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补天----细品红楼真故事(149)
(2011-10-25 08:34:41)
标签:
红楼梦石头记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曹雪芹弘皙红学文化 |
其五,文中提起字画,偏让“薛大傻子”讲那春宫字画的落款,更应该是作者有意“设言传心事”之笔。传达怎样的“心事”呢?薛蟠将落款“唐寅”误认为“庚黄”有什么讲究吗?应该说,单从字面上看并无可解,只能说明薛蟠不学无术。若从刺客强迫雍正帝改写传位诏书来讲,作者这“心事”还就真的传出来了――雍正传位给弘历的传位诏书上存有“误笔”或“疑点”。
今解雍正原有传位弘皙的诏书,是钮祜禄氏(乾隆生母)与富察氏(乾隆皇后)两家秘谋刺并劫持雍正两天,迫使雍正写下传位弘历的诏书,后将其杀死。如此来看,首先是传位诏书的笔迹有问题,因书写时心情大不同而必然有较大差异;再说传位诏书文字很多,雍正会不会在上面故意留有破绽呢?还有就是作者用“春宫画”来隐说传位诏书,在传位诏书的用料、墨迹、彩色等方面是否有背常理呢?还有落款、用印等是否存在瑕疵呢?当然,欲解此疑非见真迹不可。既便是见到真迹,也免不了事后被乾隆修理好。
所谓“潇湘馆春困发幽情”可从两个背景来看:一是映射弘皙在雍正暴死后陷入两难选择的境地。以薛蟠为代表的宗室权贵“闹学堂”对乾隆继位表示质疑,并力主弘皙正大统。然雍正暴亡,传位诏书写着弘历继位,即便是有能力“翻转”过来,自己正大统,也难免落下篡国弑君的非议。弘皙对整个雍正被杀前因后果了解太透彻,眼见再追查下去就得“同室操戈”了,便不肯作“大丈夫相时而动”之举,反劝说众人服从新君。书中用宝钗与宝玉对话将此情透出:“昨儿哥哥倒特特地请我吃,我不吃,叫他留着请人送人罢。我知道我的命小福薄,不配吃那个。”后又用黛玉来隐述弘皙当时的复杂心情,以“苍苔露冷,花径风寒”,说明当时弘皙处在宫廷政治旋窝中。
二是时空前移至雍正初期。弘皙被叔父抢占了皇位,不仅没办法索回,还得“小惠全大体”协理朝政。回思弘皙与雍正因康熙传位而同为“情友”,自然有一段“春困幽情”。如此来看,宝玉来至“凤尾森森,龙吟细细”之地见黛玉,黛玉“每日家情思睡昏昏”被宝玉偷听到,二人演出这一段“荒唐”却是在情在理。因为这是弘时与弘皙兄弟之间的嘻戏之情。先有弘皙初入雍亲王府与弘时“少小同榻”的一幕,那是当年弘皙因父亲胤礽被废黜太子并遭圈禁,弘皙不得不寄人篱下。后来雍正抢夺了弘皙的皇位,又请弘皙来辅佐朝政,当年的弘时已长大成人了,这位“混世魔王”与弘皙可谓是“知心知己”,如此才会上演一场让人看了胡批乱评的精彩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