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谁是赤瑕宫神瑛侍者

(2012-01-30 09:37:27)
标签:

红楼梦

石头记

风月宝鉴

金陵十二钗

曹雪芹

弘皙

红学

文化

书中按表,巨石幻成的美玉由神瑛侍者夹带来到凡尘。分析著书人幻笔手法,神瑛侍者应该是书中的主人公宝玉。然这宝玉又幻身隐指多人。若将通灵宝玉视作传国玉玺(或传位诏书),对应这“夹带”一说,便出现了真假混淆、难于辨别的真假宝玉。如此一来,宝玉作为人物来看,有甄贾等不同宝玉;宝玉作为传国物证便有真传位诏书和假传位诏书。  

究竟这“赤瑕宫神瑛侍者”映射谁呢?  

第一个,康熙帝秘密立储。  

康熙两废太子胤礽后,便不再提立储一事。原因是他发现这些皇子间的党争逐渐加剧,并且明朗化。可以看出不论立谁为太子,都会在皇子中出现手足相残等类似派系纷争。于是,便决定秘密立储。大臣们多次奏请立储一事,康熙向大臣们明确表示不预立太子的立场:“宋仁宗三十年未立太子;我太祖皇帝并未预立皇太子;太宗皇帝亦未立皇太子。汉唐以来,太子幼时,尚保无事。若太子年长,其左右群小结党营私,鲜有能无事者!……今众皇子学问见识不后于人,但年俱长成,已经分封。其所属人员,未有不各庇其主者。既使立之,能保将来无事乎?”康熙还指出:“朕自幼读书,凡事留意,纤悉无遗。况建储大事,朕岂忘怀?但干系甚重,有未可轻立者。”晚年,他再次降旨强调:“朕万年之后,必择一坚固可托之人与尔等做主,必令尔等倾心悦服,断不至贻累于诸臣也。”虽然康熙帝精选了“以朕心为心者”的嫡长孙为接班人,但其在生命终结的最后那段时间,已是指使不灵了。从而留下令人遗憾的败笔,可说是这传位方式有问题。此则对应玉有瑕病一说。  

第二个,雍正帝秘密立储。  

胤稹当上皇帝后,毫不含糊地说先皇选定的继位人,就是他皇四子:“至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冬至之前,朕奉皇考之命,代祀南郊。时皇考圣躬不豫,静摄于畅春园。朕请侍奉左右,皇考以南郊大典,应于斋所虔诚斋戒,朕遵旨于斋所至斋。至十三日,皇考召朕于斋所。朕未至畅春园之先,皇考命诚亲王允祉、淳亲王允祐、阿其那(八阿哥)、塞思黑(九阿哥)、允娥、允构、怡亲王允祥、原任理藩院尚书隆科多至御榻前,谕曰:皇四子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即皇帝位。是时,惟恒亲王允祺以冬至命往孝东陵行礼,未在京师。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贝勒允祈、贝子允祚俱在寝宫外祗候。及朕驰至问安,皇考吿以症候日增之故,朕含泪劝慰。其夜戌时,龙驭上宾。朕哀恸号呼,实不欲生。隆科多乃述皇考遗诏。朕闻之惊恸,昏仆于地。诚亲王等向朕叩首,劝朕节哀,朕始强起办理大事。”  

史料记载: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六日,胤稹才让鸿胪寺官员出来宣读先皇遗诏,但只宣读了满文本遗诏。御史汤保等人对此十分敏感,站出来参奏宣讲遗诏的鸿胪寺官员,指责他们不公布汉文本。胤稹对此特地作了说明,但难以令人信服。在《红楼梦》中,警幻携宝玉见众仙子所隐述真情,可视为隆科多宣读四阿哥即位时,众皇子大臣的反应。不管怎样,雍正帝当上了皇帝,也就面临立储问题。在雍正帝欲将大位传与康熙选定的接班人弘皙后,秘密立储的传位诏书也应写好后秘藏乾清宫和圆明园。然雍正对弘皙的“情钟”竟被大家看出端倪,弘皙不仅没能实现夙愿,反而使雍正身遭横祸,出了惊天大案。因此,雍正亦可视为“赤瑕宫神瑛侍者”,下凡尘成为书中宝玉原型。  

第三个,弘皙是康熙传国玉玺的持有者。  

清朝十二个皇帝的玉玺,现今有十一个存于故宫,惟独缺少康熙玉玺。这本身就令人生疑,再加上清秘史关于康熙传位的种种传说,使得雍正继位合法性受到质疑。据载,雍正即位后的第一件大事,便是急乎乎地收缴康熙帝留下的御批,并篡改、销毁大量文献档案。最令人生疑的是传诏人隆科多,在雍正即位后成为政治暴发户,而不几年又成为阶下囚。隆科多为满洲镶黄旗,康熙晚年身居要职,掌管京师卫戍大权,很多史料记载康熙临死前,隆科多是惟一传诏的人。胤稹登基,命隆科多与大学士马齐等为总理事务大臣,下令称隆科多为“舅舅”。雍正三年正月,隆科多被解除步军统领之职,六月革职劳动改造。雍正五年闰三月,宗人府吿发隆科多私藏《玉牒》缮本。玉牒系皇家宗谱,神圣之物,明确规定除宗人府衙门外人不得私看。雍正六年六月,隆科多在畅春园外禁锢之所郁郁而死。有史料怀疑这是雍正坐稳龙廷后在杀人灭口。  

