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红楼补天----细品红楼真故事(205)

(2012-02-11 09:40:05)
标签:

红楼梦

石头记

风月宝鉴

金陵十二钗

曹雪芹

弘皙

红学

文化

第四十二回

蘅芜君兰言解疑癖 潇湘子雅谑补余香

回前墨:“钗玉名为二个,人却一身,此幻笔也。今书至三十八回时,已过三分之一有余,故写是回,使二人合而为一。请看黛玉逝后宝钗之文字,便知余言不谬矣。”

标题写钗黛一个解疑癖一个补余香,偏又批注二人为一身是何道理呢?由全书来看,宝钗应为作者弘皙正面替身,黛玉则为弘皙特定时期的幻身。弘皙身为理亲王时深得雍正帝宠信,大红大紫时期多以宝钗面目出现;黛玉作为幻身是绛珠草还泪而来,映射早年弘皙历经坎坷,后选为黜君确被叔父夺走,虽有雍正欲还大位,却因乾隆篡位而落破荒岛。因此,不论是宝钗的博学宏览与端庄持重,还是黛玉的聪明伶利与文才非凡,都是著书人弘皙的一个侧面。这便是隐笔补记家史的特殊笔法――大拼图。

在这部谜书中,最难确认的就是人物原型。作者为了隐含真情,故意将故事中人物写得“越乱越好”,其实就是在有意摸糊读者视线。如宝玉作为主人公,所隐指的真身原型却有康熙帝、雍正帝、弘时、乾隆帝、弘皙、曹王妃、曹妃堂弟曹雪芹等等。读者若看出某一时段的宝玉形似或神似谁,便以为书中宝玉便一成不变的饰演谁,可就是被著书人蒙蔽住了。再就是以多个人物来表现一个生活原型。如用来表现弘皙历史的替身就有甄士隐、贾雨村、宝钗、黛玉、宝玉、妙玉、柳湘莲、北静王等等。因此,区分甄别书中人物所指原型,全在文中对这人物特点的描写上,即“对事儿不对人”。文学界公认《红楼梦》描写人物手笔细腻、各有千秋,以至超出沙士比亚的《人间喜剧》。《红楼梦》之所以有此特点,当然是与著书人才高八斗分不开的。然从另一方面来讲,作者将人物名称搅乱后,读者怎样来认识人物所对应的生活原型呢?当然要从人物特点上着眼了。读者可从这细腻中将一团乱麻捋出头续来,“访奇采异,极巧穷研”,顺着著书人伏下的“草蛇灰线”步步深入,才可从迷津中挣脱出来。

既然刘姥姥作为雍正帝替身被刺客杀掉了,这回怎么“住了两三天”还能回家呢?这便是作者“一声也而两歌”的奇妙之处,因为这刘姥姥还有另一真身原型――曹寅遗霜李氏。这个“久经世代的老寡妇”,之所以过去被误解为“老祖宗”,是因为“以假(贾)为真(甄)”的缘故,将书中贾家误认为是江南曹家。岂不见书中已经把江南甄家定位在江南曹家了,这贾家怎会还是江南曹家呢?从作者隐笔来看,虽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死人也可写活了,但所谓“四大家族”还是比较清晰的,关键在读者是否“睁大巨眼”观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