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红楼补天----细品红楼真故事(226)

(2012-03-24 09:10:48)
标签:

红楼梦

石头记

风月宝鉴

金陵十二钗

曹雪芹

弘皙

红学

文化

“老太太说了,叫宝姑娘别管紧了琴姑娘。他还小呢,让他爱怎么样就怎么样。要什么东西只管要去,别多心。”这后面一句明显是在说明老太太虽然喜欢弘昼,但是那传位的大事不可能更改的,让弘皙别多心。不过,弘昼倍受喜欢弘皙是不多心,可有人要多心了。见宝钗对宝琴笑道:“你也不知是哪里来的福气?你倒去罢!仔细我们委屈着你。我就不信,我哪些儿不如你。”湘云立刻补道:“宝姐姐,你这话虽是顽话,恰有人是真心这样想呢。”这话再明白不过了,一定有人对弘昼得宠不满的。这是在指谁呢?“真心恼的再没别人,就只是他。”口里说,手指着宝玉。因宝玉这位“遮天大王”名下有许多真身,就要分析这被指宝玉真身是谁。能指谁呢?当然是被冷落的皇子弘历。作者将人物幻身后,便写这宝玉心想:“他两个素日不是这样的好,今看来竟更比他人好十倍。”此情后文还有隐述,不再多说。看作者还在宝琴“年轻心热,且本性聪敏,自幼读书识字”处有批:“我批此书,竟得一秘诀,以吿诸公。凡历史中所云才貌双全佳人者,细细通审之,只得一个粗知笔墨之女子耳。此书凡云知书识字者,便是上等才女。不信时,只看他通部行为,及诗词诙谐,皆可知。妙在此书从不肯自下评注云此人系何等人,只借书中人闲评一二语,故不得有未密之缝,被看书人指出。真狡猾之笔耳!”宝琴出场后作者一再用笔,可见其“薛”姓奥妙无穷。清史中这个五皇子后来成为“荒唐王爷”,从本书所隐来看,“惜春出家”与“候芳魂五儿承错爱”似乎在隐指这个排行“五儿”的皇子。弘昼册封和亲王,死于乾隆三十一年。作者将其幻名“薛”姓,可见弘昼历史也被乾隆“篡删”了。

再来看“脂粉香娃割腥啖膻”。真是“脂粉香娃割腥啖膻”吗?这文章还非从背面看不可,要不然实在太“荒唐”。史湘云和薛宝琴见面后便成了要好的姊妹。虽然书中所有记述湘云的情节都可看出是男儿身(见《一缄书札藏何事》“史大姑娘的金麒麟会说话”),作者在此还是特意用笔。“你们瞧瞧,孙行者来了。他一般的也拿着雪褂子,故意装出个小骚达子来。”见谁这般表述姑娘家?“你们瞧我里头打扮的。”湘云脱了褂子,见里头穿着一件半新的靠色三镶领袖秋香色盘金五色绣龙窄褃小袖掩衿银鼠短袄,里面短短的一件水红装缎狐肷褶子,腰里紧紧束着一条蝴蝶结子长穗五色宫涤,脚下也穿着鹿皮小靴,越显的蜂腰猿背,鹤势螂形。作者批注:“近之《拳谱》中有‘坐马势’,便似螂之蹲立。昔人爱轻捷便俏,闲取一螂,观其仰颈叠胸这势。今四字无出处,却写尽矣!脂砚斋评。”如何尽法?当然是小公子哥儿才会如此。

于是,写到十月间一场大雪,有一尺多厚。随后便写宝玉穿戴“玉针蓑、金藤笠、沙棠屐”,奔“芦雪广”而来。从雪景到装束,再到下雪时间都在应对作者归隐地石臼坨岛。再看书中描述这芦雪广:原来这芦雪广盖在傍山临水河滩之上,一带几间,茅檐土壁,槿篱竹牖,推窗便可垂钓,四面都是芦苇掩覆。直把石臼坨独特的风景描绘得淋漓尽至。而后,便表述众人吃烧鹿肉,更显餐风露宿风情。“怎么一个带玉的哥儿和那一个挂金麒麟的姐儿,那样干净清秀,又不少吃的,他两个在那里商议着要吃生肉呢,说的有来有去的。我只不信,肉也生吃得的?”分析此说,这里下了一尺厚的雪,并且是十月份下第一场雪,符合著书藏身地石臼坨气候特点。另外,吃烧鹿肉一说,更说明这些人已不是过去那“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美之日”了。书中写众人用铁炉、铁叉、铁丝等来烧肉,亦在区别过去金盆银碗象牙筷子等奢侈品。

书中写湘云一面吃,一面说道:“我吃这个,方爱吃酒;吃了酒,才有诗。若不是这鹿肉,今儿断不能作诗。”谁见过有这样的姑娘呢?看他又招呼宝琴:“傻子,过来尝尝。”而宝琴这“傻子”虽嘴里说“怪脏的”,却隔不住湘云劝,竟也吃了起来。这里面说明了什么呢?“哪里找这一群花子去!罢了,罢了,今日芦雪广遭劫,生生被云丫头作践了。我为芦雪广一大哭!”看这湘云还反驳呢:“你知道什么?‘是真名士自风流’。你们都是假清高,最可厌的!我们这会子腥膻,大吃大嚼,回来却是锦心绣口。”前面有批:“联诗,极雅之事;偏于雅前首写出小我啖膻茹血,极腌臜的事来,为锦心绣口作配。”看来,这里将要进行的赛诗会,就是在弘皙归隐藏身的石臼坨。将书中这湘云与“圈内情人”寄怀曹雪芹“佩刀质酒歌”对看,更可见这湘云就是曹雪芹替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