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细品红楼真故事(19)

(2011-01-20 20:37:27)
标签:

红楼梦

石头记

红楼揭秘

金陵十二钗

曹雪芹

弘皙

文化

怎样理解“甄士隐梦幻识通灵”呢?

这是作者用幻笔讲述通灵宝玉的来源:赤瑕宫神瑛侍者(宝玉)下凡人间,又“夹带”了巨石幻成的美玉,还跟来了“还泪”的绛珠仙子。真可谓亦真亦幻,云山雾罩的。那么,所谓“通灵宝玉”究竟是何物呢?其实,它应该是康熙传国玉玺或传位诏书。作者将其幻笔写作通灵宝玉,是因它不仅以宝玉的面目出现,而且为了表述这宝玉的行踪,还将它幻入人形。如开篇被疯和尚“舍我罢”的英莲;英莲长到十三岁幻身为香菱;寄养在养生堂的秦可卿;夭逝黄泉路的秦种;被人用素轿偷娶的尤二姐;思嫁柳湘莲的尤三姐等。再就是直接冠名主人公宝玉,然其原型真身又代指甄贾宝玉等多个生活原型:包括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弘时、弘皙、弘皙王妃曹氏、曹雪芹等等。如此再要追问“梦幻识通灵”所见的通灵,可知答案绝非一个。

再细谙“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绛珠草”。乍一看,这里一般都会将“西方”与“西天”混淆起来。殊不知,在弘皙归乡的乐亭城西,便有滦河故道“西滦河”。因旧时滦河经常泛滥,并造成多次改道,故又有“灵河”之称。恰恰在这“灵河”入海处,便是弘皙诈死归隐的石臼坨。这石臼坨因“形似石臼”而得名,故而作者将其幻笔写为“三生石”。具体到为何称三生石,因论述冗长繁杂,只好另文单叙(见“三生石畔记三生”)。

绛珠草幻身为黛玉,因两次接受雨露滋养,不仅无力偿还,却因食密情果,游于离恨天外,灌愁海中,只得用一生眼泪报偿所欠之情。正所谓黛玉还泪而来,“泪尽而逝”。对照“能解者,方有心酸之泪哭成此书”说,这黛玉便是著书人弘皙的幻身。看书中黛玉,聪明伶俐,刁钻刻薄,终日以泪洗面,有吃不完的药(后悔药)。这正是弘皙身处逆境时幻化出来的“病身”。要不黛玉见道宝钗便心生嫉妒,因为宝钗是弘皙飞黄腾达时的“正身”。因此,见到这二人单独在一起,千万不要让作者给蒙蔽住,这时非要找出两个原型真身来是不可能的。

“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既然那英莲被疯和尚索要,就说明英莲身上有文章。因为这“荒唐言”背面,才是作者要记述的血泪家史。来看这谶语诗说明何事:

第一件:英莲隐指康熙传位诏书。因秘藏此物(或与此相关的康熙御笔),江南曹家被查抄。作者批注有“写出南直召祸之实病”,映射雍正六年元宵节前后江南织造曹府被雍正下旨查抄。江南曹家被查抄,名义上是亏空欠款又转移家产。可实际上呢?按说曹家亏空欠款应该是康熙南巡所致,既便是追缴也应在雍正即位初期,因为雍正一上台便开始追缴国库欠款。况且雍正六年查抄江宁织造府以后,雍正七年便给曹家恢复了。明显是冲那被转移的所谓“家产”(康熙御笔)而抄的家(其中真情见《一缄书札藏何事》“可叹停机德与曹家一次被抄”)。另外,在“惑奸谗抄检大观园”一回有探春所言:“你们今日早起不曾议论甄家――‘自己家里好好的,抄家,果然今日真抄了’?――咱们也渐渐的来了!”可见这“自己家里好好的”是在映射曹家两次被抄。

第二件:英莲隐指《石头记》。因弘皙著写这谜碍书《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被密吿朝廷,朝廷派锦衣卫来乐亭及石臼坨抄检查禁“反书”。在所谓“严老爷来拜!”处,作者批注:“炎也。炎既来,火将至矣。”因而引起葫芦庙着火,殃及周边接二连三、牵五挂四。这是在映射乾隆二十四年朝廷得到密报,查禁《石头记》的同时,还对与弘皙交往密切的许多宗室官员进行了处理。当然,归乡的亲友们也一并被抄检,弘皙隐身修书的石臼坨更成为抄检对象。由于当时朝中及州府县官员多为弘皙旧属,来执行抄检任务的官员应是为弘皙打了掩护。因而使弘皙再次金蝉脱壳,免遭劫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