在《红楼梦》黛玉进府一节,那宝玉见到黛玉便莫名其妙地问“可有玉没有?”作者在书中亦有“众人不解其语”。应该说,雍正在当“抄家皇帝”时期,一直对康熙玉玺及遗诏不曾忘怀。向黛玉问有玉无玉的宝玉,映射雍正长子弘时。作者在此应该是有意泄露康熙玉玺就在雍正身边,在其最宠信的过继皇子弘皙手中。有“神瑛”在手,又是通灵宝玉指定继位人,故弘皙也幻身成为书中宝玉原型。最后“将宝玉安放在女娲炼石补天之处”,也就是青埂峰石上大书一篇故事之所在,幻来幻去,这宝玉就应该是归落在著书人藏身修书地。  

第四个,弘皙王妃曹氏家族为汉文康熙遗诏秘藏者。  

历史上的江南曹家两次查抄,第一次即是因为雍正得知曹家有康熙遗诏而抄。因为所谓的“暗中转移私产”之罪,本身就意味着是康熙传位诏书,再加上一年后又予以恢复。史料记载在雍正七年,也就是曹家被抄后又恢复之年,雍正向朝臣公布康熙遗诏汉文本。那么,老皇帝康熙又为何将汉文诏书秘藏于江南曹家呢?  

缘故一:曹寅之母孙氏曾为康熙教养嬷嬷,曹寅与康熙一起长大,后又为宫内贴身侍卫,自然关系非同一般。书中对康熙六下江南,曹家四次接驾亦有隐说。考曹家世袭江宁织造,曹寅死后,康熙让曹寅儿子曹颙继任;因曹颙早亡,康熙又让曹寅侄儿曹頫过继过来接任。所有这些,都说明康熙帝对江南曹家恩宠有加。  

缘故二:清朝定鼎中原后,满汉矛盾此起彼伏。康熙帝在完成平三番、收台湾、灭噶尔丹等定国之举后,实施了一系列促进满汉交融的亲和政策。对中原士子名人,开科纳贤,交流满汉文化。曹家时为词坛三友之一,曹寅曾主持《全唐诗》编修,在江南文人中颇有影响。可见曹家成为朝廷与江南士子沟通的纽带。  

缘故三:解读真故事后发现,真正的缘故竟是被乾隆给抹掉的历史——曹寅胞妹选进宫中,成为康熙皇贵妃,在康熙第三个皇后孝懿死后,这曹贵妃一直是后宫之主。正因如此,才有映射曹贵妃随康熙南巡到江南曹家的“元妃省亲”,才有映射康熙太妃的“史氏太君”。清史记载太后皇后多将娘家人拽来皇宫中与皇家攀亲,弘皙王妃曹氏成为“神瑛侍者”,应该是姑祖母康熙贵妃曹氏做主,一出生便与康熙选定的接班人弘皙定下婚事,此正所谓宝玉衔玉而生。  

第五个,弘时作为皇长子,很可能曾以继承人身份幻身成为书之宝玉原型。  

在黛玉进府时,写王夫人道:“但我不放心的最是一件: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这家里的‘混世魔王’,今日因庙里还愿去了,尚未回来。晚间你看见便知。你只以后不用睬他,你这些姊妹都不敢沾惹他的。”书中还借黛玉听说二舅母生的有个表兄,乃衔玉而诞,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帷厮混;外祖母又极溺爱,无人敢管。可见这个宝玉,便是书中王夫人所生“珠儿”,也就是雍正皇妃李氏(齐妃)所生皇子弘时。弘时作为雍正继位后的皇长子,于雍正四年被雍正“特加严惩”,革籍圈禁而死,年仅二十三岁。究竟弘时如何死法,在“不肖种种大承笞挞”回中,细述宝玉挨打情节,很可能就是弘时之死真相。  

第六个,继承雍正皇位的弘历,将来也要传位后人,必然成为书中宝玉原型。  

书中对应之笔:宝玉梦游太虚幻境,随警幻来至后面。但见珠帘绣幕,画栋雕檐,说不尽那光摇朱户金铺地,雪照琼窗玉作宫。这是什么地方?对应雍正帝死于八月二十三日子夜,这正是当夜雍正寝宫圆明园景色。书中写警幻带宝玉到此,叫众人“你们快出来迎接贵客”。从背面来看,这应是宣读雍正传位遗诏。又写众仙子见了宝玉,都怨谤警幻道:“我们不知系何贵客,忙地接了出来。姐姐曾说,今日今时必有绛珠妹子的生魂前来游玩,故我等久待;何故反引这浊物来污染这清净女儿之境?”可见这乾隆继位,也是大出群臣意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