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补天----细品红楼真故事(191)
(2012-01-02 09:07:32)
标签:
红楼梦石头记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曹雪芹弘皙红学文化 |
第三十八回
林潇湘魁夺菊花诗 薛蘅芜讽和螃蟹咏
回前墨:“题曰‘菊花诗’、‘螃蟹咏’,偏自太君前,阿凤若许诙谐中不失体。鸳鸯、平儿、宠婢中多少放肆之迎合取乐,写来似难入题,却轻轻用弄水戏鱼、看花等游玩事,及王夫人云‘这里风大’一句收住入题,并无丝毫牵强,此‘重作轻抹法’也。妙极!好看煞!”
从作者特意批注来看,写藕香榭置酒煮茶,众人赏桂花,应该是对应作者笔下的两个大观园原型:一个是圆明园,表述老太太、太太等如何“赏桂花”;另一个是诸位宗室亲友到归隐地石臼坨探视弘皙。作者以“潇湘”、“蘅芜”为回目,是对应大观园“太虚幻境”而生,更有所谓“这里风大”来点醒,及至“弄水戏鱼”之事,又写吃螃蟹凤姐笑骂“死娼妇!吃离了眼了,混抹你娘的”。看似宫中风情,却有浓厚的乡野味道。
先看贾母在“藕香榭”与众人“赏桂花”时讲故事:“我先小时,家里也有这么个亭子,叫作什么‘枕霞阁’。我那时也只像他们这么大年纪,同姊妹们天天顽去。那日谁知我失了脚掉下去,几乎没淹死,好容易救了上来,到底被那木钉把头碰破了。如今这鬓角上,那指头顶大一块窝儿就是那残破了。众人都怕经了水,又怕冒了风,都说活不得了,谁知竟好了。”早有红学研究者称大观园为曹家“髓园旧址”,看来应该是错把贾母说的“枕霞阁”当作大观园了。因为这赏桂的园子才是大观园原型――圆明园。为进一步“卖弄家私”,便有凤姐上前打趣儿:“那时要活不得,如今这大福可叫谁享呢?可知老祖宗从小儿的福寿就不小(此话当真),神差鬼使碰出那个窝儿来,好盛福寿的。寿星老儿头上原是一个窝儿,因为万福万寿盛满了,所以倒突高出些来了。”
作者在此有批:“看他忽用贾母数语,闲闲又补出此书之前,似已有一部《十二钗》的一般,令人遥忆不能一见。余则将欲补出《枕霞阁中十二钗》来,岂不又添一部新书?”作者何来“遥忆”呢?不说这些,看老太太有话说:“这猴儿惯得了不得了,只管拿我取笑起来。恨的我撕你那油嘴!”凤姐笑道:“回来吃螃蟹恐积了冷在心里,讨老祖宗笑一笑开开心。一高兴,多吃两个就无妨了。”贾母笑道:“明儿叫你日夜跟着我,我倒常笑笑;觉得开心,不许回家去。”这凤姐是谁呢?见王夫人插嘴道:“老太太因为喜欢他,才惯的他这样。还这样说,他明儿越发无礼了。”上纲上线到礼法上了。贾母道:“我喜欢他这样,况且他又不是那不知高低的孩子。家常没人,娘儿们原该这样,横竖礼体不错就罢,没的倒叫他纵神儿似的作什么。”此言一出,这凤姐真身倒像是雍正帝了。作者立批:“近之暴发户,专讲礼法,竟不知礼法。此似无礼,而礼法井井。所谓‘整瓶不动半瓶摇’,又曰‘习惯成自然’,真不谬也!”可见还是对这凤姐真身为雍正的肯定。
“芙蓉影破归兰浆,菱藕香深写竹桥”。这挂在柱上黑漆嵌蚌的对子,应该透露出怎样一道风景来?著书人在此特批:“妙极!此处忽又补出一处,不入‘贾政试才’一回,皆错综其事,不作一直笔也。”点出此景与“试才题额”相连,说明是“藏修地”风情。写吃螃蟹贾母嘱咐湘云:“别让你宝哥哥、林姐姐多吃了。”又嘱咐宝钗:“你两个也别多吃。那东西虽好吃,不是什么好的,吃多了肚子疼。”我们从宝钗、湘云所隐指的真身原型来看这段描述,也可看出这是在弘皙归隐的藏修地。因为若是在宫中的话,那老太太不会有此话来嘱咐军机大臣身份的弘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