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谜案之四:石氏太子妃之谜
(2013-06-24 08:50:36)
标签:
弘皙曹雪芹石头记红楼梦清宫谜案文化 |
石氏太子妃究竟是谁
清史记载,太子妃石氏于康熙三十六年八月十一日卯时生一女,为胤礽第三女。康熙五十九年封太子妃所生之女为和硕格格,其婿为和硕额附。三格格是太子妃石氏唯一的亲生骨肉,也是康熙唯一嫡亲孙女。康熙四十七年,废黜皇太子,同时废黜太子妃。康熙四十八年,复立胤礽为皇太子,再立石氏为皇太子妃。康熙五十一年,皇太子与太子妃一起被废黜,幽禁于咸阳宫。康熙五十七年四月石氏卒。康熙称其“秉资淑孝,赋性宽和,作配胤礽辛勤历有年所”。礼部不敢为她奏请祭文,康熙命翰林院撰写,秋后致祭。按规定,亲王福晋可用二十名侍卫,胤礽无侍卫,康熙特命步军统领隆科多率三十名侍卫穿孝,超过了对亲王的规格,仍按皇太子妃的待遇厚葬。
太子妃究竟是石氏还是瓜尔佳氏?先祖隶汉军正白旗,如何又称为满族?清史所载石氏太子妃,有一关键问题令人难以解释:未生世子如何能够册封太子妃?
按太子妃所生三格格是“康熙唯一嫡亲孙女”来讲,弘皙是康熙唯一嫡亲孙子(乾隆金口玉言:“旧日东宫嫡子”),弘皙生母就应该是太子妃石氏。然清史却记载弘皙生母为李氏。究竟是太子妃历史被篡改,还是弘皙历史被篡改?
考清史相关记载,康熙三十三年发生“拜褥事件”。翌年,康熙认为去年的风波已经在人们心中平息,不再容易同其他事情相联系,不无缘由地宣布:册立石氏为太子妃。而弘皙恰好就出生在康熙三十三年。可以想象,此记载中所谓册封太子妃的“缘由”,应该是石氏为大清国皇太子生下世子,是注重嫡长制的康熙见传国有望。
今解读《红楼梦》真故事,著述人弘皙补记被削亡家史,除自身历史外,还有江南曹家曹寅胞妹进宫成为康熙皇贵妃,主持后宫几十年直到成为康熙皇后;曹皇后在雍正年间如何像“老祖宗”一般受到敬重;曹寅嫡孙女因康熙帝“天作合”嫁弘皙,生下双胞胎儿女册正室王妃,雍正暴卒后被“打草惊蛇”案禁管,一年后自尽身亡。总起来看,《石头记》补记了贾(皇室)史(曹寅家)王(李煦家)薛(胤礽家)四大家族被泯灭的历史。因弘皙对生母的历史补记很少(薛姨妈是继母),如今认识起来还有相当难度。可能是因生母“石氏”在弘皙幼年去世的缘故。
究竟弘皙生母“石氏”是谁呢?作者是用怎样方式补记的呢?因没有确凿证据,下面只作试探性猜解:所谓石氏太子妃,应该是江南曹寅的女儿。
首先,在“演说”荣国府处,著书人特作交待:冷子兴:“现有对证:目今你贵东家林公之夫人,即荣府中赦、政二公之胞妹,在家时名唤贾敏。不信时,你回去细访可知。”贾雨村:“怪道这女学生读至凡书中有‘敏’字,他皆念作‘密’字,每每皆是;写字时遇着‘敏’字,又减一二笔。我心中就有些疑惑,今听你说,是为此无疑。怪道我这女学生言语举止另是一样,不与近日女子相同,度其母必不凡,方得其女。今知为荣府之孙,又不足罕矣。可伤上月竟亡故了!”冷子兴:“老姊妹四个,这一个是极小的,又没了;长一辈的姊妹,一个也没了;只看这少一辈的将来之东床如何呢!”
书中称因讳“敏”而念作“密”,如此代替似乎没有道理。此作为著书人传递秘密信息之笔倒很有可能――胤礽死后雍正追封理亲王谥号“密”。著书人自称“演说”,再加上全书都在用隐笔而写,这一段“演说”实在让读者囫囵难解。究竟著书人在透露什么秘密?今解这所谓“女学生”黛玉,应该隐指小时候的弘皙,鹾(谐音错)政林如海应该隐指废太子胤礽。所谓“林黛玉抛父进京都(黛玉进府)”,正是因“贾夫人仙逝扬州城(林如海称‘因贱荆去世’)”。可见弘皙之所以宫中养育,原因有二:一是父亲胤礽被废黜皇太子而幽禁,二是生母病世。书中黛玉是弘皙众多替身之一,黛玉主要表述弘皙幼年。弘皙入朝为官,任首辅军机大臣,这段历史书中用宝钗来表述。正因弘皙幼年丧母(太子妃),故将继母李氏(苏州织造李煦女儿)幻笔称作“薛姨妈”。
清史料上自然见不到胤礽太子妃是曹寅女儿的记载。但是,曹寅至少有两个女儿是可以肯定的。然可以考究的仅有康熙指婚给平郡王为王妃一个,另一个女儿则不见记载。这便令人怀疑有历史被泯灭之嫌。来看一段史料:《永宪录续编》:“頫之祖□□与伯寅相继为织造,将四十年。寅字子清,号荔轩,奉天旗人;有诗才,颇擅风雅;母为圣祖保母,二女皆为王妃。及卒,子颙嗣其职;颙又卒,令頫补其缺,以养两世霜妇;因亏空罢任,封其家赀,止银数两,钱数千,质票值千金而已,上闻之恻然!”
