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娃赢莹:最近新版电视剧《红楼梦》被炒得沸沸扬扬,而您的新作红楼梦揭秘《一缄书札藏何事》也正好上市,请问是出版商的安排吗?
俩红草根儿:应该是机缘巧合吧!《一缄书札藏何事》于2010年初面世,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并向全国发行。新版电视剧《红楼梦》自当年海选演员到如今在银屏与观众见面,引发热议是肯定的。《红楼梦》在清乾隆年间便以“开言不谈红楼梦,遍读诗书亦枉然”而广泛流传,这部气象恢宏的文学谜宫创造了文学史上一大奇迹,因其脂粉文字背面隐含真故事,进而衍生出红学,并吸引了众多“好事者”投入探索行列。今红楼梦再次被搬上屏幕,除去娱乐观赏之外,相信对红学发展也会产生推进作用。值此万众瞩目之机,《一缄书札藏何事》作为揭秘红楼梦真事隐的新书,应该会倍受广大红迷青睐的。
福娃赢莹:红学已经热了许多年,那为什么您还会写这样一部红楼揭秘?您觉得您的这部书与其他的红学研究作品最大的区别在哪?比方,前些年刘心武的《红楼揭秘》非常火,您是如何看待的?您觉得他说得有没有道理?您和他的区别在哪?
俩红草根儿:作为60后,我们所经历的应该是刘心武先生在《百家讲坛》讲述“秦学”所引发的一轮红学热潮。正是受到刘心武先生独具匠心新思路的启迪,才使得我们两个纯草根儿不自量起来,竟然搞起红学研究。探索道路艰难曲折,然功夫不负有心人,随着一个个谜底的出现,总算是有了一个自己认为还算严谨的真情轮廓。从著书人到隐笔手法,从书中人物到背面隐含的生活原型,再从《石头记》到《红楼梦》的传承过程,可以说是形成了一整套观点与思路。
在参考大量红学文献的基础上,《一缄书札藏何事》主要是揭秘红楼梦真事隐情,从原著字里行间解读出主人公那些被泯灭的血泪家史。那么,谁是真正红楼梦中人就显得非常关键了。传统观点把“红楼”定位曹家有许多解不开的“死结”,如曹雪芹年龄问题,是否“亲历”盛世等等。如今新兴出一些“否曹”说,可书中那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曹雪芹在悼红轩将《石头记》“披阅增删”为《红楼梦》,彻底否认曹雪芹显然站不住脚。本书一是把红楼梦中人进行了合理定位,即主人公康熙嫡孙爱新觉罗.弘皙的红楼一梦,“补天”梦映射作为储君的弘皙亲历了预备皇帝之后红楼梦断,由“威赫赫爵禄高登”到“昏惨惨黄泉路近”。二是对其他主要人物原型及四大家族也作出了“连络有亲”的详细解读。三是对发生在红墙内鲜为人知的清宫疑案进行了“史笔”揭秘。当然,所有观点能够自圆其说解读文学谜宫才有说服力,本书恰恰做到了。
刘心武先生《红楼揭秘》开创了时代红学研究新局面,使得红学研究不再是专家清供,他对红学发展功不可没。当然,成功与失败机遇并存,刘心武先生《红楼揭秘》与《红楼梦》一样家喻户晓,从这方面说应该是成功者。然从学术角度讲,觉得“秦学”观点有误区。作者为了隐笔记述,运用了“分身术”、“一击两鸣”、“假借汉唐”、“借典寓事”、“正邪两赋”、“阴阳一身”等等大量妙手隐笔,使得书中人物与生活原型之间变幻莫测,个个都如“遮天大王”一般。秦可卿书中表述本就给人特别虚幻的感觉,仔细分析就可见他是作者用来寓情说事的虚身,在他名下记述了多个生活原型的真故事。将秦可卿定位废太子胤礽女儿的观点我们觉得不妥。考究清史就会发现爱新觉罗宗室后代享有许多特权,连嫁出去的女儿婆家犯满门抄斩罪时都可不予追究而回娘家,就别说太子胤礽的女儿了,更别说她还是康熙皇帝的嫡亲孙女。清史虽然记载胤礽两立两废,但这不应该影响到胤礽女儿的生存问题,直到胤礽死时新皇雍正对二阿哥也是格外开恩的,因此废太子女儿藏匿曹家是不可能的。
刘心武先生揭秘红楼梦思路应该是正确的,这一点我们非常佩服。尤其是刘先生做了大量的清史资料考究,有些在《一缄书札藏何事》中亦有引用。说实在话,我们夫妻俩能够在红学研究上取得一点成绩,得益于对红学前贤研究成果的借鉴。正所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在此基础上当然事半功倍了。
福娃赢莹:为了写好这部书,您搜集、积累素材大概花了多长时间?
