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谜案之九:秦可卿淫丧天香楼
(2013-07-26 08:20:37)
标签:
弘皙曹雪芹石头记红楼梦清宫谜案文化 |
五、秦钟夭逝黄泉路
秦钟指谁?按作者幻笔而言,应该是将康熙对弘皙“朕所钟爱”幻笔写作“秦钟”,也可理解为康熙传位弘皙的立储密诏。因此,所谓秦钟夭逝,说明康熙秘密立嫡孙弘皙为储君的传国大计,因胤禛夺嫡继位而夭折。
作者先用秦业突然死亡影射康熙突然驾崩。谁知近日水月庵的智能(胤禛)私逃进城,找至秦钟(传位诏书)家下看视秦钟。不意被秦业知觉,将智能逐出,将秦钟大打了一顿(虚笔,为下文作引),自己气得老病发作,三五日的光景呜呼死了。清史记载康熙于十一月七日突然病倒回到畅春园,八日宣布:偶患风寒,本日即透汗,于十三日戌刻去世。
应该说,康熙驾崩,胤禛夺嫡继位,秦钟便随之夭亡。为何作者还写秦钟之死呢?此笔亦是幻笔。康熙执政六十一年,作为千古一帝,最终留下传位败笔,可谓死不瞑目。老皇帝临终前盼望见到朕所钟爱的嫡孙弘皙,弘皙更是想在皇祖父临终前再见上一面,故作者用幻笔假设祖孙二人相见之情。
此时秦钟已发过两三次昏了……见秦钟面如白蜡,合目呼吸于枕上。宝玉忙叫道:“鲸兄,宝玉来了!”连叫三声秦钟不睬。宝玉又道“宝玉来了”,那秦钟早已魂魄离身,只剩得一口悠悠余气在胸,正见许多鬼判持牌提索来捉他。那秦钟魂魄哪里就肯去……无奈这些鬼判都不肯徇私,反叱咤秦钟道:“亏你还是读过书的人,岂不知俗语说的阎王叫你三更死,谁敢留人到五更?我们阴间上下都是铁面无私的,不比你们阳间瞻情顾意,有许多的关碍处。”
传位大事未了,忽听见“宝玉来了”四字,又央求道:“列位上差,略发慈悲,让我回去和这一个好朋友说一句话就来的。”于是,作者编出一套鬼话----“天下的官,管天下的事。阴阳本无二理,别管他阴也罢,阳也罢,敬着点没错了的”。众小鬼听说,只得将秦魂放回。只可说这是著书人“一厢情愿”,要借机泄露真情。
哼了一声微开双目,见宝玉(弘皙)在侧,乃勉强叹道:“怎么不肯早来?[脂批:千言万语,只此一句。]再迟一步,也不能见了。”宝玉忙携手垂泪道:“有什么话,留下两句。”[脂批:只此句便足矣。]秦钟道:“并无别话。以前你我见识自为高过世人,我今日才知自误了。[脂批:谁不悔迟?]以后还该立志功名,以荣耀显达为是。”说毕,便长叹一声,萧然长逝了。
著书人在此又批:“观者至此,必料秦钟另有异样奇语,然却只以此二语为嘱。试思:若不如此为嘱,不但不近人情,亦且太露穿凿。读此则知全是悔迟之恨。”其实,正是这两句嘱语,反映了康熙秘立嫡孙弘皙为接班人。作者旨在表达悔迟之意,一是去东北祭祖回来晚了,没能赶上见祖父一面;二是康熙若是早些传位,就可避免传位败笔。也说明康熙秘密立储有瑕疵而留下遗憾。
六、黛玉回归奈何天
自秦可卿死前将黛玉遣走到黛玉回来,秦氏一族先后去世。为何秦家人都扎堆儿死了呢?很明显,秦可卿之死与秦业之死都影射康熙驾崩,秦钟夭逝是因胤禛夺嫡篡位,使得康熙传位皇嫡孙的计划流产。秦可卿与秦钟表面为姊弟,背面又隐含康熙钟爱嫡孙弘皙而选定为继承人。这就是秦可卿来自养生堂的秘密。别以为真的是从养生堂抱来两个孩子,姊弟二人可视为康熙秘密立储的两份传位诏书,放在养生堂说明时机未到,老皇帝对继承人正在加紧培养。可天意该着,康熙一死,可卿也好,秦钟(情钟)也罢,都随着老皇帝归西了。
且喜贾琏与黛玉回来,先遣人来报信:明日就可到家(此举便有蹊跷。报什么信呢?)。宝玉(雍正)听了,方略有些喜意。细问原由,方知贾雨村(弘皙替身)亦进京陛见。......本该出月到家,因闻得元春喜信,遂昼夜兼程而进,一路俱各平安。
前面将黛玉遣走解读为弘皙被遣出京,如今回来又是怎样情形呢?当然是大势已去。康熙已归天,叔父胤禛继位。来看书中表述:宝玉(雍正)只问得黛玉“平安”二字,余者也就不在意了。
说明什么?因为胤禛夺了弘皙的皇位,怕他来找公道,故特别关注弘皙的态度。问得“平安”二字,说明弘皙不会闹事,夺嫡继位事也就不会再起波澜。果不其然,黛玉进府,见面时彼此悲喜交接,未免又大哭一阵。后又致喜庆之词[脂批:世界上亦如此,不独书中瞬息。观此,便可省悟]。虽然书中用黛玉父病和元春之事来遮掩,但作者也突出了“悲喜交接”之情。黛玉与宝玉二人相见先悲后喜之情,正应该是弘皙奔丧回来,先大哭祖父康熙驾崩,后恭喜雍正登基。
雍正自知夺了侄儿弘皙皇位,可能假意相让,但被弘皙拒绝。书中写宝玉将鹡鴒香串转赠黛玉(史传康熙将念珠给胤禛为传位物证,应该是让胤禛代为传位),黛玉道:“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他!”宝玉只得收回[脂批:略一点黛玉性情,赶忙收住,正留为后文地步]。雍正已登大宝,那皇位可不是说让就让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