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玉是原创作者幻身(三)
(2011-09-20 08:08:43)
标签:
红楼梦石头记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曹雪芹弘皙红学文化 |
三、芳辰送帖明踪迹
在“寿怡红群芳开夜宴”回中,作者亦是“一击两鸣”之法,照例讲述了两个宝玉。开头讲述的袭人等八个人,共凑了三两二钱银子为宝玉过生日。这个宝玉,所指的应是雍正死后被禁管的弘皙王妃曹氏。书中写林之孝家的和几个管事的女人,查上夜来,说:“这些时,我听见二爷的嘴里都换了字眼,赶着这几位大姑娘叫起名字来,虽然在这屋里,到底是老太太、太太的人,还该嘴里尊重些才是……”试想一下,宝玉是什么身份?主子!即便是管家婆子也不过是奴才,怎敢这样训斥排场?然“墙倒众人推”,此一时彼一时。书中借宝玉生日为题,讲述曹王妃在被监禁期间的一幕。
随后,便讲述另一场群芳开夜宴。看那排场,那四十个蝶子皆是一色白粉定窑的,不过只有小茶碟大,里面不过是山南海北、中原外国、或干或鲜、或水或陆、天下所有的酒馔果菜。与禁所中曹王妃过生日只有三两二钱银子的夜宴则大不相同了。这盛大夜宴,真情是给雍正庆贺寿辰。
书中按表:这里宝玉梳洗了,正吃茶。忽见砚台下压着一张纸。宝玉看时,原来是一张粉笺子,上面写着:“槛外人妙玉恭肃遥叩芳辰”。宝玉看毕,直跳了起来。
由书面来说,没有道理可讲。谁见过尼姑给一公子哥送生日贺卡?这一“荒唐”记述,只可透过字表从真故事来解释:即宝玉与妙玉所指原型各自为雍正帝与弘皙。这“槛外人”也是作者故意隐露身份,属对应历史事件之笔。
清史记载康熙年间发生“拜褥事件”:康熙三十三年春,清明节前。按惯例,每年清明,皇家在皇帝率领下,去奉先殿祭祖。礼部按索额图吩咐,向皇帝奏报祭祀奉先殿仪注安排,提及把皇太子胤礽的拜褥也放在大殿的门槛之内。康熙恼怒了,谕礼部尚书沙穆哈,将太子拜褥仍然移到殿外安置。沙穆哈请求允许把他们的话全部记到档案里。康熙怒不可遏地罢了沙穆哈的官。当然,太子胤礽后来两次被废黜,也就无缘将拜褥移至门槛之内了。对应太子胤礽无缘到槛内祭祖,弘皙仍是同样命运,虽得康熙雍正两位皇帝钟爱,却两次与皇权擦肩而过。因此,作者故用这有史记的“槛外人”,来透露妙玉原型真身就是弘皙。
宝玉忙问:“这是谁接了来的?也不吿诉我。”袭人、晴雯等见了这般,不知当是那个要紧的人来的帖子,忙一齐问:“昨儿谁接下了一个帖子?”四儿忙飞跑进来,笑说:“昨儿妙玉并没有亲来,只打发个妈妈送来,我就搁在那里。谁知一顿酒就忘了。”众人听了,道:“我当谁的,这样大惊小怪。这也不值的。”宝玉忙命:“快拿纸来。”当时拿了纸,砚了墨,看他下着“槛外人”三字,自己竟不知回帖上回那个什么字样才相敌。只管提笔出神,半天仍没主意。因又想:“若问宝钗去,他必又批评怪诞,不如问黛玉去。”想罢,袖了帖儿,径来寻黛玉。刚过了沁芳亭,忽见岫烟颤颤巍巍地迎面走来。宝玉忙问:“姐姐那里去?”岫烟笑道:“我找妙玉说话。”宝玉听了诧异,说道:“他为人孤癖,不合时宜,万人不入他目。原来他推重姐姐,竟知姐姐不是我们一流的俗人。”岫烟笑道:“他也未必真心重我,但我和他做过十年的邻居,只一墙之隔。他在蟠香寺修炼。我家原寒素,赁的是他庙里的房子,住了十年,无事到他庙里去作伴。我所认的字都是承他所授。我和他又是贫贱之交,又有半师之分。因我们投亲去了,闻得他因不合时宜,权势不容,竟投到这里来。如今又天缘凑合,我们得遇,旧情竟未易。承他青目,更胜当日。”
