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红楼梦石头记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曹雪芹弘皙红学文化 |
四、妙姑遭劫归仙源
读红学世家张爱玲女士相关文章,将后四十回称为“狗尾续貂”。由于民族文化内含丰富,不同理解会给这一评判作出不同解释。乍看此言,可说是对读书的贬评。通过解读真情,不可对续书完全否认。叙书中有价值的线索很多。书中人物“狗儿”有映射著书人弘皙之笔。又有脂评十二生肖独缺“狗”来隐含雍正灵柩入泰陵时送殡队伍中没有弘皙。弘皙出生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按十二属相说恰好是“狗”年。
正因如此,解读《红楼梦》真事隐含,必须对成书过程了解透彻。成书根由在原著《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开篇处有特殊说明;又在续书《红楼梦》结尾处有详细归结。原著书人弘皙著述《石头记》,又为提示真情多次进行评注,从而形成文学史上独特的谜书《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继承人曹雪芹替原著书人传情入世,将《石头记》“批阅增删”成为《红楼梦》。原著称有“百余回”,今所见不足八十回。而《红楼梦》竟有一百二十回。究竟为什么出现了后四十回呢?
据考,著书人弘皙原著《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已吿完成。应该在乾隆二十四年,因突发变故,竟出现“叛徒”,将借阅的手稿,向朝廷吿密。于是,朝廷将《石头记》列为禁书,进行抄检查禁。朝廷派人“索书甚迫”,弘皙亲友组织抄录。因此,今收藏传下来的手抄稿,有十几种版本,都缺少结尾。为了达成弘皙将书出版传世的宏愿,由弘皙小舅子曹王妃堂弟曹雪芹将《石头记》“披阅增删”。去掉含有真情碍语的脂砚斋批语,补写“收缘结果”,方成为后来传世的《红楼梦》。至于后四十回内容全为高鄂续写就不敢苟同了。因此,所谓“狗尾续貂”,也可理解为是跟随弘皙多年的小舅子曹雪芹(狗尾)续写书的结尾。高鄂只不过是用来迷惑读者的幌子,让人错以为曹雪芹是原著书人。
在续文“活冤孽妙尼遭大劫”一回,详细描写了妙玉被劫往海上的情形。妙姑遭劫究竟隐含何义呢?先来看书中描述:
且说那些贼原是何三等邀的,偷抢了好些金银财宝接运出去,见人追赶,知道都是那些不中用的人,要往西边屋内偷去,在窗外看见里面灯光底下两个美人:一个姑娘,一个姑子。那些贼哪顾性命,顿起不良,就要踹进来,因见包勇来赶,才获赃而逃。只不见了何三。大家且躲入窝家。到第二天打听动静,知是何三被他们打死,已经报了文武衙门。这里是躲不住的,便商量趁早归入海洋大盗一处,去若迟了,通缉文书一行,关津上就过不去了。内中一个人胆子极大,便说:“咱们走是走,我只舍不得那个姑子,长得实在好看。不知是那个庵里的雏儿呢?”一个人道:“啊呀,我想起来了,必就是贾府园里的什么栊翠庵里的姑子。不是前年外头说他和他们家什么宝二爷有原故,后来不知怎么又害起相思病来了,请大夫吃药的就是他。”那一个人听了,说:“咱们今日躲一天,叫咱们大哥借钱置办些买卖行头,明儿亮钟时候陆续出关。你们在关外二十里坡等我。”众贼议定,分赃俵散。不题。
且说伙贼一心想着妙玉,知是孤庵女众,不难欺负。到了三更夜静,便拿了短兵器,带了些闷香,跳上高墙。远远瞧见栊翠庵内灯光犹亮,便潜身溜下,藏在房头僻处。等到四更,见里头只有一盏海灯,妙玉一人在蒲团上打坐。歇了一会,便唉声叹气的说道:“我自元墓到京,原想传个名的,为这里请来,不能又栖他处。昨好心去瞧四姑娘,反受了这蠢人的气,夜里又受了大惊。今日回来,那蒲团再坐不稳,只觉肉跳心惊。”因素常一个打坐的,今日又不肯叫人相伴。岂知到了五更,寒颤起来。正要叫人,只听见窗外一响,想起昨晚的事,更加害怕,不免叫人。岂知那些婆子都不答应。自己坐着,觉得一股香气透入囟门,便手足麻木,不能动弹,口里也说不出话来,心中更自着急。只见一个人拿着明晃晃的刀进来。此时妙玉心中却是明白,只不能动,想是要杀自己,索性横了心,倒也不怕。哪知那个人把刀插在背后,腾出手来将妙玉轻轻的抱起,轻薄了一回子,便拖起背在身上。此时妙玉心中只是如醉如痴。可怜一个极洁净的女子,被这伙强盗的闷香熏住,由着他撮弄了去了。却说这贼背了妙玉来到园后墙边,搭了软梯,爬上墙跳出去了。外边早有伙计弄了车辆在园外等着,那人将妙玉放倒在车上,反打起官衔灯笼,叫开栅栏,急急行到城门,正是开门之时。门官只知是有公干出城的,也不及查诘。赶出城去,那伙贼加鞭赶到二十里坡和众强徒打了照面,各自分头奔南海而去。不知妙玉被劫或是甘受污辱,还是不屈而死,不知下落,也难妄拟。
看过这一节妙玉被劫之文,被劫至海上的妙玉是否还在隐说弘皙呢?对应弘皙另一替身宝钗“金蝉脱壳”一说,这妙玉被“劫至海上”可以视为同一秘情的两种隐说:一是妙玉被劫往南海,对应弘皙归隐到乐亭石臼坨;二是劫持者曾为朝廷官员,对应参与“弘皙逆案”的六家宗室王族;三是劫持行动计划缜密,说明诈死埋名瞒过了当朝;四是劫持行动人财两得,从这完美角度讲,不仅弘皙得以金蝉脱壳归隐石臼坨,还说明康熙传位的物证——传位诏书或康熙传国玉玺也“劫”往海上石臼坨了。书中写妙玉不声不吭,任由劫持,以然是将物幻写成了人。
作者在开篇处讲到“假借汉唐”,对应弘皙“金蝉脱壳”一说,有太子李建成儿子一案: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夺得皇位。李建成之子隐姓埋名,更名慕一宽,藏于一富商家中作义子。机缘巧合,却被李世民的长公主看重。沧桑变幻,慕一宽被大火烧死,长公主难忘那一节真情。时隔多年,慕一宽竟奇迹般出现在长公主眼前。只是此时的慕一宽,乃诈死后出家为僧,在寺中抄写唐玄奘去西天取回的真经。这两个废太子的儿子,最后命运可是太相像了。那么,这弘皙隐身之处是在何方呢?书中特意点明是到南海。从地图上看,出北京到海边只能是渤海。在乐亭海隅,有被文人墨客称为“世外仙源”的石臼坨。
所谓“石归山下无灵气,纵使能言也枉然”。“石归山下”,作者归隐后用传神妙笔补记了被泯灭的家史但作者遗憾若不为人解出所做之事终究裡然。而这“石归山下”之说,还隐含“通灵宝玉”也归在“神山”石臼坨。随着这部文字迷宫的破解,相信真情总有再现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