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幻情榜”原来是这样的(连载二十)
(2012-04-24 09:00:04)
标签:
红楼梦石头记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曹雪芹弘皙红学文化 |
十一.马齐、马武。
马家应该记入“护官符”而成为第五大家族的。史有“二马吃遍天下草”一说,也不知是马家倍得乾隆宠爱,还是马家将曹家给灭掉。书中也曾有小红数落“五家子事情”一说,应该包括贾(爱新觉罗皇家)、史(江南曹寅家)、王(苏州李煦家)、薛(太子胤礽家)、冯(富察氏马家)。
马齐在书中主要有贾珍作替身。为贾琏(弘历)做“保山”的贾珍,便是替乾隆拿下传位诏书的马齐。在“铁网山打围”一段,有冯唐(马齐)及冯紫英参与“打围”记述,冯紫英被“虎翅”捎了一下而留下“罪症”,这应该是刺杀雍正帝时留下的。富察氏马家参与刺杀雍正,后成为乾隆皇帝跟前的红人。清史寻找马家还有“文忠公”傅恒。究竟“二马”指马武还是指傅恒,说不太准。但马家参与“弑君篡位”可以肯定的。
按富察氏马家时任内务府总管来看,作为皇帝跟班侍卫,雍正被刺圆明园首先就应该有重大嫌疑。只不过这“红刀子进去白刀子出来”了,本来是雍正自家人(正红旗)为篡位而杀了皇帝,到头来竟诬陷曹家(汉白旗)。茗烟作为宝玉跟班小厮,将宝玉引到“花袭人家”,宝玉项上“命根子”被袭人摘下来示众。“平儿”掌管全部钥匙(虾须镯隐指钥匙串),在“两宴大观园”时将雍正替身“刘姥姥”引至鸿门宴中,所谓“情赃”应该是明知刺客是谁而不言,因为他本身就是弑君篡位的凶手――“专做刨宰”。
十二.曹雪芹
曹雪芹作为《红楼梦》作者,应该是将弘皙所著《石头记》进行“披阅增删”,进而代为传世的继承人。此说在开篇“成书根由”和结尾“归结红楼梦”处都作了明确阐述。虽因“家史削亡”,史料找不到曹雪芹的履历。但通过残存于世的相关资料,结合书中隐含真情,仍可见到这位“冒名顶替”的作者身影。曹雪芹,字霑,大约生于雍正元年,卒年无考。雪芹父曹頫因曹寅亲子曹颙早死于江宁织造任上,康熙帝让曹頫过继到曹寅家接任江宁织造。乾隆元年,曹家彻底败落。曹雪芹家人应该迁至京东丰润,雪芹便经常跟随堂姐夫弘皙。乾隆二十四年,因弘皙所著《石头记》遭朝廷查禁,选定曹雪芹为继承人。为完成弘皙将书传世的心愿,曹雪芹对书进行了必要的删改增添,写成传世的《红楼梦》。
书中“饰演”曹雪芹的替身演员:
1.宝玉。
在“试才题对额”处的宝玉,便是曹雪芹替身。弘皙归隐石臼坨期间,有宗室亲友(众清客)秘密上岛探望。得知弘皙要让曹雪芹作继承人将书传世,众“清客”便要对他进行一下测试。于是,众人才对弘皙归隐地进行了一番“点景绘象,丽藻抽丝”。实际上,“试才”一节所描绘的所谓大观园,正应谶“太虚幻境”,全是用华丽词藻堆砌出来的“世外仙源”。
2.史湘云。
史湘云作为曹雪芹正面替身,书中对其“诗客”形象作了明确表述。尤其是在“脂粉香娃割腥啖膻”以及“争联即景诗”等处,将“能诗好饮”的特点淋沥尽至地表现出来。清宗室亲友留下许多寄怀曹雪芹诗文,但他们所谓的“曹雪芹”应该是“一声也而两歌”。如敦诚《寄怀曹雪芹霑》:“少陵昔赠曹将军,曾曰魏武之子孙。君又无乃将军后,于今环堵蓬蒿屯。扬州旧梦久已觉(雪芹曾随其先祖寅织造之任)……”诗中的曹雪芹应该是弘皙替身。而同是敦诚所作《佩刀质酒歌》,这里的曹雪芹便是曹家雪芹了。诗人批注:“秋晓遇雪芹于槐园,风雨淋涔,寒潮袭袂。时主人未出,雪芹酒渴如狂。余因解佩刀沽酒而饮之。雪芹欢甚,作长歌以谢余,余亦作此答之。”可见诗人是有意将雪芹两个不同真身区别开来描述:我闻贺鉴湖,不惜金龟掷酒垆。……曹子大笑称快哉!击石作歌声琅琅。”这曹雪芹才是书中史湘云原型。边吃烤鹿肉,边喝酒。还念念有词:“我吃这个,方爱吃酒;吃了酒才有诗。若不是这鹿肉,今断不能作诗。”也正是这“酒渴如狂”的雪芹,在书中记述堂姐曹王妃处特批:“批书人领过此教,故批至此竟放声大哭。俺先姊先逝太早,不然余何得为废人耶?”
3.畸笏叟。
作为批书人,畸笏叟应该是脂砚斋的继承人,实际上也就是曹雪芹笔名。有学者怀疑畸笏叟对脂批有删改,称其有“犹大”之嫌。其实,若弄清楚这部谜书的传承过程,看畸笏叟对《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删改便会觉得是“善意”的。因为那些明显有碍朝廷或泄漏天机的批语留下会惹祸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