俩红草根儿:我夫妻俩自2005年开始潜心研究,到2009年完稿一直都在关注红学方面的信息。只是红学牵涉面太广了,作者博学宏览,以天下第一才子手笔铸就文学谜宫,非“访奇采异,极巧穷研”不可解;非“多读书识事,加以致知格物之功,悟道参玄之力者,不能知也”。
康雍乾国史方志,地域文化,出土文物,传说故事,脂评本以及红学文献等等,处处都有相关资料或佐证。前些时间央视报道“龙袍干尸”案,干尸身上种种谜团都与红楼梦中人弘皙经历相吻合,但以我们探究所得来看,那干尸绝不是弘皙。“看书看背面方是会看”,因为荒唐背后才是真情。这“龙袍干尸”满身荒唐解释不通,与《红楼梦》“满纸荒唐言”应该同出一脉,是古人要用这“荒唐”来说事儿。要说什么事儿呢?当然是有人被泯灭历史了----“黄拙吾”。与这“龙袍干尸”同出一脉的还有作者归隐“藏修地”乐亭石臼坨岛现存一明一暗两大物证。
“断碣犹存”。一是碑头令人生疑。这断头石碑的碑头应该是刻碑时故意未做,碑座却是一石龟。古人立碑时碑头代表品位身份,不做碑头应该表示此人身份变化太大,无法选用。而那龟驼碑也非常人可用的。二是碑文奇特。名曰“朝阳庵碑记”,偏偏内容是记述“观音大士”。何人在荒芜人烟的海上小沙坨上为“观音大士”树碑立传呢?碑文中有:“倏为男倏为女,变化无方;忽而隐忽而现,杳冥难寻。”而这正是红楼梦隐笔记述人物的精髓。
“庙名久隐”。2007年石臼坨出土康熙五十八年铁钟一口,钟上有:“西浮石山龙王老爷庙”。这“西浮石山”是怎么回事?“龙王老爷庙”又是怎么回事呢?神奇!荒唐!可这些又恰恰符合“搜奇拣怪”一说。
福娃赢莹:您平常是不是特别关注红学研究?您最喜欢哪个红楼学家?
俩红草根儿:两个纯草根儿搞起红学研究来,自然特别关注红学历史和现状。乐亭县素有“文化大县”美誉,我们身居县城可还是见不到红学家的身影。《红楼梦》被尊为四大名著之首,被尊为红学家该是学者引以为豪的事情。因此,草根儿与红学家们的缘分也只有借助于书籍和媒体了。涉身红学圈,因见识有限,对有些现象困惑不解。
一是为何提起红学研究往往会分什么考证派、索隐派。当年的胡蔡论战难道不都是为解开红楼之谜?觉得两者应该是相辅相成的,不应该各自形成派系。胡蔡论战焦点在学术分争,应该是为真理而战,谈不上派系之争的。
二是觉得有些大家对红楼真情深知底里,然却旨在“追究真本”,对真事隐情避而远之。如著名女作家张爱玲,十三岁便写出《摩登红楼梦》,实在令人刮目相看。诸如“分身术”、“黛玉虚写,湘云实写”、“石破天惊,云垂海立”等许多说法,更是觉得语出惊人。莫非张才女是红楼世家?是作者或“圈内情人”的后代传人?