因书中将曹寅嫡孙女幻写成宝玉,此处又将雍正帝幻身宝玉,只好将曹家曹王妃幻写成邢岫烟。弘皙王妃曹氏因从小丧失父母,五六岁便来到姑祖母康熙曹贵妃宫中养育。邢岫烟所言,恰好符合曹家嫡孙经历。此时曹氏进宫十年,刚十五六岁,与弘皙订婚但未完婚。对应历史大可定在雍正六年到七年间,此时弘皙正在外为官(雍正派往多处)。因“玉带林中挂”隐含弘皙历史记在张廷玉与鄂尔泰名下,与此开夜宴相对应之笔,可见清史记载雍正五旬寿诞鄂尔泰在云南奏折恭贺。
再接着看,只见宝玉听了,恍如听了焦雷一般,喜的笑道:“怪道姐姐举止言谈,超然若野鹤闲云,原来有本而来。正因他的一件事我为难,要请教别人去,如今遇见姐姐,真是天缘巧合,求姐姐指教。”说着,便将拜帖取与岫烟看。岫烟笑道:“他这脾气竟不能改,竟是生成这等放诞诡僻了。从来没见拜帖上下别号的,这可是俗语说的‘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成个什么道理。”
此言正对应著书人弘皙。也是这谜书描写人物的要领所在。僧俗不分,阴阳互换。正所谓“访奇采异,极巧穷研;倏而男,倏而女,变化无方;忽儿隐忽儿现,杳冥难寻。”此处邢岫烟与宝玉大段对白,我们也不可追究是否可能是两个真身原型在交谈,关键是看二人话中隐含,即话中有话。
宝玉听说,忙笑道:“姐姐不知道,他原不在这些人中算,他原是世人意外之人。因取我是个些微有知识的,方给我这帖子。我因不知回什么字样才好,竟没了主意,正要去问林妹妹,可巧遇见了姐姐。”岫烟听了宝玉这话,却只顾用眼上下细细打量了半日,方笑道:“怪道俗语说的‘闻名不如见面’,又怪不得妙玉下这帖子给你,又怪不得上年竟给你那些梅花。既连他这样,少不得我吿诉你原故。他常说:‘古人中自汉晋五代唐宋以来皆无好诗,只有两句好,说道: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所以他自称‘槛外之人’。又常赞文是庄子的好,故又或称为‘畸人’。他若帖子上是自称畸人,你就还他个世人。畸人者,他自称是畸零之人;你谦自己乃世中扰扰之人,他便喜了。如今他自称‘槛外之人’,是自谓蹈于铁槛之外了;故你如今只下‘槛内人’,便合了他的心了。”宝玉听了,如醍醐灌顶,哎哟了一声,方笑道:“怪道我们家庙说是‘铁槛寺’呢,原来有这一说。姐姐就请,让我去写回帖。”岫烟听了,便自往栊翠庵来。宝玉回房写了帖子,上面写“槛内人宝玉熏沐谨拜”几字,亲自拿了到栊翠庵,只隔门缝儿投进去,便回。
所谓言谈之中有筋骨,此处妙玉映射清皇帝家族到奉先殿祭祖时只能在“槛外”的弘皙;宝玉则映射祭祖时唯一可进入大殿内跪拜的皇帝雍正;岫烟应是弘皙王妃曹氏幻身,难怪他对妙玉如此了解!人家是夫妻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