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快餐文化大学生名言名句文化消费中国 |
分类: 杂谈时评 |
文/铁骨凌霄(伤逝)
个人在大学生一些经常出入的网站空间浏览发现在大学生的文化消费中现在呈现一个很突出的现象:热衷消费快餐文化。
姑且不论快餐文化如何,我们先来看看源于西方的快餐进而带来的快餐文化在中国的奇怪表现:肯德基、麦当劳在西方本是一种用于节省时间而消费的垃圾食品,到了中国却是成群结队地慢慢品尝,俨然美味可口、营养丰盛。西方的快餐消费到了中国成了慢餐消费;垃圾食品到了中国成了营养食品,不知道这是对西方快餐文化的改良还是歧化?而对于这种状况,中国人已经习已为常。
我们再来看看大学生现在热衷于哪一些文化,当然我这里不是指每一个大学生都是这种状况,只是指出大多数人的文化消费现在存在的一种趋势:一是热衷于“二次文化”,“二次文化”也就是那些从源文化上再三转述的文化,如对各类经典的解释著作;二是热衷于各类励志名言名句,如某某语录;三是热衷于垃圾文化,这里我指的主要是校内网等一些网站上相互分享的一些无聊的八卦、花边秩事和新闻;四是热衷于各种遇见碎裂文化片断。
当然,快餐文化并非一无是处,但过分热衷于快餐文化却有极大的害处。我个人认为,大学生过分热衷快餐文化是一种短视行为。
大学生热衷快餐文化存在下面几点害处:
第一,被动吸收,不利于提高大学生对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加工能力。
大学生吸收的大部分快餐文化都是碰到式吸收,碰到什么消费什么的现象表现很突出,被动式吸收导致许多人感觉确实是学习到了许多知识,但只是储藏在大脑里,而在大脑里并没有重新有序地整合,所学知识不能有效地发挥。同时,在被动式吸收这一过程中,许多大学生不再惯于去收集、整理与加工信息,导致对信息处理的能力大大降低。而这一种能力对大学生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是极其重要的。
第二,忽视基础,妨碍大学生潜力发挥,导致后劲不足。
世界上第一个把女人比作花的人是天才,第二个把女人比作花的人是庸才,第三个把女人比作花的人则是个十足的笨蛋。不知道每一个大学生想做哪一种人,但大学生现在热衷于消费“二次文化”已经很明显。“二次文化”显然不能一棒子打死,但热衷消费我却认为不可取。每一个学者对某一部经典的解说都是带有个人的价值取向和个人的体系知识构成在里面的,虽然许多人能够辩证的说明书中精义,但还是明显从自己认识事物的角度出发的,而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远远不能仅仅以某一个角度进行理解的,因此,经典还是应该自己耐心读下去,这也就是见仁见智。
这里面表现出来的就是大学生忽视基础,基础不扎实则会外强中干,在学习研究工作中就会导致潜力不足,后劲不够,
第三,所汲取的文化内容碎裂、不成系统,容易导致认识事物观点片面。
大学生消费的快餐文化整体上呈现出碎片的特征,许多快餐文化都是一些文化碎片、文化片断,大学生一味吸收,所吸收的内容则是不成体系的,这样带来的结果是对某一事物的认识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片面认识而不是辩证的认识事物,这样不利于大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
第四,用快餐文化中名言名语名人来复制成功模式是一种误解
成功的模式往往不能复制,就是因为成功的获取是一种系统的能力体系促成的。并不是某一项能力就可以达到的,大学生却热衷几句励志名言名句,断章取义地想复制别人的成功,这是一种误解。能力的提升、成功的获取应该不是几句励志的话语,几个教你过四六级的应试方略,几个教你如何应对期末考试的技巧就可以得来的。忽视系统、全面的学习研究,一味急于求成,渴盼他日一朝美梦,这是不可取的。
第五,部分快餐文化堕迷大学生心智
大学生热衷的一些网站上现在充斥着垃圾文化,如各种八卦新闻,无聊的秩事,这一类文化就是纯粹靠新奇、新鲜、八卦来吸引大学生的眼球,这对于大学生健全的身心发展并没有好处,只会导致大学生心智低靡不振,丧失艰苦奋斗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