其二,黛玉(弘皙)进府,所见史氏太君(康熙贵妃曹氏,曹寅胞妹)称为外祖母。黛玉进府影射弘皙进雍亲王胤禛府邸,书中称黛玉是投奔“外祖母”和“舅舅”而来。弘皙如何称叔父胤禛为舅舅?又何来称康熙老太妃曹氏为外祖母呢?让我们来捋一捋人物关系。黛玉到“外祖母”处是无可争辩的事实。今若从弘皙生母为曹寅女儿来讲,曹老太妃就应该是弘皙“姑外祖母”。因作者自谓“演说”,就没必要追究那个“姑”字,这“外祖母”还是叫得上的。曹太妃是雍正继母,弘皙跟“姑姥儿”的儿子正应称为“舅舅”。看来,弘皙生身父母是姑舅表亲(“姑舅姊妹”),这“外祖母”之称,是从弘皙母亲这边论亲。若从弘皙父亲这边论,自然是称祖母。难怪作者借凤姐之口道出原委:“天下真有这样标致人物,我今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此话的凤姐,书中称其为“南省的凤辣子”。解其真身,对应李煦孙女,故称曹寅女儿为姑妈。如此“连络有亲”,皆说明弘皙生母为曹寅女儿。不然的话,书中这辈份就无法论出来。
“演说”中所谓“老一辈”、“长一辈”、“少一辈”的“东床如何”,结合清宫历史来看,自孝庄太后到慈禧太后,这后宫之主都将自己家女儿往宫中拽。老一辈的“元春”康熙曹贵妃成为后宫之主,长一辈的胤礽太子妃曹氏准备成为后宫之主,小一辈的弘皙王妃曹氏“衔玉而诞”亦准备成为后宫主人,如此可算是从了“春”字而来。“元春”生在大年初一,所谓“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天生就是当娘娘的命。有了这个老娘娘,才会拽来小一辈的新娘娘。看来,书中“东床如何”并非指附马爷怎样,而是嫁的这丈夫是否能当上皇帝。
其三,从书中“姑舅姊妹”和“两姨姊妹”来分析,弘皙生母应为曹寅女儿。书中黛玉与宝玉,各有一身为弘皙(黛玉)和弘皙王妃曹氏(宝玉)替身。宝玉与黛玉为“姑舅姊妹”,按旧时惯于亲上作亲来讲,这正是表兄妹成婚。那么,从弘皙与曹王妃的表兄妹关系来看,只能曹王妃姑姑是弘皙母亲。
再看宝玉与宝钗为“两姨姊妹”,书中宝玉和宝钗,各有一身为弘时(宝玉)和弘皙(宝钗)替身。弘时为雍正齐妃李氏(李煦之女)所生,弘皙继母为李氏(李煦之女),二人虽为堂兄弟,也可算是两姨兄弟。但李氏毕竟是弘皙继母,如此称两姨兄弟似乎牵强。若从弘皙生母曹氏而论,曹氏与李氏为“姑舅姊妹”,姊妹俩之子为“两姨兄弟”。书中特别强调“姑舅姊妹”和“两姨姊妹”,真情应在于此。
其四,作为补记家史的《红楼梦》,著书人从侧面对石氏太子妃究竟是谁进行了隐述。此说见于“滥情人情误思游艺”一回:书中先以“尴尬人难免尴尬事”为题,隐述雍正帝因无康熙传位诏书,作为尴尬人自然想得到正本康熙遗诏。所谓“滥情人情误思游艺”,虽然书面讲薛蟠如何如何,但著书人真意是在说明“呆霸王”因情所误,并批注大段说明“欲使香菱(康熙传位诏书幻身)入园,是写阿呆情误”的脂批。实际上,这里背面隐含,是在说明曹家曹頫因私藏先皇御笔,押至京城问罪。
书中突然插入一笔“石呆子”之文。称石呆子家有二十把旧扇子,原是不能再有的,全是“湘妃、棕竹、麋鹿、玉竹”古人写画真迹。并写那石呆子“饿死冻死,一千两银子一把我也不卖。要扇子,先要我的命”。可见,这是著书人在故意夸大其辞,所谓扇子只能是“康熙御笔朱批”的代名词。书中写平儿说道:“姑娘(平儿对宝钗讲。宝钗为弘皙替身之一)想想,这有什么法子?谁知雨村(雨村亦有弘皙替身之笔。从此可见这查抄曹家是弘皙“停机德”而想的两全之策:一方面使尴尬人雍正帝得到诏书而遂心;一方面假称曹家欠款而得以保全)那没天理的听见了,便设了个法子,讹他拖欠了官银(查抄江南曹家之因),拿他(石呆子隐指曹頫)到衙门里去,说所欠官银变卖家产赔补,把这扇子抄了来,作了官价送了来。那石呆子如今不知是死是活……”
分析“石呆子”一段文字,著书人将曹家冠以“石”姓,来隐述江南曹家被抄真相。作者用意是否在对应清史中“石氏太子妃”之石姓?著书人将曹家的曹贵妃幻笔写成“史氏太君”,将曹雪芹幻笔写成“史湘云”。如此,为了防止泄露穿帮,取谐音“石”姓,既对应清史中石氏太子妃,又将这“石”与“曹”联系在一起。
最后,从“石氏”为汉姓来讲,也极有可能是江南女子(南京有石头城)。胤礽侧福晋是苏州织造李煦之女,看来曹李两家女儿都是被“老祖宗”拽进皇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