三是不知何故提起索隐便会引起一些人“抡板斧”,好像他们是红楼谜宫的守护神。“一局输赢料不真,香销茶尽尚逡巡。”弘皙与弘历哥儿俩在仕途上的较量以弘皙败落归隐弘历大获全胜告终,都说是“胜者王侯败者贼”,然天下第一才子用他的智慧和妙笔又开辟了第二战场,难道对阵双方也在世代相传不成?
福娃赢莹:在您的这部作品里,您觉得最大的特色是什么?
俩红草根儿:首先是真实可考。《一缄书札藏何事》由四十多个论题组成,分立论方法篇、清史疑案篇、人物索引篇、补记家史篇、文本解读篇、考证假说篇六部分,参考资料包括脂评本《石头记》、《红楼梦》、红学著述、清朝全史、乐亭县志、滦河文化研究等等。
其次是实话实说。所有观点及论述来自对文本解读,没有参杂个人好恶。这一点实际上是尊重原著书人,因为作者弘皙用“史笔”补记被泯灭家史,把一生“亲历”告普天下人,许多鲜为人知的红墙内幕是很难凭空想象的。
再就是自成体系。从红楼梦中人到作者,从荣宁二府到大观园,从四大家族到人物原型,从红楼疑案到血泪家史,从著书还泪到红楼传世,本书应该说是开启了红楼谜宫之门。只是我们受学识水平所限,不足之处再所难免。
福娃赢莹:您如何评价《红楼梦》这部经典巨著?最喜欢哪个人物?
俩红草根儿:有许多文学大家点评《红楼梦》,我们作为纯草根儿无言再“丽藻抽丝,点景绘像”了。只是觉得这部气象恢宏的经典巨著在世界文学史上应该站在最高峰,可惜因为至今尚未读懂文学瑰宝的美丽,人们对她尚须加深理解。看到外国人称贾宝玉“女性化”,是“同性恋”,真令人倍感慨叹!
《红楼梦》成为经典巨著在于她“表里皆有喻也”。从表面来看,“文彩飞扬第一人”、“百科全书”、“四大名著之首”等美誉都可说明无愧经典巨著之称。从背后来看,脂粉文字下面充满血泪家史,要知真情须“打破胭脂阵,坐透红粉关”。既隐笔含情,又不泄漏穿凿,作者何等笔力?
对于书中人物,站在解读真情的角度讲,许多人物都是真身原型的一个侧面。比如黛玉身上可见弘皙身处逆境时的以泪洗面,宝钗身上可见弘皙“光灿灿胸悬金印”待选天子时威仪庄重,贾云身上可见弘皙在父亲被废黜后过继到雍亲王府邸,贾雨村身上可见弘皙任首辅军机大臣时突遇雍正被刺这“葫芦案”时的“乱判自案”,妙玉品茶可见弘皙做军机大臣所享受特殊待遇。要说最喜欢书中哪个人物,当然是史湘云了。因为作者笔下的湘云是实写的人物,“史大姑娘”其实就是曹雪芹的翻版。割腥啖膻、喝酒作诗、酒后醉卧、小名淘气,都是作者实写之笔,从而让读者感受到“荒唐”。
福娃赢莹:如何看待曹雪芹?
俩红草根儿:按“一声也而两歌”、“一击两鸣”说法看所谓作者曹雪芹,名下应该有两个真身:一个是原创作者爱新觉罗.弘皙,一个是“披阅增删”继承人曹家雪芹霑。要说明这一问题,可研读作者“圈内情人”寄怀曹雪芹诗文,从中便可见到两个截然不同的曹雪芹:一个魏武子孙“高谈雄辩虱手扪”,一个佩刀质酒“击石作歌声琅琅”。
曹雪芹作为书中明示作者,如今有些研究者竟然无视他的存在,觉得是不科学的。领会书中人物也是一样,不可将书中人物看作一成不变,觉得在这里宝玉代指雍正,那书中宝玉就都代指雍正;这首寄怀诗中雪芹代指弘皙,那所有朋友寄怀诗就都代指弘皙。想来谜书最大最难的应是作者之谜。其实也难怪,作者们若不如此瞒天过海,《红楼梦》怎么可能冲破文字狱禁锢呢?
