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俩红草根儿
俩红草根儿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890
  • 关注人气:30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红楼补天----细品红楼真故事(101)

(2011-08-30 07:54:07)
标签:

红楼梦

石头记

风月宝鉴

金陵十二钗

曹雪芹

弘皙

红学

文化

               第十七回至十八回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此两回作者明言“宜分两回方妥”,且内容又远比其它回多。为何偏就出现不仅写在一回,而且又特别标注两回这一奇怪现象呢?不言而谕,很可能因原著回目太“碍眼”。应该说,既便是流传下来的手抄本,也没有弘皙手稿,全都是亲友抄录下来的。因为当年“索书甚迫”(见《一缄书札藏何事》“索书甚迫”),抄录本对原便有改动,因此竟有怀疑继承人畸笏叟(曹雪芹)“篡改”脂批为“犹大”。从这两回内容来看,也可说明原著应该是两回,而不是“宜分两回”。

回前墨:“宝玉系诸艳之贯(邓遂夫先生校书将原文“贯”字缮改为“冠”,殊不知这一字之别真意大改。作者所注,是在提醒读者“宝玉”作为主人公,是贯穿全书多个人物原型的替身。而不是花冠之冠。再者,书面讲宝玉为公子哥儿,怎会成为群芳之冠呢?),故大观园对额必得玉兄题跋,且暂题灯匾联上再请赐题,此千妥万当之章法。”

都知作者使用幻笔之术写成此隐含真情的谜书。可这幻术究竟幻在何处?此回前墨讲“宝玉系诸艳之贯”,便是作者在写人上使用幻术的一笔交待。文中描述大观园之景物,也正是幻笔而出“太虚幻境”的经典之笔。下面,就来揭开罩在大观园上空这“太虚幻境”的迷彩装,一睹作者弘皙诈死归隐、藏身修书地“黄叶村”的真实景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