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要变衣橱为艺橱( 之二)

标签:
服饰搭配经典服饰服饰文章美学营销杂谈 |
(续上篇)除了诸如小黑裙、开衫、九分裤是衣橱里基础的经典的服装外,我们还要从服装美学的角度为衣橱里增加新鲜的设计元素,通过对服装的判断与选择,增加自己的审美修养。
第二,让我们的着装离艺术化近一些,再进一些
由于我们的教育漏洞,艺术感觉和艺术修养离大部分中国人很远,当其中一部分人和国外有深层次的互动之后,我相信这种感觉尤其明显,我指的是普通大众普及型的艺术修养,没有普及就没有欣赏,没有欣赏就没有判断,没有判断就没有挑剔,没有挑剔就没有提高整个民族艺术氛围和创意的能力。艺术是为大众服务,给我们生活带来更便捷更享受的一种形式,生活中点点滴滴小事情都能和美连结起来,艺术为我们创造生活。
http://s5/middle/607a75bbt77e6d5e65974&690之二)" TITLE="女人要变衣橱为艺橱(
虽说这张图片和服装没有直接的关系,但它能抚摸女人的艺术神经。这不是什么五星级酒店,而是我美国老师的家中一隅,墙壁上的花型和床的线条多么协调,这束干花一段时间就要换成不同的造型。床上的靠垫,天天都要有不同的组合摆放, 艺术化的形式在日常生活中都能点滴呈现。
回过头来再说穿衣打扮,着装和艺术相关联吗?那是一定。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服装最原始的蔽体保暖功能早已实现了它的价值,服装的社会功能是现代着装的第一诉求,也就是说人要利用服装实现其部分社会价值。在服装的社会性体系中服装艺术价值是人们美学修养的某种再现,服装设计美学和我们普通百姓衣橱之间有根本的联系,我们天天都在接触设计,只是没有把它上升到美学的层面。衣橱里的服装,会有图案、剪裁、色彩、工艺等等不同的设计元素赋之其上,这是第一步。(下面两张图片是2001年Armani高级成衣)
http://s10/bmiddle/607a75bbtaf04c24e4a19&690之二)" TITLE="女人要变衣橱为艺橱(
http://s2/middle/607a75bbt77e6e147cfc1&690之二)" TITLE="女人要变衣橱为艺橱(
再比如说,你的衣橱里有没有特殊面料的服装?或者经典廓型的裙装?甚至同时好几种穿法的上衣?如果有,说明我们已经在接触设计美学。现在设计、美学、艺术已经离我们百姓近了,记得以前有一种说法,如果某个人服装穿的得体漂亮,总会被人议论“您是搞艺术的,您是艺术家吧”,似乎只有这个层面的人才有权利把自己打扮好,普通人这样做会被贻笑大方,这是长期以来对着装阶级性所养成的思考偏见,现在这种偏见依然控制着我们的选择。美是没有阶级的,我们都有选择美和表达美的权利,服装就是这种自由权利下的载体。(下面的图片是Dior2009年秋冬高级成衣,设计细节已经出现在现实生活环境)
http://s13/bmiddle/607a75bbtaf04e1f4596c&690之二)" TITLE="女人要变衣橱为艺橱(
http://s8/bmiddle/607a75bbtaf04e5c6b967&690之二)" TITLE="女人要变衣橱为艺橱(
现在有一个很流行的词是“设计感”,以前这类词只是出现在艺术家们的嘴里,如今被普及并实用化,是社会一大进步,设计感挑战的是人们对于传统服装概念的坚持,服装的历史就是在坚持与突破当中塑造起来的,大胆尝试有设计感的服装服饰,为生活带来新的审美乐趣。拿“例外”(Exception)服装举例,十多年前刚出现在人们视野里的时候,那是被人嗤笑的,这是什么衣服,没型没状的麻袋片,因为当时中国人的着装还集体纠结在整齐划一的秩序感里,突然出现自然放松禅意的服装,人们哪能瞬间接受。发展到十年后的今天,你会看到在大街上穿这类飘飘渺渺服装的人很多,这不仅是服装和人身体空间大小的突破,更是一个设计一类艺术一种美学思维的塑造,原来我们人类的服装还可以这样设计,中国人还可以这样穿。伟大的设计师们肩负起社会的设计责任,而普通百姓也同样在为设计的发展进程付出很多的思考、徘徊、尝试、流行。
前两天在微博上看到一位设计师设计的一款建筑感十足的男装,遭到网友说法,一身灰色服装,上衣直棱直角像一个缝合起来的纸制服装版型,裤装类似螺丝扣状的三宅一生褶皱,像纸偶人一样没有比例没有活力,服装可以不实用,但绝不可以不美,美没有标准,但美感是有标准的,设计师设计出的服装不能自娱自乐,设计的根本作用是它的美学价值和实用价值,服装的任何一个设计点都是为人身体和思想服务的。设计师是比上帝更了解人类的人。让我们一起随着设计快乐生活……