福娃赢莹:您觉得您在书中把红楼梦之谜都破译了吗?
俩红草根儿:当然没有。
我们学识浅薄,充其量是在探究过程中领悟到作者一些提示,从而可与原作进行一些沟通。红楼谜宫博大精深,相信对她的破译永无休止。
福娃赢莹:您觉得新版电视剧《红楼梦》拍得如何?如果与旧版的比较,您的选择是?
回答:新版红楼梦尚未看全,只是看了前几回和一些片花报道。从娱乐角度看,片子拍成啥样都无可挑剔,必竟不是现场报道。至于如今新版红楼梦被炒得沸沸扬扬,我们归纳了“新版红楼梦吸引砖拍的六大要害”,全文如下:
1. 重拍本身具有风险
在追逐名利的龙卷风刮过影视届后,四大名著相继被重拍。
名著之所以为名著,不仅限于文彩风流,关键还在于天下人都知道。因此,从广告效应看是钱图无量。当然,机遇与风险并存,成功与否就要看是不是超越前贤。
2. 红楼真梦尚未破解
红楼梦作为古典名著之首,不仅文学瑰宝光耀寰宇,还有文学谜宫尘封故事,并因此滋生出红学。当今,红学领域群龙无首,红学观点无花八门,放大镜、显微镜都把镜头集中在真事隐身上,尊重原著也好,推陈出新也罢,要想服众势比登天。
3. 海选演员落下病根
沸沸扬扬的红楼选秀,事先就把新版红楼热炒了一把,可最终却因“葫芦庙炸供”不了了之。想那些为了选秀的少男少女们容易吗?大庭广众,众目睽睽,到手的鸭子竟然飞了,殊不知这鸭子可是用金银铸就的呀!那些金丝、银丝、铜丝不成团成捆地砸来才怪了。
4. 高额成本选错卖点
即便是出资人才大气粗,即便是影视剧高额回报,可那舞台道具没必要假戏真做呀!穿上真龙袍就是真龙天子?佩上和氏璧就可通灵补天?一部“字字看来皆是血”的败落家族史,反而以炫富来打造,是巧合还是天大讽刺?卖点太高就不怕吓跑了买家?
5. 尊重原著势必荒唐
作者自谓“满纸荒唐言”,是因为“一把辛酸泪”隐藏在荒唐背后。在未解“其中味”前题下把“荒唐”原样照搬,不引来哄堂大笑才怪了呢。原著有许多“入梦”情节,正所谓亦真亦幻。如此照搬上来,岂不成了神话传说?难怪网友把其比作聊斋。
6. 演员年龄定位不准
红楼梦是言情小说,不论何情旨在传情。那么,演员起码要靠谱儿。可是,老祖宗看不出有多老,也没有慈眉善目;两位夫人看上去像老祖宗姊妹,且二夫人比大夫人还显得老气横秋;红楼诸艳看上去显得少不更事,哪里有“博学宏览”、“才情之最”的影子呀?
需要说明的是新版红楼梦强调“忠于原著”。《红楼梦》与《三国演义》不同,作为一部尚未揭开庐山真面目的谜书,可以根据编导的理解拍出不同风格的片子来,但应该承认是“演义”。如今拍出新红楼梦自称忠于原著,结果是观众不仅拿新版与旧版去比较,还增加了与原著比较一项,要知道《红楼梦》可是家喻户晓的,对原著的理解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书中如此“荒唐”情节甚多,作者是在用荒唐遮饰背面真情的,如不解真意而照搬硬套,岂不成了荒唐大片了?至于说新旧两版要我选看,说实话,凡是《红楼梦》的片都看看,毕竟喜爱红楼梦。
福娃赢莹:接下来的有什么样的写作计划?
俩红草根儿:《一缄书札藏何事》重在论述揭秘。对红楼梦章回的真情解读现已完稿,适读性强些,其中还包括“警幻情榜”、“解读明义《题红楼梦》”、“打破胭脂阵坐透红粉关”等文章,接近四十万字,如出版商家有意合作,可以联系。
非常感谢新浪网给我们这次机会!
真心感谢福娃赢莹版主对俩红草根儿的厚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