
当然是。空空道人与石头一番对话后,“因毫不干涉时世,方从头至尾抄录回来问世传奇。”将石头所记抄录回来,等同于将作者所记之事著写成书。
“情僧”是原作者幻身吗?
应该是。“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空空道人易名情僧说明什么?《石头记》怎样才算是《情僧录》?答案只有一个:因《石头记》“毫不干涉时世”,借阅者对书中隐含真情“迷失”不见,故作者屡次评注,形成旷世奇书《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情僧录》)。
“吴玉峰”是作者幻身吗?
绝对不是。“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疑点有三:一是作者在细谙成书根由,不会简单一个“至”字就把书名改了,且“至”字用在人名前文理不通;二是《红楼梦》成书要比《石头记》晚,且后面还有一句仍用《石头记》作结语。三是石头“大展幻术”变成“通灵宝玉”,方得以温柔乡安身立业,对应“假作真时真亦假”,巨石幻成的通灵宝玉显然是假宝玉。因此,“吴玉峰”影射无有真正宝玉(传位密诏)而补天(篡位登基)。
“东鲁孔梅溪”是作者幻身吗?
当然不是。“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风月宝鉴”奇特之处:“正面美女,背面骷髅。”凡例“又如贾瑞病,跛道人持一镜来,上面即錾‘风月宝鉴’四字,此则《风月宝鉴》之点睛。”脂批亦有“看书看背面方是会看”提醒。
怎样从背面来看此说呢?把“东鲁孔梅溪”逐字来看:东,主人。鲁,鲁莽。孔,通达。梅,梅花园。溪,溪水。合起来就是主人因鲁莽行为去了梅花园溪水边。这又说明什么呢?第五回“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有“因东边宁府中花园内梅花盛开……”后面“迷津内水响如雷,竟有一夜叉般怪物窜出,直扑而来……”背面真故事即雍正被刺。
“脂砚斋”是作者幻身吗?
当然是。“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作者化名从“石头”到“空空”再到“情僧”,已然说明这部谜书从开始《石头记》演变成《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从隐笔含情来上讲,脂砚斋若不是原作者,不可能屡加评注。从脂砚斋文笔与口气上看,更可见原创作者身份。
“凤姐点戏,脂砚执笔事,今知者寥寥矣,宁不悲夫!”凤姐点戏怎会要脂砚斋来代笔?如何知者寥寥?凤姐所点戏文是《刘二当衣》,开当铺的刘二为富不仁,爱才如命,设计将穷亲戚的当物扣下,以抵前帐。看来是凤姐策划、指点了红楼大戏,脂砚执笔是记录在案。
将“脂砚斋”拆字:脂,左半月,右边是日头上悬一利刃;砚,石头看见;斋,书斋,记录成书。联系起来看:在左弦半月当空之时,有人用利刃刺杀皇帝,作者历过此事,编述一记告普天下。雍正暴卒于八月二十三日子夜,恰恰左弦半月当空。
“畸笏叟”是作者幻身吗?
应该是。畸笏叟以评书人出现,从畸评落款上看,是在脂砚斋之后进行续评,应该是脂砚斋的继承人。
所谓“书未成”,并不是书未写完,而是未刊印成书。为何这样说?《石头记》成书后多次评注,说明该书已经写完。乾隆朝曾经把《石头记》列为“碍书”查禁,这才是“书未成”的根本所在。正因《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有大量干涉当朝的“碍语”,方由曹雪芹“披阅增删”为《红楼梦》“替他传述”。那么,畸笏叟与曹雪芹就会因同为继承人而重合为一体。
既然畸笏叟是曹雪芹笔名,批语中“芹为泪尽而逝”又该怎样解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