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学术水平英语四六级考试考生中国校园 |
分类: 杂谈时评 |
焦点访谈节目播出:英语四六级考试舞弊呈现产业化趋势。
当层级代理严密组织流程、先进的高科技助阵、实时的操作控制出现在考场,犹如一场计划周详的特工大片,当考生痛恨这万恶的四六级考试,当流动性过剩的资本终于找到这一裂开的蛋壳,考场内外同步进行、高科技同步竞争、考生和监考人员冷眼相向,一场真实的声色大戏就此上演。
或许许多人会惊讶,但对于高校大学生,是没有什么惊讶的,四六级考试作弊现象在高校中基本是无人不晓。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基本是人人抱怨,考试不是成为检验学习的工具,反而成了束缚学生创造的枷锁,大学生普遍愤怒了,在学生眼中四六级考试已经不再是体现英语水平的标志,而是成为人才市场一张准入证,当英语考试做题比听写更重要,大学生的英语能力普遍退化,英语作为一门语言,中国学生却止于做题,语言不再是交流工具,而成为了找工作的敲门砖,这个时候,资本方就与考生结成联盟一起介入舞弊产业,对抗这一呆朽的体制。
四六级考试之所以会形成产业链,是多方利益方相结合的结果,在这里,似乎只有利益获得者,没有损害者,但实质,这一现象严重地扭曲了激励。通过认真学习的考生在人才市场会被同样地认为是通过不当途径获取成绩的,而尝到甜头的考生也不再认真学习通过合法方式去取得自己的成绩,同时一种腐朽的作假风气从学生时代就深深地植入大学生的灵魂,当进入社会成为一极中坚力量时,这一后果是可怕的。
中国教育体制的普才化教育,过分的标准化流程,严重地扼杀了中国学生的创作积极性,培养出来的学生不是活生生的人,而是一个个标准化的产品。而国家教育改革则一直陷入“一放就乱、一乱就收、一收就死”的恐惧中,教育改革没有触及最本质层面,呆板的体制间接地催生了中国学术环境的腐化。
如此体制下中国学生英语、中国学术水平的终结就是四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