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补天----细品红楼真故事(190)
(2011-12-31 09:39:56)
标签:
红楼梦石头记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曹雪芹弘皙红学文化 |
从“海棠社”的开社时间上分析,特别定于每月初二、十六这两日开社,这便让人联想到“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这句俗语。为什么偏偏选定这两个日子都是向后错一日呢?想来应该对应男女双生(偶结),然却都生不逢时。因为正是给两个孩子作“百岁儿”时雍正被刺,造成“天塌地陷”。来看映射新生儿降生的两段描述:第一段,写袭人打发送海棠花的两个婆子。用六钱银子与三百钱赏钱的悬殊差别,来隐说这两个婆子就是接生婆,说明送来的两盆海棠花是双生子。第二段,写袭人特用那“玛瑙碟子”,隐说将所生孩子记入清宗室《玉牒》。又用报喜用的“红菱”与“鸡头”来隐说所生是龙凤双胞胎。
要说曹王妃喜生双子,前面有弘皙向皇父报喜,可宫中曹太妃等人会喜得怎样呢?自然要表白一番。于是,借“联珠瓶”与“赏桂”来细述真情:“提起瓶来,我又想起笑话。我们宝二爷说声孝心一动,也孝敬到二十分。因那日见园里桂花,折了两枝,原是自己要插瓶的,忽然想起来说,这是自己园里的才开的新鲜花,不敢自己先玩,巴巴的把那一对瓶拿下来,亲自灌水插好了,叫个人拿着,亲自送一瓶进老太太,又进一瓶与太太。谁知他孝心一动,连跟的人都得了福了。正巧那日是我拿去的,老太太见了这样,喜的无可无不可,见人就说:‘到底是宝玉孝顺我,连一枝花也想的到。别人还只报怨我疼他。’你们知道,老太太素日不大同我说话的,有些不入他老人家的眼的。那日竟叫人拿几百钱给我,说我可怜见的,生的单柔。这可是再想不到的福气。几百钱是小事,难得这个脸面。及至到了太太那里,太太正和二奶奶、赵姨奶奶、周姨奶奶好些人翻箱子,找太太当日年轻的颜色衣服裳,不知给哪一个。一见了,连衣裳也不找了,且看花儿。又有二奶奶在旁边凑趣儿,夸宝玉又是怎么孝敬,又是怎样知好歹,有的没的说了两车话。当着众人,太太自为又增了光,堵了众人的嘴,太太越发喜欢了,现成的衣裳就赏了我两件。衣裳也是小事,年年横竖也得,却不像这个彩头。”
别嫌絮叨,还有呢!话题引到袭人这“西洋花点子哈巴儿”上。“哈巴狗”可是北京名狗,为何这样“骂的巧”呢?当然与袭人“渐入金屋”有关了。“少轻狂罢。你们谁取了碟子来是正经。”又在映射那《玉牒》。“那瓶得空儿也该收了。老太太屋里还罢了,太太屋里人多手杂,别人还可以,赵姨奶奶一伙儿的人见是这屋里的东西,又该使黑心弄坏了才罢。”看来赵姨娘一伙儿真不是好东西,起黑心是早晚的事儿。
再说曹家女儿“榴花开处照宫闱”,自然要请娘家人来贺喜的。于是,诗客湘云来后即作诗两首,亦对此情有所泄漏。其一:神仙昨日降都门,种得蓝田玉一盆。自是霜娥偏爱冷,非关倩女亦离魂。秋阴捧出何方雪,雨渍添来隔宿痕。却喜诗人吟不倦,岂令寂寞度朝昏。其二:蘅芷阶通萝薜门,也宜墙角也宜盆。花因喜洁难寻偶,人为悲秋易断魂。玉烛滴干风里泪,晶帘隔破月中痕。幽情欲向嫦娥诉,无奈虚廊夜色昏。
两首含情诗前后有别,前首有蓝田玉,明看为上等玉,若对应清宗室《玉牒》来讲,被革除宗室裁撤玉带的方记入“蓝档”,表明所生双子后来不在皇家玉牒子内。后一首则直言悲荒凄楚之情,与著书人后来“瓦灶绳床”相对应。
于是,借湘云(曹雪芹)开诗社做东,特写宝钗(弘皙)办理:“既开社,便要作东。虽然是顽意儿(与前面诗社“正经大事”对看),也要瞻前顾后,又要自己便宜,又要不得罪人,然后方大家有趣。你家里你又作不得主,一个月通共那几串钱,你还不够盘缠呢。这会子又干这没要紧的事,你婶子听见了,越发抱怨你了。况且你就都拿出来,做这个东道也是不够。难道为这个家去要不成?还是往这里要呢?”湘云原型为曹雪芹,当时为十二三岁公子哥,故有此番泄露。然后表述宝钗张罗“螃蟹宴”,请老太太、太太“赏桂花”。
“蘅芜苑夜拟菊花题”以菊花为宾,以人为主,题目一个虚字,一个实字。所谓共拟十二首,便应在金陵十二钗上。不过,按作者一击两鸣之法,此回后写众人作菊花诗,其场景看似为圆明园内众人开诗社之景,然从深层分析,还应隐含弘皙归隐石臼坨后,诸亲友到这藏身修书的荒岛探望,众人相聚,拟题饮酒作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