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谁是红楼梦中人(六)

(2012-02-12 10:41:35)
标签:

红楼梦

石头记

风月宝鉴

金陵十二钗

曹雪芹

弘皙

红学

文化

用地方戏曲“乐亭大鼓”隐说弘皙归乡落户在乐亭

在“史太君破陈腐旧套,王熙凤效戏彩斑衣”一回,有回前墨:“首回楔子内云:古今小说‘千部共出一套’云云,犹未泄真;今借老太君一写,是劝后来胸中无机轴之诸君子,不可动笔作书。”看这批语口气,简直有些耐不住性子,若再看不出真情来,今后就别看书了。

究竟作者此回借老太君泄露出什么真情呢?

第一点:借老太君掰谎透露出时下已是中等人家。“……别说他那书上那些世宦书礼大家,如今眼下真的,拿我们这中等人家说起,也没有这样的事,别说是那些大家子。可知是诌掉下巴的话。所以我们从不许说这些书,丫头们也不懂这些话。这几年我老了,他们姊妹们住的远,我偶然闷了,说几句听听,他们一来,就忙歇了。”

这贾家怎成了中等人家了?在“护官符”一回可是明确交代“最有权有势、极富极贵”的呀!再说贾母“这几年我老了”又从何来?先时就不老吗?还有大观园中贾母膝下可是不乏承欢的姊妹们,这里怎么又住得远了呢?答案只有一个:说明这是败落归乡的所谓贾家,那李、薛是来走亲戚串门子,故请说书唱戏来招待。

第二点:借击鼓传花的鼓点儿来透露所说之书是“乐亭大鼓”。“那女先儿们皆是惯的,或紧或慢,或如残漏之滴,或如迸豆之疾,或如惊马之乱驰,或如疾电之光而忽暗。”“乐亭大鼓”从锤击效果上说,有“鸳鸯扣”、“鬼扯腿”、“金鸡乱点头”等击鼓套子。作者此等描述,真不愧文学巨匠,简直把“乐亭大鼓”的鼓点套路形容到家了。

“乐亭大鼓”因起源于河北乐亭而得名,乾隆年间亦传入京城。既然京城已有,又怎么非说这里记述的是乐亭呢?作者有言在先,第一点已然明确了是败落之后,当然就把京城排除在外了。

作者怕看官还有疑问,在最后又让戏子打了一回“莲花落”。所谓“莲花落(lao)”便是唐山评剧前身,又称“蹦蹦戏”、“落子”。然后记述这“中等人家”独有的富贵气派:撒了满台钱,命那孩子们满台抢钱取乐。

第三点:借《胡笳十八拍》来透露史湘云生活原型是曹寅孙子(女)。贾母指湘云道:“我像他这么大的时节,他爷爷有一班小戏,偏有一个弹琴的凑了来,即如《西厢记》的《听琴》,《玉簪记》的《琴挑》,《续琵琶》的《胡笳十八拍》(《续琵琶》,曹寅写有《后琵琶记》),竟成了真的了,比这个更如何?”

此说虽然不能作为史湘云生活原型是曹寅之孙的确凿证据,最起码也说明史湘云生活原型在败落后离开了京城,并与这所谓贾家有来往。

用“咬舌子”方言来“卖弄家私”----曹頫之子(雪芹)落户唐山丰润一带

在“林黛玉俏语谑娇音”一回有批:“湘云突至,谑娇音之文才见。真正‘卖弄家私’之笔也!丁亥夏,畸笏叟”

首先说,此评落款为畸笏叟,因畸笏叟作评可视为脂砚斋评书之继承,故此评“卖弄家私”可谓是“卖弄”这部谜书继承人的“家私”。那么,湘云作为曹頫之子(雪芹)替身(见《一缄书札藏何事》“史湘云的金麒麟会说话”),此回所“卖弄”的“家私”是什么呢?

书中按表:只见湘云走来,笑道:“二哥哥,林姐姐,你们天天一处顽,我好容易来了,也不理我一理儿。”黛玉笑道:“偏是咬舌子爱说话,连个‘二哥哥’也叫不出来,只是‘爱哥哥’、‘爱哥哥’的。回来赶围棋儿,又该你闹‘幺爱三四五’了。”宝玉笑道:“你学惯了他,明儿连你还咬起来呢。”

按道理,既然湘云生活原型是曹頫之子,其出生地应该在南京,长到几岁上迁至北京,而这“咬舌子”方言却是唐山丰润迁安一带特有,湘云是不应该有“咬舌子”这一“毛病”的。再说湘云来时便先讲了一句“二哥哥”,并未“咬舌子”说话。

为何又说湘云“咬舌子”呢?此正是作者“缜密”之处。看官想得到,作者先想到了。因此才借黛玉之“俏语”来一番“戏谑”,后用宝玉“你学惯了他,明儿连你还咬起来了呢”进行描补,说明湘云这“咬舌子”并非天生。即便是偶尔说上一说,也是换了新环境后学别人才会“咬”起来。

再就是唐山丰润迁安一带叫“二哥哥”应该是“厄哥哥”,书中为何写成“爱哥哥”呢?见此处还有一长批:“可笑近之野史中,满纸‘闭月羞花’、‘莺啼燕语’,殊不知真正美人,方有一陋处。如太真之肥,飞燕之瘦,西子之病,若施于别个则不美矣。今见‘咬舌’二字加以湘云,是何大法手眼,敢用此二字哉?不独不见其陋,且更觉轻俏娇媚,俨然一娇憨湘云立于纸上。掩卷合目思之,其‘爱’‘厄’娇音,如入耳内;然后将满纸‘莺啼燕语’之字样填粪窑可也。”

“爱厄娇音如入耳内?”看批书人显然又以梦中人自居。批书人是谁?当然是借“咬舌子”把“二哥哥”称作“爱哥哥”的《石头记》作者爱新觉罗.弘皙。湘云原型是曹頫此子,是弘皙的小舅子,称呼弘皙咬舌不咬舌都可谓是“爱哥哥”。正是这等“大法手眼”,才敢将本应读作“厄哥哥”改作“爱哥哥”,然后在评注中再刻意改正,真可谓“一声也而两歌”,既“卖弄”了真正红楼梦中人的“家私”,又“卖弄”了谜书继承人的“家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