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筵不散”为哪般
(2011-08-16 07:45:35)
标签:
红楼梦石头记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曹雪芹弘皙红学文化 |
书中按表:且说贾母这里命将围屏撤去,两席并而为一。众媳妇另行擦桌整理,更杯洗箸,陈设一番。贾母等都添了衣,盥漱吃茶,方又入座团团围绕。……因夜深体乏,且不能胜酒,未免都有些倦意,无奈贾母兴犹未阑,只得陪饮。贾母又命将厨毡铺于阶上,命将月饼、果品等类都叫搬下去,令丫头媳妇们也都团团围坐赏月。贾母因见月至中天,比先越发精彩可爱,因说:“如此好月,不可不闻笛。”因命人将十番上女孩子传来。贾母道:“音乐多了,反失雅致,只用吹笛的远远地吹起来就够了。”
这里贾母仍带众人赏了一回桂花,又入席换暖酒来。正说闲话,猛不防那壁厢桂花树下,呜呜咽咽,悠悠扬扬,吹出笛声来。趁着这明月清风,天空地净,真令人凡心顿解,万虑齐除,都肃然危坐,默相赏听。约两盏茶时,方才止住,大家称赞不已。于是遂又斟上暖酒来。贾母笑道:“果然可听么?”众人笑道:“实在可听。我们也想不到这样,须得老太太带领着,我们也得开些心胸。”贾母道:“这还不大好,须得拣那曲谱越慢的吹来越好。”说着,便将自己吃的一个内造瓜仁油松穰月饼,又命斟了一大杯热酒,送给谱笛之人慢慢的吃了,再细细的吹一套来……
只见鸳鸯拿了软巾兜与大斗篷来,说:“夜深了,恐露水下来,风吹了头,须要添了这个。坐坐也该歇了。”贾母道:“偏今儿高兴,你又来催。难道我醉了不成?偏到天亮!”因命再斟酒来。一面戴上软巾兜,披了斗篷,大家陪着又饮,说些笑话。只听桂花阴里,呜呜咽咽,袅袅悠悠,又发出一缕笛音来,果真比先越发凄凉。大家都寂然而坐。夜静月明,且笛声悲怨,贾母年老带酒之人,听此声音,不免有触于心,禁不住堕下泪来。众人此时都不禁凄凉寂历之意。半日,方知贾母伤感,才忙转身陪笑,发语解释。又命换暖酒,且住了笛。尤氏笑道:“我就学一个笑话,说与老太太解解闷。”贾母勉强笑道:“这样更好,快说来我听。”尤氏乃说道:“……”
正说到这里,只见贾母已朦胧双眼,似有睡去之态。尤氏方住了,忙和王夫人轻轻的请醒。贾母睁眼笑道:“我不困,白闭闭眼养神。你们只管说,我听着呢。”王夫人等笑道:“夜已四更了,风露也大,请老太太安歇罢了。明日再赏十六,也不辜负这月色。”贾母道:“哪里就四更了?”王夫人笑道:“实已四更,他们姐妹们熬不过,都去睡了。”
贾母听说,细看了一看,果然都散了,只有探春在此。贾母笑道:“也罢。你们也熬不惯,况且弱的弱,病的病,去了倒省心。只是三丫头可怜见的,见的尚还等着。你也去罢,我们散了。”说着,便起身,吃了一口清茶,便有预备下的竹椅小轿,便围着斗篷坐上,两个婆子搭起,众人尾随出园去了,不在话下。
这大段叙述,足可说明这里写的是贾母之死,也是被禁管于园内群芳之死的序幕。书中隐露“已过四更”,却是“阎王让你三更死,谁人能留到四更”对应之笔。再就是书中的“出园”,意味着送命,皇家是不可能留下活口到外面乱说的。
从时间来讲,品笛感凄清,看似接前文赏中秋,但文中只讲圆月品笛,并没有具体讲到月份。不过,对应这“盛宴不散”情节,作者在“史太君破陈腐旧套”回中,借凤姐讲“正月半”笑话儿,将此“盛宴不散”的时间划定为正月十五。这样一来,便与“三春去后诸芳尽”恰好吻合。再对应历史,乾隆二年三月将雍正灵柩送入陵寝,二月份有一康熙帝老太妃去世。可说这个老太妃应是“盛宴不散”文中隐说去世的老太妃。而这太妃真身,便是曹寅胞妹,康熙后期一直为后宫之主的曹贵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