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补天----细品红楼真故事(137)
(2011-10-12 08:31:14)
标签:
红楼梦石头记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曹雪芹弘皙红学文化 |
当然,因作者“一声也而两歌”,所谓被“禁管”的宝玉应该映设两个真身原型:
一个是弘皙王妃曹氏。刺客一箭双雕,这边杀雍正,那边栽赃弘皙,从而“把他两个都绝了”,让弘历登上皇位。王妃成了刺杀雍正的嫌疑人,难怪弘皙“乱判葫芦案”了。书中写这宝玉听见“老爷叫宝玉”,竟然“好似打个焦雷”,“拉着贾母扭的好似扭股儿糖,杀死不敢去”,更有金钏趣言:“我这嘴上是才擦的香浸胭脂,你这会子可吃不吃了?”显然是作者泄漏这宝玉真身为曹王妃。
另一个是弘时。这位皇长子虽然对皇位不感兴趣(宝玉不是这条船上的货),却是人家走向皇位的绊脚石,故而早在雍正四五年间就被清理掉了(小动唇舌)。估计当时“赵姨娘”还没有意识到将来继位人是弘皙,“混世魔王”弘时根红苗壮,万一学好了就是强有力的竟争对手。书中写贾政(雍正):“见宝玉(弘时)站在根前,神彩飘逸,秀色夺人;看看贾环,人物委琐,举止荒疏;忽又想起贾珠(弘时)来,又看看王夫人(齐妃李氏)只有这一个亲生儿子,素爱如珍;自己的胡须将已苍白。――因这几件上,把素日嫌恶处分宝玉之心不觉减了八九。”说什么“虎毒食子”?上述补记分明是当年雍正对弘时的态度。
“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的关键在妙词上。用《西厢记》中戏词“我就是多愁多病身”,来隐露身怀有孕并接近临产期的曹王妃。再用“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来隐说弘皙长相恰似亭亭玉树的美男子。要说通“戏语”的话,文中倒是有一句:“好妹妹,千万饶我这一遭,原是我说错了。若有心负你,明儿我掉在池子里,教个癞头鼋吞了去,变个大王八,等你明儿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的时候,我往你坟上替你驮一辈子的碑去。”此有批注:“虽是混话一串,却成了最新最奇的妙文。”看来这里才是玄机所在。
考清朝官职,军机大臣为正一品。弘皙当时以理亲王身位列首辅军机大臣,自然可为正一品大员。弘皙王妃曹氏是否册封一品夫人无须考究,倒是这“龟驮碑”有些醒目。旧时只见皇陵用大石龟驮碑,百性自然不可乱用的,有称皇帝加封有功大臣可特许死后竖碑用石“鼋”做底座。如此来看著书人用这“妙词”可谓通“戏语”了。令人觉得巧合的,还在于著书人归隐修书地石臼坨至今仍“断碣犹存”,这断碣竟是以石龟为底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