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十二钗正册解析(三)
(2011-10-22 08:14:29)
标签:
红楼梦石头记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曹雪芹弘皙红学文化 |
其五: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康熙临终传位时,因弘皙被支走离京,皇位由雍正继承。弘皙回京后,雍正拿康熙传下的念珠表示让位(宝玉将鹡鴒念珠给黛玉),弘皙因继父继承了本该属自己的皇位,大事已定无法挽回,无可奈何放弃皇权。当时心态正如妙玉之洁癖。雍正死后,因朝臣多知乾隆继位并非雍正本意,且弘皙当时权倾朝野。“闹学堂”事件说明朝中宗室重臣对乾隆继位大有质疑,都欲推立弘皙正大统。弘皙再次推掉唾手可得的皇权,导致“不但不能报效朝廷,亦且自身不保”。红楼大梦再次破灭。
其六: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梁。
乾隆继承皇位,正所谓“冷子兴”。乾隆初年便将雍正朝创建的军政中枢军机处撤消,主要目的便是挤兑原来雍正朝被重用的弘皙等诸位军机大臣。按“弘皙逆案”记载,包括弘皙在内的七家原来受宠的宗室王爷参与所谓谋逆,而军机处最多时只有十一位军机大臣,去掉七位谋逆的,再去掉乾隆和弘昼,站在乾隆一边的军机大臣就只有两个人。可见乾隆撤消军机处也是无奈之举,后来因形势需要复又成立军机处,也证明当时撤消有难以吿人的目的。书中有“打草惊蛇法”一说,这草即指曹家,蛇即指弘皙。曹家在乾隆初年彻底败落,曹王妃在禁所自尽身亡,所谓“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指的便是曹王妃在禁所的遭遇。
其七:堪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弘皙归隐的石臼坨,原有朝阳庵,后易名潮音寺。从这一“荒唐”的易名来判断,应该映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后“披阅删改”为《红楼梦》。若考石臼坨文化底蕴,很可能顺治出家地在此,且有康熙曾临岛驻跸。另外,“荒唐王爷”弘昼后来情况不详。夷齐兄弟让国说在京东又广泛流传,此说与弘皙、弘历、弘昼三兄弟又非常相似,很有可能这弘昼后来成为“古佛旁”之人。
其八: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凤姐作为多人替身,应谶此判词者看似有二:一是乾隆皇后富察氏。马皇后与娘家人合谋,加上钮祜禄氏(弘历生母)参与,将雍正帝刺杀,并力逼雍正写下传位弘历的诏书,促使弘历登基,马皇后可说功德无量。然不知何故,十三年后陪乾隆出巡时竟投水自尽。二是弘时福晋李氏(李煦孙女)。弘时在时的李氏,便是书中凤姐原型。后来弘时死了,书中幻身写为李纨。这李氏与婆母齐妃(李煦女儿)及老祖宗(曹太妃)等“群芳”都死在禁所之中。
其九: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曹家老太太李氏是李煦胞妹,李煦女儿是王夫人原型,李煦孙女便是凤姐(李纨)原型,弘时之子是贾兰(巧哥儿)原型。三进大观园的刘姥姥,理应是曹家李老太太。因而这李老太太最后从禁所中救走的所谓“巧姐”,正是自家亲人之后。弘时之子后来由弘皙养大成人。所谓“兰桂齐芳”之兰应为这贾兰真身。
其十: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若指弘皙,则对应弘皙归乡后幻名李兰,又与曹王妃所生之子(桂)相映射,即“兰桂齐芳”。弘皙与乾隆既同为雍正皇子(弘皙为过继关系),出此同室操戈大案,自然成为千古奇谈。
若指袭人,后来袭人原型到石臼坨与弘皙重逢,所谓桃花又是一年春。然袭人结局竟有嫁优伶一说,此亦对应“枉与他人作笑谈”。
其十一: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秦可卿这一人物映射比较复杂,由情天情海幻情身来讲,便映射康熙传位弘皙的传位遗诏。写在秦可卿名下的药案和脉案是解读人物的关键。所谓情既相逢隐指康熙临死皇子争位,康熙因此被人使用“药案”,本不致命的病却要了性命。雍正夺嫡继位。
乾隆继位是因刺客将雍正刺杀,而雍正暴死成为千古谜案,乾隆自是难脱不肖之词。而造成这一结局的根源,还得追溯到雍正帝抢夺皇位上来。历史真是让人难以置信的循环往复,皇权争斗中的腥风血雨真是令人毛骨悚然。难怪乾隆之后的几代皇位之争都偃旗息鼓,继位者也非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