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补天----细品红楼真故事(248)
(2012-05-18 08:27:15)
标签:
红楼梦石头记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曹雪芹弘皙文化 |
第五十八回
杏子阴假凤泣虚凰 茜纱窗真情揆痴理
所谓“老太妃薨逝”,有脂批:“周到细腻之至!不独写侯府得理,亦且将皇宫赫赫,写得令人不敢坐阅。”其实,作者早已将贾府定位在皇室来写了,只不过无法明确罢了。从“假凤泣虚凰”到“老太妃”丧事的表述来看,可见这“老太妃”应该是雍正替身。不过,按著书人“一击两鸣”来讲,这“老太妃”也隐指老祖宗曹氏。
其一,老太妃薨逝隐指雍正帝驾崩。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1735年10月8日)子时,雍正帝暴死于圆明园寝宫,终年五十八岁。虽然雍正早已为自己选了陵址,但这突然驾崩还是有点儿措手不及,乾隆先于雍正十三年九月十一日将雍正梓棺安放雍和宫,十一月十二日为其父上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大孝至诚宪皇帝”,庙号“世宗”。直到乾隆元年二月定雍正山陵名“泰陵”,二年三月初二日安葬雍正于易州泰陵地宫。
雍正为何不到“祖坟”清东陵而另选陵寝呢?书中特写这老太妃陵地在“孝慈县”,又有批注“随事命名”。今解雍正夺嫡登基,已难免“弑君杀父”的不肖之名。如此又另选陵址,不肯给先帝“顶脚”,这不是自认不肖吗?是雍正不敢去见康熙还是有人不让他埋在东陵呢?若是有人不让,这人就该是老祖宗曹太妃。究竟何故尚有待考证。
既然是雍正“已薨”,贾府人等自然要按日随祭了。如此单点“宁府贾珍夫妇二人也少不得是要去的”,此贾珍应该隐指富察氏马齐。乾隆篡位登基正是这“二马吃遍天下草”的马齐“做保山”,弘皙在雍正暴死后也曾追查马家罪责。然不在正根儿上下手,马家总有乾隆在撑着。
一笔带过两府都如此不暇:“下人无了正经头绪,也都偷安,或乘隙结党,与权暂执事者窃弄威福。”正说明这是皇帝驾崩,改朝换代了,官员们才会各巡门路。对应乾隆登基后的新朝廷:“荣府只留得赖大并几个管事照管外务。这赖大常用几个人已去,虽另委人,都是些生的,只觉不顺手。且他们无知,或赚骗无节,或呈吿无据,或举荐无因,种种不善,在在生事,也难备述。”为什么会形成如此局势呢?因为乾隆原为“冷落皇子”,朝中根本就没有人服他,因此也就没有可用之人。
其二,雍正创建军政中枢军机处被解散。回中叙述大观园内遣发十二个女孩子,分别称为文官、芳官、蕊官、藕官、葵官、豆官、艾官、茄官等十二官。对应金陵十二钗,此十二钗真身为圆明园内军机处十一位军机大臣(十二钗正册图画与判词恰恰十一副)。对“十二官”的处理,应该隐含对圆明园内军机大臣的处理:
“这些人原是买的,如今虽不学唱,尽可留着使唤,令其教习自去也罢了。”“这学戏的倒比不得使唤的,他们也是好人家的儿女,因无能卖了做这事,装丑弄鬼的几年。如今有这机会,不如给他们几两银子盘费,各自去罢。当日祖宗手里都是有这例的,咱们如今损阴怀德,而且还小器。如今虽有几个老的还在,那是他们各有原故不肯回去的,所以才留下使唤。”“如今我们也去问他十二个……”
文中特点一句“凡梨香院一应物件,查清注册收明,派人上夜”。要知道,这梨香院可是薛姨妈与宝钗等人住的,也就是雍正赐给弘皙的府邸,怎么就给“查封”了呢?
有资料证明,弘皙正是在雍正十三年底便辞官归乡了。考乾隆继位后便将雍正创立的军机处撤销,恢复议政王制度。但经过一段时期后,便觉得政务不顺畅,便重设军机处。由此可见,乾隆撤销军政中枢军机处的真正原由,应该是军机大臣很少有站在他一边的。书中写十二官有走有留,按“七出”(七位宗室王爷因“弘皙逆案”出宗籍)来讲,仅剩三四个留下了,这其中还包括“荒唐王爷”弘昼,真正“赖大”一流也就一两个了。乾隆若不拆了军机处,恐怕这皇位就得驾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