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补天----细品红楼真故事(200)
(2012-01-31 08:49:59)
标签:
红楼梦石头记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曹雪芹弘皙红学文化 |
看这凤姐儿可不管那一套了,早命人取了一匹来了。见贾母说:“可不是这个!先时原不过是糊窗屉,后来我们拿这个作被作帐子,试试也竟好。明儿就找出几匹来,拿银红的替他糊窗子。”见他们如此暴殄天物,刘姥姥也觑着眼看个不了,念佛说道:“我们想他做衣裳也不能,拿着糊窗子,岂不可惜?”(脂批:刘姥姥语,乃作者唤醒不知物力诸痴公子也。鉴堂)看来,这才是带刘姥姥游园的目的――取“软烟罗”。拿到了要用的东西,贾母便道:“这屋里窄,再往别处逛去。”又见刘姥姥念佛:“人人都说大家子住大房。昨儿见了老太太正房,配上大箱大柜大桌子大床,果然威武,那柜子比我们那一间房子还大还高,怪道后院子里有个梯子。我想并不上房晒东西,预备个梯子作什么?后来我想起来,定是为开顶柜收放东西――非离了那梯子,怎么得上去呢?如今又见了这小屋子,更比大的越发齐整了。满屋里的东西都只好看,都不知叫什么,我越看越舍不得离了这里。”
当然舍不得离开了。这哪是刘姥姥念佛,分明是雍正帝心里话儿,也是著书人在泄漏这是什么地方。到过故宫,就知道这大柜子惟皇宫独有。刺客与雍正一行人得到了该预备的东西,万事具备,下面只等雍正写传位密诏了。
一行人离了潇湘馆,超近路到了秋爽斋,就在“晓翠堂”上调开桌案,还自找台阶下“咱们今儿就拿他取个笑儿”。谁敢跟皇帝取笑呢?来看刺客们如何“取笑”的。先是刘姥姥用上了“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直说“这叉爬子比俺家里铁锹还沉,哪理犟得过他”。可见这并非真的在用餐,而是在用刑。后又来一鸽子蛋“请”刘姥姥吃,掉在地上还有二人“只管让刘姥姥”。想来这东西应该是烫嘴的。后来又因“又不是请客摆大筵席”,竟然“也照样换上一双乌木镶银的”。“去了金的,又是银的,到底不及俺们那个伏手。”人家又不是大宴亲朋,就是要在你的手上作文章,看你“伏手”不“伏手”。宴毕还得“礼出大家”,再陪你“畅游”一番呢!
一阵闹腾过后,想必这刘姥姥也该“伏手”了。于是,众人来至探春房中。探春指谁?为何偏写来到探春房中呢?后有“敏探春兴利除宿弊”一回,作为“幼主”的探春就是在映射雍正帝。看来这应该是到了雍正寝宫才对。来看这里的摆设――三间屋子并不曾隔断。当地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磊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那一边设着斗大的汝窑花囊,插着满满的一囊水晶球儿的白菊。西墙上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烟雨图》,左右挂着一副对联,乃是颜鲁公墨迹:烟霞闲骨格,拳石野生涯。案上设着大鼎。左边紫檀架上,放着一个大观窑的大盘,盘内盛着数十个娇黄玲珑大佛手。右边洋漆架上,悬着一个白玉比目磬,旁边挂着小锤。
看官至此,一定会联想到黛玉进府所见景致。作者在向读者“炫耀”什么?无非在说明这屋子的主人是当朝皇帝雍正。那么,刺客与雍正一行人等到此的目的就一目了然了――写传位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