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补天----细品红楼真故事(240)
(2012-04-27 09:08:47)
标签:
红楼梦石头记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曹雪芹弘皙红学文化 |
第五十五回
辱亲女愚妾争闲气 欺幼主刁奴蓄险心
回前略作交待:“元宵已过,只因当今以孝治天下,目下宫中有一位太妃欠安,故各嫔妃皆为之减膳谢妆,不独不能省亲,亦且将宴乐俱免。故荣府今岁元宵亦无灯谜之集。”
虽寥寥数语,已将大观园内群芳遭禁管内情尽露。不过,虽写在回前,却与此回真情相差甚远。作者用幻笔补记被泯灭的家史,此回将时空遂道推前至雍正帝继位初期。所谓写小家而映射大家,写大家而映射国家。
书中借写凤姐病,改由探春及李纨协同宝钗管理大观园,这是作者采用幻笔术,映射康熙死后雍正初登大宝。胤稹并非康熙欲传位之人,更未得到康熙帝在治国方略等方面的培养,故书中用尚未出嫁的姑娘持家,来表达雍正作“幼主”时期的朝中政局。李纨应该是十三阿哥胤祥替身。“探春与李纨暂难谢事,园中人多,又恐失于照管,因又特请了宝钗。”当然这宝钗就是弘皙了,必竟弘皙接受老皇帝康熙精心培养多年,堪为治国良材。
所谓“辱亲女愚妾争闲气”,按文中讲述是赵姨娘见自己亲生的女儿掌管园中大事,便来为自家人争好处。借此便将群臣对“幼主”的态度表达一番:“都打听他二人办事如何:若办得妥当,大家则安个畏惧之心;若少有嫌隙不当之处,不但不畏服,出二门还要编出许多笑话儿来取笑。吴新登的媳妇心中已有主意:若是凤姐前,他便早已献勤说出许多主意,又查出许多旧例来任凤姐儿拣择施行;如今他藐视李纨老实,探春是年轻的姑娘,所以只说出一句话来,试他二人有何主意。”为什么众人都要看相后再定行事准则呢?你又不是“正经主子”,难怪给你摆难题儿。
来看赵姨娘如何争闲气:“这屋里的人都踩下我的头去还罢了,姑娘你也想一想,该替我出气才是。”“你们请坐下听我说,我这屋里熬油似的熬了这么大年纪,又有你和你兄弟,这会子连袭人都不如了,我还有什么脸?连你也没脸面,别说我了!”这赵姨娘原型应是钮祜禄氏,原是丫鬟出身,这里自己已下结论――不如袭人。母以子贵,可见环儿(弘历)也不会讨人喜欢。
探春拿帐翻与赵姨娘:“这是祖宗手里旧规矩,人人都依着,偏我改了不成?也不但袭人,将来环儿收了外头的,自然也是同袭人一样,这原不是什么争大争小的事,讲不到有脸没脸的话上。他是太太的奴才,我是按着旧规矩办……如今因看重我,才叫我照管家务,还没有做一件好事,姨娘倒先来作贱我。倘或太太(曹太妃)知道了,怕我为难不叫我管,那才正经没脸,连姨娘也真没脸!”
一番表白,可见丫鬟出身的姨娘是“争大小”来了,可宫里自然有宫里的规矩。后面一句让不让管,正说明雍正夺嫡后继位是经康熙皇后曹氏同意的。此说在“酸凤姐大闹宁国府”回中有细述。
赵姨娘直闹到探春讲出印证历史的大实话:“谁是我舅舅?我舅舅年下才升了九省检点,哪里又跑出一个舅舅来?我倒素习按理尊敬,越发敬出这些亲戚来了。既这么说,环儿出去为什么赵国基又站起来,又跟他上学?为什么不拿出舅舅的款来?何苦来,谁不知道我是姨娘养的,必要过两三个月寻出由头来,彻底来翻腾一阵,生怕人不知道,故意的表白表白。也不知谁给谁没脸?幸亏我还明白,但凡糊涂不知理的,早急了。”这一段急头掰脸子的混话,作者在隐示什么呢?
对应清朝秘史,此认“舅舅”与不认“舅舅”之说,正与雍正帝即位便封隆科多为“舅舅”相吻合。据记载:在康熙众多年长的皇子中,胤稹母亲家世属于微贱一类,因此在生下胤稹时还没有一个正式徽号。只是到胤稹出生的第二年,也就是康熙十八年(1697),她才被册为德嫔,又两年晋徳妃。胤稹从小就受孝懿仁皇后抚养,与生母日渐疏远。雍正继位后,首先封隆科多(孝懿之弟)为舅舅,但对生母却迟迟不下尊号。雍正元年五月二十三日,也就是老皇帝驾崩半年之后,乌雅氏便以六十四龄无疾暴卒,至使时人多传他是自杀。雍正帝封谥为孝恭仁皇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