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补天----细品红楼真故事(159)
(2011-11-04 09:17:15)
标签:
红楼梦石头记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曹雪芹弘皙红学文化 |
话说到此,凤姐儿开始出场了:“张爷爷,我们丫头的寄名符儿你也不换去。前儿亏你还有那么大脸,打发人和我要鹅黄缎子去!要不给你,又恐怕你那老脸上过不去。”张道士呵呵大笑道:“你瞧,我眼花了,也没看见奶奶在这里,也没道多谢。符早已有了,前日原要送去的,不指望娘娘来作好事,就混忘了,还在佛前镇着,待我取来。”
笔者在此替读者提出疑问:不是“贵妃作好事吗?怎成娘娘来作好事了呢?早就安排好的怎敢忘了?那佛前镇着的鹅黄缎子是何物?凤姐是何人替身?凭你再大身份,也不可目无皇上吧!可听这张道士对凤姐之言,怎么会没看见奶奶在这里呢?由此可断,这凤姐绝非雍正替身。进而,按作者惯用时空遂道来讲,此笔已然另有所指了。那么,只可说这凤姐幻成乾隆皇后富察氏替身。如此再看二人对话儿,谈到那“鹅黄缎子”可得另眼相看了。书中按表:张道士跑到大殿上去,一时拿了一个茶盘,搭着大红蟒缎(字字亮眼)经袱子,托出符来。大姐儿的奶子接了符(何等场合?何符?)。张道士方欲抱过大姐儿来,只见凤姐儿笑道:“你就手里拿出来罢了,又用个盘子托着。”张道士道:“手里不干不净的,怎么拿,用盘子洁净些。”后面话题便扯远了。
这里有个环节值得探讨:张道士欲抱大姐儿,竟被凤姐儿言语叉开。是何道理?分析来看,此处二人对话儿已然将真情转到传位诏书上来。若将这张道士看成清史记载的大学士张廷玉,将这凤姐儿看成是富察氏,再将这鹅黄缎子看成是传位诏书,书中情节可与下面雍正秘史记载情景对照来看:雍正帝亡故,大学士张廷玉、鄂尔泰对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等人说:“正大统是当务之急,大行皇帝曾示我二人有密旨,应急请出。”在场诸王大臣都表示同意。可是,张廷玉、鄂尔泰不知传位诏书所藏具体位置。急问总管太监苏培盛,竟也说不知。张廷玉有板有眼地分析道:“大行皇帝当日密封之件,谅亦无多。外用黄纸固封,背后写一‘封’字者即是。”按照张廷玉提示,总管太监很快找到了这份绝顶重要的密诏。张廷玉马上启封,在灯下当众宣读。
张廷玉何须人也?一个汉籍大臣竟可如此倍得雍正亲睐?真不愧“神仙”。按道理,弘皙在雍正帝死时贵为首辅军机大臣,宗室最高爵位理亲王,是最该来在这“宣读秘诏”现场的。可是,翻遍清史,都见不到弘皙在此的影子,真可谓“泯灭”到家了。根据解读真情讲,这个宣诏的所谓张廷玉,应该是在乾隆“修史”时给“移花接木冒名顶替”了,其真身应该是弘皙(见《一缄书札藏何事》“玉带林中挂”)。不然的话,真的汉臣张廷玉怎会成为诸王公大臣中的“娇娇者”,位列群臣之首?清朝历来是宗室高于满臣,满臣又高于汉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